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有一幅名畫《春》

,畫面正中美與愛之神維納斯,身著白色輕紗的美惠三女神站在左側,右邊是膚色鐵青的西風之神、寧芙女神克洛里斯和花神芙洛拉。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波提切利名畫《春》

芙洛拉頭上和頸部佩戴著植物編成的花環,飄逸的衣裙上繡滿了花葉圖案,正在將鮮花灑向大地。

花園四周遍植山桃樹,地面上盛開著菖蒲花、風信子、勿忘我、鳶尾花、長春花、野玫瑰、白頭翁等百餘種花卉。在藝術家的想象世界中,維納斯的花園集合了植物、花卉與神明,是一個被“美”環繞的所在。

在漫長的歐洲歷史進程中,維納斯的花園逐漸從神話走向現實。在園藝師們的巧手之下,誕生了無數風格、形式各異的花園。如古希臘的阿冬尼斯庭園、龐貝古城的迪歐邁德別墅、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卡斯泰羅別墅園、法國的凡爾賽與楓丹白露宮、英國的皇家園林邱園等。

看得眼花繚亂之餘,我們也會有諸多疑問:歐洲花園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與文化淵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的花園有著怎樣迥異的風格?花園除了供人休憩娛樂之外,還有哪些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法國凡爾賽宮首席園藝師阿蘭·巴哈東將用《花園詞典》一書,為我們深入解答這些困惑。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在阿蘭·巴哈東看來,花園“連接著地區、國家、宗教、文明的過去和未來”,它的靈魂是藝術和美,但它無形之中也串聯起歐洲歷史的脈絡。從一座座或美不勝收、或已成為廢墟的花園中,我們得以窺見一部微觀視角下的歐洲歷史。


01 追溯花園的“前世”:失落的伊甸園,悽美的希臘神話

花園,自誕生伊始,就含有濃郁的宗教意味,它是無憂無慮生活的象徵,是人類得以遠離困苦的避難所。

《聖經》中,伊甸園是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的居所,園中植物繁茂、果實累累、奇花異卉盛開,四條河流滋潤著這片樂土。後來他們聽信蛇的讒言,吃掉了樹上的蘋果(阿蘭·巴哈東認為是無花果樹)。

違背上帝旨意的兩個人被逐出伊甸園,只能靠自己的辛苦勞作換取食物,土地中生長出來的不再是鮮花,而是蒺藜和荊棘。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畫家筆下的伊甸園

在古希臘神話中,不僅花園是神明的專屬地盤,花園中的植物背後也都有一段或悽美、或哀婉的故事,折射出愛情、生死等命題。

納西索斯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影子,沉溺於自我陶醉時不幸溺水而亡,於是變成了一株水仙花。維納斯的情人阿多尼斯不聽勸阻,在打獵的林地中被戰神所變成的野豬咬死,化為美麗的銀蓮花。

阿波羅被丘比特的愛之箭射中,開始狂熱追求河神之女達芙涅,對方卻毫不動心,兩個人在追逐過程中,達芙涅的身體一點點變成了月桂樹。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正在欣賞自己水中倒影的納西索斯

在幾千年的花園發展史中,古希臘多神崇拜和基督宗教思想滲入其中。

古希臘人在神廟周圍種植棕櫚樹、懸鈴木等高大喬木作為聖林,可以避開炎炎夏日的炙烤,進行體育比賽、開展豐富的祭祀活動,這成為歐洲早期花園的雛形之一。《荷馬史詩》中寫道:

當你乘船穿過額開阿諾斯長河後,就會抵達這一片平坦的海灘,那裡長著茂盛的白楊和婀娜多姿的柳樹,這是屬於佩爾塞福涅的聖林

在歐洲的宮苑式園林中,阿波羅、維納斯、水中寧芙等主題的塑像也隨處可見。

基督宗教思想的影響則更多在於花園的功用上,伊甸園和人們心中的“夢幻花園”畫上等號。詩人彌爾頓在文章中這樣描寫伊甸園:伊甸園位於一個迷人的原野之中,那裡滿眼蔥綠。原野在一座高山的山頂上,像是給高山戴上了一個皇冠,由此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

今天的人們來到花園中,坐在長椅上小憩,或者漫步於鮮花綠植的小徑,身與心都得到極大的愉悅,獲得短暫的放空和逃離。這時的我們,與曾經無憂無慮的伊甸園先祖也有幾分相似。


02 走近花園的“今生”:文藝復興以來,英法意的園林理念沿革

在歐洲數千年的花園發展史上,不僅受到宗教思想的浸染,來自古埃及、古巴比倫、以及中國、日本等地的園林設計思想也對其影響深遠。

意大利、法國、英國是文藝復興以後的歐洲園林“三巨頭”,在15-19世紀的園林發展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彼此影響、互相成就,因時、因地發展出了獨特的園林文化。

意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中心,最早從黑暗中世紀的束縛中解脫過來,除了在文化、藝術、經濟上的成就之外,其花園呈現新的特色。

它倡導“相地選址”和“借景”的理念,考慮到本地多丘陵的地形,花園大都建設在高臺之上,利用地勢引導水流、建設水景。地中海氣候條件下,柑橘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也常常出現在花園中,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結合。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佛羅倫薩的皮蒂宮花園

對於數學和幾何知識的巧妙運用,則體現在古典對稱式的設計,以及主軸線的佈置上,使整個花園呈現出典雅的美感。

法國一方面借鑑了意大利的部分園林設計理念,另一方面啟蒙運動帶來的理性和秩序觀念,將法國古典式園林推向新的高度。

根據法國多平原、花園面積普遍較大的現實,法國園林大師克洛德·莫萊、勒諾特爾、雅克·布瓦索等人,創造出了更加精細的“刺繡式花壇”。

他們引入繪畫中的透視理念,將園林內部的水、行道樹等與園外的景觀有機銜接,輔之石作雕塑、噴泉等,以人工重塑自然,達到均衡、宏大又不失豐富性的目的。

法國傳統的花園設計中,“建築”是最為核心的概念,花卉、樹木、水景、雕塑都是整體建築的一部分,是人工改造的結晶。哲學家黑格爾在總結法國的園林佈局時說:

“最徹底地運用建築原則於園林藝術的是法國園林,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廣廈。”

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的國際地位逐漸提升,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吸取了中國、日本等東方國度的造園理念,開始大力推崇“自然主義”,自然風景式園林應運而生。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英國薩里花園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吐槽說:凡是高度的美,在比例上顯得有點怪

約瑟夫·愛迪生、威廉·梅森等人也大力倡導拋棄法國式的均衡和比例,強調“自然本身就是完美的,不需要假手於人工的修飾”。

以務實著稱的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的花園中,減少了厚重的綠籬、繁複的刺繡花壇,植物依其自然的形狀生長和佈置,東方風情的亭臺樓閣點綴其間,不乏精緻與趣味。

三個國家的花園演變史,是歐洲歷史變遷的縮影。政治與文化中心的轉移、“自然與藝術”觀念的調整、國家間實力的對比、花園主人的階層、技術進步等,都會成為影響花園規模與風格的因素。

03 置身花園之外:當“美”與藝術、權力結合

花園,就像維納斯一樣,是“美”的另一代名詞。然而,如果我們深入研究後會發現,花園所承載的內容並不侷限於此,它可以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的靈感與素材,也可以成為彰顯國王和貴族權力和尊嚴的象徵物。

在藝術領域,花園作為光線與色彩的集大成者,對於印象派畫家影響至深。

克勞德·莫奈對花園情有獨鍾,他親手設計並建起了位於吉維尼的花園,其中有他最愛的睡蓮池,兩側垂柳依依,中間一架小巧的日本橋,天空、水面、植物、色彩相映成輝。即使到了晚年視力嚴重下降的時期,他仍然在畫布上塗抹出睡蓮的色彩與樣子。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莫奈畫作《睡蓮與日本橋》

馬塞爾·普魯斯特說:“花園本身就像是他的第一個活的草稿,至少調色板已經為他搭配美妙,和諧的風格已經為他準備好……”

花園對於梵高的意義同樣重要,他喜歡畫蘋果花樹、給剛出生的侄兒送上的畫作是藍色背景下的杏花。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件中,梵高勾勒出理想中的花園景象:

小梨樹有著紫色的樹幹和白色的花,黃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穿梭飛舞。左邊角落裡,是個由黃色的蘆葦柵欄圍起來的小花園,綠色的樹叢,還有一個花圃和粉紅色的小房子。

紫色、粉色、白色、黃色、綠色,梵高的文字和畫一樣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梵高筆下的果樹與花園

對於王公貴族而言,花園是他們權力的外顯,是個人品味與財富的流露。

《紅樓夢》中,為了元妃省親,專門建了一座大觀園,曲徑通幽之處,不乏奇花異木、亭臺樓閣、水榭池景。為了建造這座美輪美奐的園子,榮國府花費了大量的銀子,在真實的歷史中,曹雪芹的祖輩幾次迎駕,耗資甚巨,也埋下了家族敗落的伏筆。

在歐洲歷史上,凡爾賽宮從初建、修葺到沒落的歷程,同樣令人感慨萬千。

“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年少時,經歷了兩次投石黨運動,對於自身地位和王權穩固性十分關注。

他把政治中心轉移到小城凡爾賽,從宮殿的建築、花園佈置、雕像設計到娛樂活動安排,無一不體現了王權專制時代的風貌。

在建築物方面,花園正中央是“國王樓”,

屬於路易十四、王后和最親近貴族的居所,周圍的12座輔樓,居住在不同官階、爵位的廷臣與貴族。距離國王居所越近,地位就越高。換言之,路易十四是一個“太陽”,其他的人都要眾星捧月般地圍著他轉。

伊甸園、維納斯的花園、凡爾賽宮苑:從花園中重新窺見一部歐洲史

紀錄片《重新凡爾賽》中的凡爾賽宮全景圖

和東方傳統宮殿式園林南北向軸線不同,凡爾賽採用了東西的主軸線,

加上射線狀的次軸線。主軸線上有“阿波羅”主題的水景雕塑。這些安排再次暗合了“太陽王”的身份,畢竟太陽也是東昇西落,每天阿波羅會駕駛戰車開始將光明送往人間。

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鏡廳中經常舉辦大宴,貴族男女們在舞蹈、音樂、美食的世界中盡情徜徉。然而,僅僅幾十年之後,到了路易十六時期,凡爾賽早已盛況不再,宮殿中人滿為患、衛生狀況堪憂、水源短缺,貴族們開始搬到更加繁華與現代的巴黎。君主專制制度也面臨崩潰的局面,直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花園是一個靜默的見證者,權力、財富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藝術和美才能成為永恆。


花園從故事中脫胎,汲取思想與宗教的魅力,藉助科技、藝術的加持,在不同的國度演繹出“美”的萬千姿態。

從傳說中的伊甸園,到氣勢宏大的凡爾賽宮苑,花園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窺鏡,帶我們開啟一場自然風物和人文歷史的重構之旅。

1、阿蘭·巴哈東,《花園詞典》

2、文森特·梵高,《梵高手稿》

3、郭梁,《外化於自然——西方園林藝術及其設計流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