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小传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青年溥心畬

溥心畬(1896—1963),清宗室,宣宗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第二子载滢次子,末帝溥仪堂兄,姓爱新觉罗,名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旧王孙等,斋名寒玉堂,北京人。

宣统三年(1911)就读于贵胄法政学堂,毕业后入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博士学位。

辛亥革命后,成为遗民,隐居于北京西山戒台寺,后迁回恭王府,以鬻书画为生。

1927年,应日本大仓商行之邀,与弟溥僡赴日讲授经学,被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聘为教授。

1935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抗日期间,拒受伪职,1949年迁居台湾,曾在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新亚书院等学校讲学,1963年病逝于台湾。

著有《四书经义集证》、《经籍择言》、《寒玉堂画论》、《寒玉堂诗集》等。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寒玉堂诗集》书影

与咸丰帝忌日相同

溥心畬出身于清室贵胄之家,他的生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与咸丰帝忌日相同,故改为七月二十四日。

“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溥心畬行楷书题“寒玉堂”拓片

光绪帝赐给他“溥儒”的名字,并期望其“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溥心畬出生五个月即被赐头等顶戴,慈禧太后亦很喜欢他,称“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

幼年经历

溥心畬自幼父亲早卒,母亲项夫人守节抚孤,并请老师教授溥心畬,其师为欧阳镜溪,江西宜春人,官至内阁中书。

溥心畬四岁读《三字经》、《千字文》,并练习书法,六岁入塾读书,七岁学做诗,兼习经史。作为八旗宗室,溥心畬熟读儒家经典,还要遵守清朝先祖“马上得天下”的祖训,兼习骑术。

然好景不长,清帝逊位,溥心畬不得不和母亲搬出恭王府,迁至北京西山戒台寺,此期间他专心读书习字,临摹从恭王府携出的宋元名帖和名画,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戒台寺旧影

性格简淡

1924年,溥心畬回到了恭王府,并居住了15年,他性格简淡,主要生活内容为写字、读书、画画,由于溥心畬家底丰厚,又不挥霍,书画为世人所喜,故作为清朝遗民,生活上优于那些失去了俸禄的旗人。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恭王府旧影

设想行刺“冯玉祥”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冯玉祥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逊帝溥仪

溥心畬忠于清室,并未出仕民国,掌故学家高伯雨曾记录了遗老林贻书所讲的掌故一则:“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溥仪出宫后,住在他的父亲家里一个短期间,门禁森严,只有几个重要近臣能依时进见,其余即王兄王弟王叔伯之类,也得经过批准。溥心畬时年已廿九岁,比‘王弟’溥仪长十岁,他们之间是不常见面的,心畬请师傅陈宝琛替他办好进见‘皇上’,溥仪准他单独谈话。溥仪对这位从兄弟是有印象的,出宫前一个多月的中秋节,溥仪在御花园就和他饮宴,庆贺佳节。现在‘皇帝’落难,溥二爷一见到了就心酸,扑在地上磕头,泪流满面的说‘奴才现在身上带有利器去行刺冯玉祥,效荆卿报国,特来向皇上诀别,请皇上保重,设法复兴大业!’十九岁的‘皇上’闻言大惊,一把将溥二爷拉起,拖他到附近一个僻静的房间,问道:‘你拿什么东西去行刺?’溥二爷从靴中掏出一柄小小的裁纸刀,恭呈‘御览’。溥仪见了不禁噗嗤一笑,料不到这个比他虚长十年的哥哥,竟会这样‘唔臭米气’。便对他说:‘你忠心耿耿实属可嘉,但冯玉祥手上有十万大兵,围在他左右的卫士,少说也二三十人,就算你能矇混过去,到了冯身边,你伺机拔刀,恐怕你未动作前,已为冯某一手把你推倒地上,你这个弱不禁风的书生,怎敌得过他是彪形大汉!’溥心畬听了这番‘圣训’,不觉呆了一呆,然后说:‘奴才只是一时激于义愤,不惜牺牲性命,为我大清吐一口冤气,后果如何,倒没有想到。’溥仪说:‘你如此冲动,反误大事,我如今寄人篱下,怎敢行差踏错,你快些收起这个念头,勿因一时之忿而贻君父之忧!’溥二爷含泪而起,‘皇上’就把他的小刀,交给‘内务府’收藏起来。”

与咸丰帝忌日同天生 恭亲王之孙 皇族名家溥心畬

溥心畬楷书七言联

由于溥心畬忠于逊帝溥仪,因此得到了遗老群体的普遍推重。

(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