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数为524.1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一、历史沿革

1、隋置熙州,治怀宁县(今潜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舒州,治怀宁县。

2、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为安庆军,安庆之名始此。庆元元年(1195年)以宋宁宗曾驻此任节度使,升为安庆府。景定元年(1260年)移府治于宜城,移怀宁县自今潜山县来治,为今安庆市区建城之始;为安庆府治。

3、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安庆路。明为安庆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

4、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由怀宁县城区析置安庆市。1927年直属安徽省。专员公署。

5、1949年安庆市撤销,并入怀宁县。隶皖北行署区。1951年置安庆市,属安庆专区,次年升为省辖市(地级)。1952年复隶安徽省,属安庆专区。1956年改为县级市。1959年复为省辖市,由安庆专区(1971年改地区)代管。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县划归安庆市。

二、地名来历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三、风景名胜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1、迎江寺。位于安庆市区枞阳门外长江边上,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朝光绪皇帝手书的”迎江寺”三个金字。振风塔坐落于迎江寺内,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2、菱湖风景区。位于安庆老城东北,包含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皖江公园和安庆皖江广场四大景区,共由五个湖泊组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3、巨石山。巨石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是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所在地,总面积43平方公里。国家AAAA景区。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4、陈独秀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史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陈独秀的生平事迹。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5、独秀园。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

安徽省安庆市----南宋时取同安郡和德庆军尾字得名

6、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黄梅戏是安庆市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名扬海内外,已成为安庆市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