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儘管有很多家長越來越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可還是有不少父母堅信"天賦說",相信那些"學霸"都是天資聰明的孩子。

比如夏天許多高考狀元新聞的下面,總能見到類似的評論:

  • 能當狀元的本身就聰明,多數孩子沒這個智商;
  • 沒天賦的孩子,你再怎麼教育,也不會教出個狀元來;
  • 有時候還是要認命,別心有天高,不是人人都能當學霸;
  • 要求孩子成學霸,父母自己又是什麼水平?

到底是"天賦"更重要,還是"教育"更重要,一直爭論不休。

不過早19世紀,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就用自己孩子的親身經歷力證: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卡爾·威特曾說"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人,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早期教育。就算那些天賦普通的孩子,只要角度的當,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換句話說:只要不是"白痴",我想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

不過,天意有時又特別弄人,它給卡爾·威特的試卷加大的難度。卡爾·威特的兒子生下來還不足2公斤,不僅沒有"天賦",還屬於先天不足。

不僅鄰居背後議論小威特像"白痴",就連孩子母親也想放棄:這樣的孩子,就算教育再好,也是白費力氣。

“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但卡爾·威特作為教育專家,深信教育比天賦更重要,一直給予孩子最大的耐心、最好的教育。

他買來小人書,把裡面有趣的故事講給小威特聽,引起孩子的求知慾望,隨後耐心教孩子識字和科學知識。

到了孩子七八歲時,竟然能說6國語言,通曉數學、物理和化學,9歲就考入了當時歷史悠久且著名萊比錫大學。當時萊比錫大學的校長還說:這個孩子已經具備了青年學生所不及的智力和學習能力。

小威特在14歲那年,被授予了哲學博士學位。

“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教育家卡爾·威特不信天賦命運之說,靠家庭教育培養出了一個"學霸"。

父母要如何重視家庭教育?

智力超群的天縱奇才只有1%,而剩下99%的人,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別人家能培養出"學霸",真正的差別是在家庭教育上。

01 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早期教育階段十分重要。孩子天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可如果引導不當,忽視或是無意的壓制舉動,都會打擊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家長需要做的是想法辦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通過他們探知世界本能慾望,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

具體的方式可以是帶孩子閱讀繪本、聽故事,經常到戶外玩耍、進行探索。

02 有針對性培養,而不是盲目施加壓力

有的家長又特別容易心急,希望孩子樣樣都好、事事都精通。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較好,有的孩子語言發展較快,有的孩子運動感不錯。父母可以有針對性的培養,對不足的地方採取一些提高措施,對於優勢地方可以激發特長,而不要盲目施加壓力,破壞孩子學習熱情。

“我讓誰當學霸,誰就能當學霸”,德國教育家:教育比天賦更重要

03 提升自己也是在幫助孩子

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是父母自己。

父母光說不練,很難用"大道理"說服孩子。可如果家長本身是一個願意學習、擁有積極向上態度的人,孩子就會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到家長好學的精神。

而家長在自我提升中,不僅是幫助自己,也幫助了孩子。

德國教育家能把先天不足的孩子,教育成"學霸",其他孩子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