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大院的“一帶一路”博物館

道里區上游街17號是座普通的大院,卻因為74歲的孫長雄老人而變得不同尋常。老人在大院裡開辦了一家“‘一帶一路’公共文化文創科創博物館”,在這裡,收藏展出著當年俄僑在哈爾濱使用的老打字機、100年前的前蘇聯書刊、“156”老機床、埃及瓷磚,還有馬克思與燕妮的銅版畫……這些珍貴的老物件,是孫長雄20多年來從世界各地搜尋而來,這個博物館現今館藏各種“寶貝”約4000件,全部供市民免費參觀。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學生們到博物館開展主題活動。

這個建在居民大院中的博物館雖貌不出眾,卻是國內唯一的“一帶一路”國家多元文化博物館。它的自身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猶如鑲嵌在中央大街“胸前”的一塊寶石,可與中央大街鋪設的“麵包石”妣美。帶著一份好奇和敬意,記者走近孫長雄老人和他的博物館。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德國遊客向孫長雄(左)的博物館贈送藝術品。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蘇聯書刊。

這座博物館藏著難得一見的寶貝

進入上游街17號大院的那一刻,記者立馬就認出了孫老,他正在室外由小涼亭改建的展示廊前,手持一個小型電鑽維修著鬆動的螺絲,那份細緻和專注,猶如在創作一部作品。

孫長雄老人銀絲白髮、眼神堅定、思維清晰,眉宇間卓爾不群的書卷氣、博識而邏輯周密的談吐,是歲月給他最好的饋贈。

雖然建在小區庭院中,但孫老的博物館規模真的不小,而且分門別類,歸檔清晰,除了室內館“‘一帶一路’公共文創科創博物館”和“哈爾濱對俄羅斯合作展覽館”兩個館外,還有一面“一帶一路”公共文化文創博物館牆,著實吸引人的眼球。

一路參觀,一路聽著孫老如數家珍般的介紹。“我收集了4000多件東西,平時有遊客來參觀,我都會給他們做解說,我做這些事很愉快,把“一帶一路”的文化介紹給大家,是我的樂趣與追求。”孫老言語中透著一份執著與堅守。

孫老介紹,“一帶一路”公共文化文創博物館和展示牆是2018年9月對外亮相的,由他發起,道里區文體局資助並指導建設。這是一個集博物、文化文創、圖書資料、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館藏各種寶貝約4000件。

廢棄的鍋爐房外牆經過粉刷修整,被利用起來變成了一面文博牆,牆體壁分別以不同主題展出了前蘇聯、德國、埃及、意大利等國家老物件。大院一居民樓地下室的側隅處,則被打造成了圖書長廊,裡面收集了馬克思主義著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作、黨建圖書、紅色文化故事圖書、哈爾濱改革開放成就圖書、歷史和現代體裁小說等報刊書籍。

居民樓室內三個房間120平方米成為了室內博物館的主體。館內展出了俄羅斯和德國等國家文化文創精品和文化文創教育發展項目的資料,以及前蘇聯援建中國“156”項目中的部分實物展品和埠頭區(道里區)俄僑當年生活工作的物品。

在孫老的眾多寶貝中,前蘇聯援建中國的機器設備成為鎮館之寶。這裡比較有價值的藏品就數一本1920年在哈俄僑民寫並印刷的小冊子,100多年前的前蘇聯書刊、俄僑在哈爾濱使用的老打字機,還有馬克思與燕妮銅版畫(德國)、“156”項目中的機床設備等。

在“一帶一路”公共文化文創博物館裡,每一個展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段耐人的回憶。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孫長雄就有了建一座博物館的想法。曾從事經濟工作的孫長雄,對中俄貿易等方面的事情情有獨鍾,在出國考察時,他總是細心地將值得借鑑的資料帶回國內,日積月累,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到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我的大目標就非常明確了,建一座‘一帶一路’公共文化文創科創博物館。這期間,國務院批准哈爾濱為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哈爾濱又是東亞文明之都,這些使我很明確地要把‘一帶一路’作為博物館的主題。”

如今,博物館被授予“道里區公共文化社會活動基地”稱號,這也是道里區首個設在大院深處的公共文化社會活動基地。孫老的博物館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福利”。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小區院內由涼亭改造的展示廊。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孫長雄給參觀者講解藏品。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馬克思與燕妮”銅版畫(德國)。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展館中收藏的俄羅斯資料。

對俄合作項目資料等你來開發

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中俄文化發展,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升溫。

如果你去上游街17號參觀,在大院門口一塊“哈爾濱對俄羅斯合作展覽館”的牌匾非常醒目。在孫老整個博物館中,來自俄羅斯的藏品和資料佔了一半之多,現在,孫老將博物館分成“一帶一路”和“俄羅斯”兩個館,它們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點。

孫老這個建在居民庭院中的展覽館,也是國內唯一全面介紹俄羅斯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優勢的展覽館。它以獨特的風格向大家展示了促進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哈爾濱自貿區建設,加快黑龍江、哈爾濱與俄羅斯的經貿科技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等內容。

這座對俄博物館中涵蓋的內容既多又廣,有十月革命、哈爾濱最早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中東鐵路建設把哈爾濱建成一個開放多元文化城市;前蘇聯援建中國“156”項目,其中在哈爾濱有13項;30年哈洽會和中俄博覽會促進中俄經貿發展;東北抗聯與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的紅色歷史教育;與俄羅斯科技創新項目及與俄羅斯產業合作項目(生命健康、醫療醫藥、精密機械、新材料、電子商務、食品);與俄羅斯文化旅遊合作項目;哈爾濱與俄羅斯友好城市;俄羅斯80多個州市介紹;俄羅斯文創藝術與設計品展示;在哈爾濱僑民生活工作勞作用品以及俄羅斯名城與名人等眾多板塊。

在這些板塊中,孫老跟記者講的最多的是“資料”。

展館中有很多俄羅斯在產業和科技進步方面的原版資料,也是哈爾濱重點要發展的產業和俄羅斯相關性合作的資料,都是孫老幾十年積累的,異常珍貴。

“這些資料異常珍貴,但放在這裡展出它們只是資料,如果將這些寶貝推介出去,發揮它們最大的作用,讓他們物有所值,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寶貝。”孫老誠懇地希望有人來使用,來開發這些資源。

2006年退休後,孫老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的博物館上。在整個“一帶一路”博物館籌劃建設中,孫老秉承“積累無價”4個字,從展品(項目)收集,展館構思籌劃、設計施工、布展造型等親歷親為,付出了不懈努力。

現在,這裡既是一個展覽館又是一個學術研究與孵化創新的基地。

孫老面帶喜色地告訴記者,“有大學的老師看了這些珍貴的展品主動提出和我進行合作、互助,把我的博物館作為一個雙創的實踐基地,現在我這裡已經進來3個博士了,我們共同做對俄合作的科創,形成一個團隊做有意義的課題。”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孫長雄收藏的機床設備。

博物館讓庭院充滿文化的味道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文化相連,民心相通。

孫老的博物館闖出一條以文化引領改造提升社區庭院環境品質的路子。孫老認為,“社區要和諧,要發展,文化建設應該放在第一位。”

這座建在社區裡的博物館,不僅向人們傳遞了文化信息,增進了居民對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在這樣濃郁的文化氛圍包圍下,小區鄰里間的關係更好了,聯繫更加緊密、更加親切。

“我們有事沒事就愛去博物館那裡轉轉,看看他的展品,看看他的書,從他那裡真的能瞭解很多方面的知識,好多不懂的地方,孫老師都給我們講。”來看展覽的老曹說出了鄰居們的心聲。

孫老的舉動贏得了多方尊敬和支持,這不,鄰居無償讓出自家門前的空地讓孫老搭建展櫃,居民主動獻出自己家的藏品放在博物館展示,有人還出力氣幫助施工建設,居委會更是全力支持,把院內500多平方米的鍋爐房牆面讓孫老使用……“這幾年,我的這個博物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區居委會等各個方面的鼓勵和扶持,博物館才有了今天的樣子。”孫老的話語中充滿了感謝。

為了實現自己建立一座公益博物館的夢想,孫長雄積累、準備了20多年。如今,他的博物館已經成為宣傳“一帶一路”、提升公民素養的重要陣地。

建這樣一座博物館,孫老的初衷很明確:

向國內外遊客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一共識;宣傳哈爾濱市改革開放成果和自貿區建設,加快哈爾濱新的騰飛;用多元文化引領改造庭院社區庭院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哈爾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

在博物館內,孫老讓人們不僅領略了館藏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加讓人們看到了老人對文化的守望之心。

博物館對外開放以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有單位集體組織來博物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有來學習研究哈爾濱自貿區如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參觀者中不乏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波蘭、德國、日本等外國客人,俄羅斯和德國客人還先後送來珍貴的展品。一位瀋陽客人從網上了解到孫老的“一帶一路”博物館,專程趕來參觀,隨後發出一連串的讚歎。如今,孫老已經接待了900多名中外客人來此參觀。哈爾濱製藥總廠幹部聶長利參觀後在留言簿上寫到:“我最大的觀後感是,願為此項事業做點貢獻,捐獻出自己的存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博物館,蘊藏著過往的歷史、時代的密碼,人們可以穿越時空,看到燦爛的文化;可以破解密碼,感受歷史的印記。

74歲的孫老精神矍鑠,玩微信、複印、電腦都親自上手,不服老的他還在傳播“一帶一路”文化的路上奔跑。說起今後的打算,孫老說,他要建成老幹部活動基地、黨員黨課學習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自貿區與哈爾濱新區創新項目基地或項目庫、與大學合作的青年人雙創基地、與國外友好城客人文化交流基地。

一個人可以用自己的精神世界描繪出一部作品,同樣一部作品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孫長雄老人繼續用他的無私與熱忱,精心地創作著自己的這幅“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