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1年打造中國唯一私人港,獲百億身家成丹東首富,今去向成謎


他用11年打造中國唯一私人港,獲百億身家成丹東首富,今去向成謎

“中國唯一私人港”曾讓王文良財富暴漲身家一度增至百億,但很快卻走下巔峰,迅速滑落。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近日媒體報道,備受業界關注的丹東港重組計劃遇挫,原因是對於重組計劃,“有財產擔保債權組、普通債權組和出資人組未表決通過”。

儘管目前的重整計劃,沒有讓債權人滿意,但重整勢在必行。

顯而易見,這是由丹東港的鉅額負債決定的。據媒體報道,截至2019年10月中旬,丹東港系企業債權申報總金額為110.83億元,除去不予確認加核減的467億元債權申報外,丹東港系企業負債667.18億元。

作為“中國唯一私人港”,丹東港深陷債務泥潭,實控人王文良卻去向成謎。要知道,王文良和丹東港的起落,有莫大關係。

1954年,王文良出生於遼寧丹東,早年曾是公務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下海經商,2005年起,開始擔任中國日林建設集團董事長和總裁。

王文良擔任日林集團董事長不久,丹東港便開始轉制,成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王文良成功抓住這一時機,出資1072萬美元,獲得丹東港36%的股份。通過多次增資和股權轉讓,“不凍良港”丹東港的實際控制權,完全落入王文良手中。

王文良成功入主後,曾推行了一系列舉措,加快為丹東港招商引資,比如推進與韓國第二大財閥大宇公司的合資合作,更建成了600萬噸載重能力的造船產業基地。


他用11年打造中國唯一私人港,獲百億身家成丹東首富,今去向成謎

王文良

與此同時,丹東港的投資策略更顯激進,不斷加大港口擴建,在建工程體量持續“膨脹”:2012年,大型專業化礦石泊位、100萬噸海洋工程船塢和現代農業綜合項目上馬,總投資110億。

2014年,投資30億,上馬集裝箱泊位、倉儲庫等多個工程。2015年,再出大手筆,啟動十多個10萬噸級以上專業泊位及冷鏈物流、現代木材加工、本鋼物流、通鋼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

到2017年3月,丹東港在建工程項目多達21個,總投資203億。

儘管投資大,債務融資規模增長也快,但得益於丹東港的經營,其獲取現金能力較強,王文良基本上維持住了局面。

2016年是王文良的高光之際,當年,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和錦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2873萬噸、34702萬噸、15788萬噸、8950萬噸,在遼寧沿海港口群中,丹東港成為僅次於大連港和營口港,是所在地區的重要港口,丹東港也順勢登上巔峰。


他用11年打造中國唯一私人港,獲百億身家成丹東首富,今去向成謎

丹東港

隨著丹東港的崛起,王文良多次榮登富豪榜。“2016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他以130億元的身價,名列第220位,在遼寧富豪中位居第四,在丹東則是名副其實的首富。

丹東港讓王文良財富暴漲身家一度增至百億,但很快卻走下巔峰,迅速滑落。

2016年,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爆發,對東北地區包括丹東港在內的高負債企業產生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2017年,丹東港自身的債券違約頻繁爆發,發行的“14丹東港MTN001”出現實質性違約,隨後另外的幾隻債券也相繼出現兌付困難。

據丹東港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末,丹東港賬面資產602億元,負債總額416億元,負債率69.1%。

僅隔一年,到今年10月,丹東港系企業負債增加到667億元,違約債券就有7只,違約總額達80億元。

為何丹東港會走到這步田地?有專業分析師認為,“真正導致公司陷入困境的是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中逆勢而為,用高槓杆的運營模式激進投資擴張”。

確實如此,丹東港成也擴張,敗也擴張。歸根結底,還是丹東巷沒有處理好自身實際與發展節奏的關係。盲目擴張之後,過往的“戰績”變成了沉重的包袱,加上實控人王文良捲入某起影響惡劣的熱點事件,讓丹東港雪上加霜,迴天乏力。

今年2月,丹東港被寧波海事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也就是成為了“老賴”,涉及執行標的金額為2479.78萬。短短十多年時間,從知名港口到“老賴”,丹東港的遭遇,令人唏噓。

3月,丹東港管理層在發佈會上透露,王文良在海南養病。而據遼寧當地媒體報道,他一直處於失聯狀態。

不得不說,往日風光無限的丹東港如今想要要走出“泥潭”,已經無法依靠瘋狂擴張的王文良了。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