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運營,首先要讀懂民心

作者:王龍泉,鄉村振興全維度獨立觀察者,研究型媒體人,中央農廣校鄉村振興大家談節目總策劃。

整村運營,首先要讀懂民心

村民的認知是有臨界的,而且臨界點不是很高。跟村民談夢想,越務實越好,夢想不宜太過宏大,與現實的距離不能太過遙遠。

村民心中有自己的詩情畫意、浪漫情趣,但更關注眼前、在乎當下。筆者認為,想要琢磨和預判村民的行為,首先要搞明白構成村民各種行為的內在要素到底是什麼。

大致來說,構成村民處事行為的內在要素有三個:一是傳統倫理道德的基本素養,二是被城市文化浸染的新價值趨向,三是當下多年養成的做事習慣。

整村運營,首先要讀懂民心

先說第一個要素。由於鄉村是一個由血緣關係和熟人關係構成的社會,大家相互間都比較知根知底,因此我們不能毫無變通地將城市那些為人處世規則套用到對待村民身上。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對於下鄉一方來說,自己也應該突破這個認知臨界。

在鄉村,人品是立世之本,村民評價一下人好不好,首先看的是他的人品和德行,簡單來說主要包括五個方面:老不老實,講不講誠信,夠不夠義氣,孝不孝順,會不會幫助人。隨著近幾十年這些倫理道德標準有所變化,但基本底蘊並沒有完全喪失。

整村運營,首先要讀懂民心

第二個要素對村民的行為影響,目前越發明顯突出。就是那些走出去或返鄉的一些人,正在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勢利,越來越不太講人情關係。

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大家攀比的是吃苦,是能力。但在發家致富的路上,不少人比較標準漸漸只剩下了一個:誰掙錢越多,誰越有本事,誰就越有能力。笑貧不笑娼的現象,在鄉村已不稀罕。損人不利已的事情,在鄉村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

第三個要素最值得玩味兒。什麼意思呢?大多數村民的內心,處在一種傳統倫理道德和新價值取向之間撕裂撕扯的狀態。對於這種狀態,大多數村民能夠隱約意識的到,但卻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往深裡想。

對此,很多人會將這種內心的撕裂悄悄隱藏,然後慢慢將其淡忘。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一部分人會帶著某種糾結,或者說昧著良心選擇齷蹉。還有一部分人對此已經麻木和習慣,並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

整村運營,首先要讀懂民心

現在的鄉風為什麼越來越不文明,民風越來越不淳樸,家風越來越不重品行培養?是有太多村民正在補充消化著城市中那些不好東西的侵染。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鄉村振興的當下,這兩股力量正在賽跑,鄉村的人心並沒有完全被城市化。而且有不少村民心裡也清楚,一些行為和做法的不妥。只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不得不為之罷了。

總之來說,就一句話:在鄉村,在百姓的心裡,傳統倫理道德的內容,依然是可以被喚醒,可以被引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