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杯子”是現代生活中很常見的用品,但在我國古代時期,因技術和材質條件限制,我們常見的有木杯、銀盃、金盃、青銅杯、玉杯等等。但是,除了以上常見的杯子外,蘇州博物館還有一件“鎮館的寶杯”,這件寶貝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出現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技藝失傳了嗎?下面小編就給您揭秘關於這件杯子的秘密:

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明正德年間,蘇門答臘國的使臣想與明朝交好,準備跨洋過海去拜見明朝武宗皇帝,這拜見肯定不能兩手空空,那該準備什麼禮物,才能讓武宗看到誠意呢?經過一番思考後,國外使臣想到一個“妙計”,他們要做一個犀角杯送給武宗。

在明朝時期,犀牛並不是保護動物,它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一代,因此,犀角杯在大明也不屬於稀罕物品。國外使者為讓“犀角杯”變得珍貴,他們特意捕殺了一隻成年巨型犀牛。

犀角杯製作完成後,背長86釐米,深7.2釐米,重六斤多。武宗看到“犀角杯”後,非常高興。犀角杯並不稀缺,但六斤多的犀角杯,他還是第一次見。

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犀角杯的用途很獨特,武將在出徵前或班師回京後,皇帝會在犀角杯中倒滿美酒,讓武將在馬背上一飲而盡。正因如此,犀角杯又被稱為犀角馬上杯。

武宗執政期間,政局非常穩定,國泰民安,戰亂很少發生,於是,犀角杯便被收藏在國庫中。

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是形容明朝宰相王鏊的,王宰相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武宗對其非常重視。這日,武宗為了表彰王鏊,決定賞賜一件特殊的禮物給他,可是賞賜什麼好呢?

武宗經過思索後,突然想起國庫中的犀角杯,最終,國外使者進貢的犀角杯,成為王鏊的私人物品。1524年,王鏊去世,犀角杯傳給了他的後代,並囑咐要代代相傳,這是家族榮譽的象徵。

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1960年,蘇州博物館建館後,開始面向社會,徵集館藏文物。王鏊的後人王季常得知消息後,直接拿著自家的犀角杯去找博物館的負責人,想要將這件寶物上交給國家。

博物館的負責人聽到是犀角杯的名字時,並沒有過多的驚訝,在文物界中,犀角杯並不算稀有物品。但是,看到王季常拿來六斤多重的犀角杯後,博物館的負責人臉上全都是興奮的表情。

這個犀角杯通體光潤,文脈紋理清晰可見,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經過專家們的鑑定後,明犀角杯成為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蘇州博物館中有件鎮館之寶,它之所以珍貴,因為以後都不可能再現

其實,犀角杯成為鎮館之寶的原因有兩點:其一,犀角杯是武宗賞賜給王鏊,由其後人代代相傳下來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二,獵殺犀牛是屢禁不止的事情,凡是體積大一點的犀牛,都難逃過被獵殺的命運。金盃、銀盃只要有材料就可以成任意大小,但是,犀角杯卻不可以,有多大的犀牛角,才能製成多大的犀角杯,大犀牛在不斷減少,犀角杯更是越來越小,那麼大的犀角杯,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