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期市場生變:VIPKID下線分期支付,合規備案拉開序幕

教育分期市場生變:VIPKID下線分期支付,合規備案拉開序幕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VIPKID一而再地被傳言即將破產。


儘管這次VIPKID高調懸賞10萬尋找傳言發起者,但無風不起浪,在經歷韋博英語事件之後,人們對教育機構所隱含內部風險的憂慮再次被挑起。


面對傳言,一般認為教育分期機構的神經可能是繃得最緊的一個。


然而,隨著今年下半年教育管控的逐步加碼,以往總是被偏愛的教育機構可能不再有恃無恐,金融機構針對教育機構的有效監督或成為可能。


合作機構“斷舍離”,VIPKID已下線分期支付


新流財經通過VIPKID客服了解到,由於課程包收費金額相較此前已大大減小,包括花唄、微粒貸、度小滿分期、招聯分期以及浦發信用卡等合作分期機構均已在今年10月份下線。


客服人員強調,受監管指引,現階段VIPKID主要銷售5單元的課程包(即60節課),相應的課程包收費也下降至萬元以下(9180元)。


這一跡象顯示,隨著教育管控的逐步落地,教育機構與分期機構的合作關係可能會經歷某種調整期。


作為在線外教賽道的頭部企業,VIPKID已率先調整自身產品來應對合規大考。


以今年7月規範意見發佈前作為參照,彼時VIPKID的課程包從3單元至最長36單元不等,對應的課程也由48節課到192節課,收費則從最低的6000元到最高的72000元。其中,僅3單元課程(即48節課,收費6000元)符合規範意見內容。


實際上,在規範意見的約束下,教育機構的預收款總額被明顯壓縮,這對其商業模式和現金流管理的難度都構成了不小的挑戰,進而影響其規模化擴張,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以VIPKID的商業邏輯為例,其一對一模式具備天然的“雙高”屬性(外教成本高、獲客成本高)。


據《財經國家週刊》近期報道文章稱,VIPKID一節25分鐘的課,平均銷售價格為120元。其中,外教費用支出大概佔據一半(8-10美元);而平臺裡每個學生的獲客成本在6000元左右,均下來一個用戶要持續學習近兩年才能填平成本支出。


目前來看,VIPKID仍沒有盈利的跡象。


所以,對失去長期限售課功能的VIPKID而言,分期付款可能會變得有些許乏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期機構也會重新考慮教育機構的內控能力,其長期所處的弱勢地位將得到改變。


對此,一位VIPKID的合作金融機構人士認為,VIPKID目前至少面臨幾個問題:


1、該平臺的銷售人員數量龐大,成本開支不可小噓;2、在已售課程中,分期工具佔比高,基本超過50%;3、平臺在使用分期工具中涉及貼息,所以使用分期工具的成本高。


他認為,就結果導向來看,目前仍無法看清上述問題到底是銷售人員促成的結果還是分期工具促成的,但分期工具的泛濫已經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和客戶體驗,並且在銷售過程中也有隱瞞貸款等一系列不合規的營銷問題,這都會削弱品牌影響力。


在該人士看來,停掉分期能夠看清銷售人員的真實能力,以便日後的重新規劃人力需求和佣金成本,進而重塑品牌形象。


而新流財經從VIPKID客服處也瞭解到,目前已有一家分期機構正在重新做盡調研究,未來可能將在該平臺重新上線分期工具。


規範意見持續收緊,教育機構或將受衝擊


今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規範意見),進一步規範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


規範意見明確,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週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上述規範意見將對目前線上教育機構的商業運營構成較大沖擊。


而在11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繼續加碼發佈《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管理辦法》,強調了將從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對現有教育移動應用的備案和排查工作;從2020年2月1日起,未完成備案的教育移動應用備案將被撤銷,並予以通報。


換言之,不合規的在線教育機構將有兩個月的整改期,仍不合規的機構可能面臨產品下架的局面。


與此同時,部分省級教育廳(如廣工、浙江等)也先後發佈了“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在上述規範意見的“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費用和時間跨度3個月費用”的基礎上,增加了“利用人工智能開展的校外線上培訓活動,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3000元或不超過60個課時或不超過3個月。”


而北京教委發佈的徵求意見稿還強調了退費規定,“因培訓機構單方面原因,導致無法繼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應在15個工作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剩餘部分的費用。”


此外,分期貸款額度方面也作出規定,“培訓機構引導消費者使用分期信貸方式支付大額消費的,大額應指1萬元以上。為了降低消費風險,消費者進行1萬元以上的大額預付式消費時,培訓機構須給引導消費者購買“退費險”等商業保險,降低消費風險。”


如此來看,這進一步限制了線上教育機構的商業模式,同時,與之合作的教育分期機構長期所處的尷尬境地也將發生改變。


長期以來,教育分期是個買方市場,教育機構(被視為流量獲取的優質入口)大多願意對接“金額越高,期限越長”的分期產品;而面對市場商機的搶奪,儘管承受著更高風險隱患,分期機構也大多沒有多餘的選擇。


在針對具體是哪方主動下線分期工具這一問題上,新流財經求證VIPKID公關,對方回應稱,“分期工具確實已經下架,但具體情況不清楚”。


合規備案拉開序幕,買方市場或發生改變


今年已進入尾聲,對教育機構而言,合規備案已正式拉開序幕,但並非所有機構都如同VIPKID這般速度調整。


新流財經通過相關調查瞭解到,除了VIPKID之外,vipJr、51talk、滬江網校等還未有相關產品調整,且目前均支持分期付款。


以51talk的“成人強化學習效果套餐”為例,其授課期限跨度為2年,折後收費為15999元,其分期支付中包括度有錢花(12期還款)、交通銀行信用卡(12期還款)和花唄(3期還款)。


而在滬江網校的“Hitalk流利商務口語”中,其授課課時最長達到564個課時,為期2年,收費為36000元,支持12期京東白條和6期花唄支付。


有知名教育平臺的市場負責人認為,隨著備案截止日期一天天臨近,上述在線教育機構都將會調整自身產品以順應合規要求,類似於VIPKID下線分期支付的事情,也有可能出現在上述教育機構中。


該人士坦言,作為教育平臺的一員,現在觀察行業發展有一言難盡之感。


“現在無論是教育機構還是互金公司,對行業未來都處於迷惘狀態。從大的趨勢來看,大家都要順應合規要求,該調整的調整。而隨著監管機制的建立,在線教育的門檻將被拉昇,小機構未來會沒有生存空間,市場也將愈發集約化。未來平臺繼續對接分期機構的難度也將變大。”


實際上,相較於以往,目前教育分期機構會更加冷靜理性,更加註重教育機構的運營能力,所謂的買方市場已悄然發生改變。


特別是在韋博英語事件之後,教育機構本身管理所引發的風險被市場高度關注。


一位消費金融的資深從業者表示,“教育分期其實仍是優質的消費場景,但目前已有金融機構不太願意做這塊業務了。首先是推出的分期產品定價不會高,產生的利潤薄,相對於其他賺錢領域和業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其次,一旦合作機構出現經營問題,消費者和金融機構都成為了受害者,而消費者往往會將矛盾從教育機構轉向金融機構,在輿論壓力之下,部分金融機構很可能會被迫為教育機構買單。”


儘管部分地區發佈的“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已聚焦消費者的合理退款權益。但由於意見稿屬於行政規章,並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教育機構即使違反相關規範也不會導致分期貸款合同的無效,金融機構仍面臨尷尬處境。


也有聲音認為,教育管控將原本傾向於教育機構的天平向金融機構開始擺動。


以往教育機構並非借款人,沒有義務向金融機構披露詳細的運營數據,金融機構只能從規模、口碑等進行粗略判斷,難以實時追蹤教育機構的經營狀況。


但監管備案管理辦法很可能改善了這一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從而向有利於金融機構監督教育機構的管理模式發展,後續效果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