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记载,到1922年,宫里还有1140名太监。1924年10月22日,冯玉祥为了防止溥仪和大清遗老遗少们再次复辟,限令溥仪及宫中的嫔妃、太监、宫女们三天内搬出皇宫(故宫),否则炮轰紫禁城。清朝垮台以后,紫禁城里的上千名太监又该何去何从呢?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回老家

太监这种职业,也是有地区性供给的。比如,山东自古大葱有名,所以种大葱的人就多。古代,直隶河北是太监的主要出产地。青县、河间、涿县、大城等河北各县区都向紫禁城供给太监。例如,李莲英就是河北大城县的,明朝的魏忠贤是河北肃宁县的。那些被驱逐出皇宫的落魄太监,差不多都是这些地方出生的,所以多数被民国政府遣回了原籍。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流落街头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曾经这么回忆:“出宫之后,我们这批太监痛苦极了。生活无着落,找不到工作,还被人看不起。在任何时代,没钱的人过的永远都是最惨的,这些太监也不例外。很多太监在宫里的时候被人欺负,职务上也捞不到什么油水。一辈子没攒到钱,以至于出了宫以后日子也非常凄惨。没有地方住只能流落街头。据记载,溥仪把太监们驱逐出宫后,有大概三百多人沦落到街头当乞丐。到了第二年这些人就少了一半,大部分被饿死冻死。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寺庙当和尚

先前有个“太监养老义会”,一般设在寺庙里,和现在的敬老院差不多。太监在会里交上二十两白银(后为一百个银元),年老后就可以在义会所属的寺庙里养老,吃住都不花钱。太监年轻的时候就为身后事谋划,所以早就在养老会的寺院拜了师傅,到时候直接去当和尚就可以了。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有钱一切都好办!

有些太监以前在宫中担任较高级别的管家,收受过不少的赏赐或者贿赂,混得好的,也就攒下了不菲的资产,这些太监出宫后往往会买几处宅子,置办些田地,开商铺,办酒楼等等,再娶几房姨太太,虽然不能生儿子,但他们可以认干儿子或者过继儿子,总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比如太监总管小德张——张兰德,他出宫后回了天津,张兰德有钱不指望亲友们的帮助,直接在天津租界做了寓公,然后广置田产,虽然他是太监,却妻妾成群。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相比其他太监,李莲英应该说是提前退休,没有被赶出皇宫。他本人聪明伶俐,社交手段高明,一路攀升,成为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后来慈禧太后去世,他也是守孝百日后隐退。他利用那些年攒的钱和赏赐,在京城买了房,娶妻纳妾,收继子。继子们也是很有孝心,为其养老送终,最终李莲英安稳地度过了余生。

1959年溥仪出狱后去庙里探望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太监们,向他们连声道歉,但太监们仍然叫他“万岁爷”,让人唏嘘不已。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忏悔“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被遣散后,去向何处?


最后一位清朝太监孙耀庭于1996年在北京后海的广化寺去世,人们把孙耀庭的死看作一段历史标志性的结束,也就是说从此世上再无太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