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小傳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青年溥心畬

溥心畬(1896—1963),清宗室,宣宗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奕第二子載瀅次子,末帝溥儀堂兄,姓愛新覺羅,名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別號西山逸士、羲皇上人,舊王孫等,齋名寒玉堂,北京人。

宣統三年(1911)就讀於貴胄法政學堂,畢業後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博士學位。

辛亥革命後,成為遺民,隱居於北京西山戒臺寺,後遷回恭王府,以鬻書畫為生。

1927年,應日本大倉商行之邀,與弟溥僡赴日講授經學,被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聘為教授。

1935年,任國立北平藝專教授,抗日期間,拒受偽職,1949年遷居臺灣,曾在臺灣師範大學、香港新亞書院等學校講學,1963年病逝於臺灣。

著有《四書經義集證》、《經籍擇言》、《寒玉堂畫論》、《寒玉堂詩集》等。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寒玉堂詩集》書影

與咸豐帝忌日相同

溥心畬出身於清室貴胄之家,他的生辰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與咸豐帝忌日相同,故改為七月二十四日。

“本朝靈氣都鍾於此童”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溥心畬行楷書題“寒玉堂”拓片

光緒帝賜給他“溥儒”的名字,並期望其“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溥心畬出生五個月即被賜頭等頂戴,慈禧太后亦很喜歡他,稱“本朝靈氣都鍾於此童”。

幼年經歷

溥心畬自幼父親早卒,母親項夫人守節撫孤,並請老師教授溥心畬,其師為歐陽鏡溪,江西宜春人,官至內閣中書。

溥心畬四歲讀《三字經》、《千字文》,並練習書法,六歲入塾讀書,七歲學做詩,兼習經史。作為八旗宗室,溥心畬熟讀儒家經典,還要遵守清朝先祖“馬上得天下”的祖訓,兼習騎術。

然好景不長,清帝遜位,溥心畬不得不和母親搬出恭王府,遷至北京西山戒臺寺,此期間他專心讀書習字,臨摹從恭王府攜出的宋元名帖和名畫,打下了良好的藝術基礎。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戒臺寺舊影

性格簡淡

1924年,溥心畬回到了恭王府,並居住了15年,他性格簡淡,主要生活內容為寫字、讀書、畫畫,由於溥心畬家底豐厚,又不揮霍,書畫為世人所喜,故作為清朝遺民,生活上優於那些失去了俸祿的旗人。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恭王府舊影

設想行刺“馮玉祥”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馮玉祥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遜帝溥儀

溥心畬忠於清室,並未出仕民國,掌故學家高伯雨曾記錄了遺老林貽書所講的掌故一則:“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溥儀出宮後,住在他的父親家裡一個短期間,門禁森嚴,只有幾個重要近臣能依時進見,其餘即王兄王弟王叔伯之類,也得經過批准。溥心畬時年已廿九歲,比‘王弟’溥儀長十歲,他們之間是不常見面的,心畬請師傅陳寶琛替他辦好進見‘皇上’,溥儀準他單獨談話。溥儀對這位從兄弟是有印象的,出宮前一個多月的中秋節,溥儀在御花園就和他飲宴,慶賀佳節。現在‘皇帝’落難,溥二爺一見到了就心酸,撲在地上磕頭,淚流滿面的說‘奴才現在身上帶有利器去行刺馮玉祥,效荊卿報國,特來向皇上訣別,請皇上保重,設法復興大業!’十九歲的‘皇上’聞言大驚,一把將溥二爺拉起,拖他到附近一個僻靜的房間,問道:‘你拿什麼東西去行刺?’溥二爺從靴中掏出一柄小小的裁紙刀,恭呈‘御覽’。溥儀見了不禁噗嗤一笑,料不到這個比他虛長十年的哥哥,竟會這樣‘唔臭米氣’。便對他說:‘你忠心耿耿實屬可嘉,但馮玉祥手上有十萬大兵,圍在他左右的衛士,少說也二三十人,就算你能矇混過去,到了馮身邊,你伺機拔刀,恐怕你未動作前,已為馮某一手把你推倒地上,你這個弱不禁風的書生,怎敵得過他是彪形大漢!’溥心畬聽了這番‘聖訓’,不覺呆了一呆,然後說:‘奴才只是一時激於義憤,不惜犧牲性命,為我大清吐一口冤氣,後果如何,倒沒有想到。’溥儀說:‘你如此衝動,反誤大事,我如今寄人籬下,怎敢行差踏錯,你快些收起這個念頭,勿因一時之忿而貽君父之憂!’溥二爺含淚而起,‘皇上’就把他的小刀,交給‘內務府’收藏起來。”

與咸豐帝忌日同天生 恭親王之孫 皇族名家溥心畬

溥心畬楷書七言聯

由於溥心畬忠於遜帝溥儀,因此得到了遺老群體的普遍推重。

(未完待續)

(作者鄒典飛系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