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無言升學新講堂第十八講

北京近郊有塊地方很神奇,本來是教育的深坑,結果硬讓碼農的孩子們考成了學區房。

這個地方很多家長都知道,就是碼農聚居地回龍觀了。

前幾天,我跟一位回龍觀家長交流,他們家是拼奧數出身,但他說在回龍觀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家長們不雞奧數,反倒英語學的厲害。

很多一年級、二年級的小朋友都過了KET,這讓他這位4年級娃的家長很焦慮。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這和我家的情況不太一樣,當年我們英語學習和奧數學習的投入比是1:5,因為英語跟奧數的不同之處在於,奧數是可以根據個人智商爬陡坡的;但英語不能,至少要兩年的推力,才能推起來,英語學習是個緩坡。

當然,英語的校外精力投入更大。

英語是必須學的,這位家長現在打算停一停奧數——反正該拿的獎也拿了,而我也一直強調英語要與奧數均衡發展。

在當前的考試環境下,高考英語是必考主課,出國更不用說。單在小升初的升學壓力下,KET和PET也是重要的簡歷考察項。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看這難度,只靠校內是不行的。

我家孩子在4歲時開始接觸英語,一開始學英語,我把它定義為“哄孩子英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外教上課更像是哄孩子。

其實這是對的。

如果按照我的經驗,硬要給孩子做一個英語學習規劃的話,大概分成三個階段:語音意識、聽說讀寫、學術英語

“哄孩子英語”就是培養語音意識,按照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當然,這個順序絕對符合人類語言本能——我們先練習的就是聽和說。

聽,就是有場景的外教對話,要求多種場景、高頻率對話。頻率要高,每次時間長短倒無所謂,這樣可以把語音意識培養起來。

但往往在這個時候,有一部分家長會著急:孩子怎麼不張嘴?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語言靜默期的問題,只有先聽才能後說,只有聽多了才會說。但聽到一定程度自然會說,這是人類的身體機制,不要著急。

在這個階段之後,就是聽說讀寫結合了,這裡包括了自然拼讀的學習、對繪本的指讀,然後過渡到強化閱讀的階段,最後是強化寫作的階段。

構建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基本就從外教口語過渡到了學術英語,劍橋五級也就是KET、PET、FCE這些越往後越傾向於考察學術英語。

換句話說,學到這裡,鍛鍊完應試部分,就可以去考級了。

奧數娃少了,英語娃多了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