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等繼續閉館,博物館“雲觀展”讓觀眾不出門全景看文物

春節前,全國各地的公共文化藝術機構紛紛宣佈因為疫情而閉館。上海博物館在除夕前一天發佈閉關公告,決定初步閉館時間自除夕起至2月8日。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今天又發佈《上海博物館延遲開館公告》,公告稱“因防控需要,繼續閉館,開館時間另行公告”。

相較往年“博物館裡過大年”的遊人如織,今年國內的文博機構可謂門可羅雀。不過沉寂未多時,作為應對,也為了豐富觀眾與市民的文化生活,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利用已有的數字資源,迅速推出了一批網上展覽,讓這個冬天因為疫情“宅”在家的人,不出門就能逛博物館。

那麼這些“網上展覽”其觀展體驗究竟如何?當下是作為博物館對抗疫情的無奈之舉,疫情之後能否成為一種新的觀展態勢?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裡的故宮雪景

“全景故宮”邀你在家賞故宮雪景

為了對抗疫情,響應不出門的號召,這個春節假期比往日更漫長。連日來,有近百家博物館相繼推出了“網上展覽”,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全景故宮”、“V故宮”、“故宮名畫記”、“故宮展覽App”等多項“雲遊”故宮的方式;上海博物館通過上博官網和微博同步推出上海博物館“網上博物館”專題;蘇州博物館有“線上逛蘇州”、中國絲綢博物館有“線上遊國絲”……截止到今天,國家文物局先後推送了兩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囊括全國近百家文博機構的100多項展覽項目。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在線展覽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在線展覽

據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峰對澎湃新聞介紹,閉館後的上博“網上博物館”專題展示的內容包括網上數字展覽、原有實體展的三維虛擬化展示、藏品的數字化解讀、網上遠程課程的傳播,比如上博近年來舉辦的一些特展“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大展”、“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等都能在官網找到對應的數字全景展廳。該項舉措也頗受歡迎,截止2月3日晚,微博“上博邀您雲看展”閱讀已達85.2萬人次。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上海博物館“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大展”數字全景展廳

中國絲綢博物館也在其公號上推送了VR在線看展,國絲館這幾年舉行的幾個重磅特展“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與保護科技成果展”、“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等都已上線,此外還將2019年的講座乾貨全放送。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數字全景展廳

翻看國家文物局推送的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國博的“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浙博的“ 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展”、江西省博物館的“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上博的“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南博的“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等上一年度的重磅展覽均在其列,此外不少省份的文物局還公佈了各地博物館大數據平臺,可視為各省文博資源的聚合平臺。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養心殿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延禧宮

澎湃新聞記者點擊進入“全景故宮”,跟隨VR技術,在網上漫遊了太和殿、慈寧宮、養心殿、乾清宮和延禧宮,並有幸一賞故宮的雪景。對於一位從未到訪過故宮,經歷這樣一番網上的悠遊,也算大致搞清楚了那些久聞其名的“宮”和“殿”的大致方位。置身於故宮的虛擬現實中,尤其是面對白雪覆蓋的紫禁城,感官還是有受到一些衝擊。據介紹,新春的北京剛剛迎來了第一場小雪。為了讓更多觀眾能看到雪中的故宮,2019年末,攝影師們爭分奪秒,嘗試用全景技術及時記錄下了白雪覆蓋下的紫禁城。現在就立刻切入紫禁城的賞雪模式,進入白雪紅牆的琉璃世界。而養心殿、重華宮等暫未開放的區域,大家同樣也可以通過“全景故宮”一探究竟。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裡的故宮雪景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全景故宮”裡的故宮雪景

“線上觀展”代替不了實體博物館

這麼多的平臺推出“線上觀展”,其觀展體驗究竟如何?疫情之後還能否成為一種觀展新常態?

上海博物館信息中心副主任龔玉武對澎湃新聞介紹,“網上展覽”可以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基於原有實體展的三維虛擬化展示,相當於“還原”了一個實體展廳,線下的實體展閉幕後,觀眾如果對這一展覽還有興趣,可以隨時在網上點擊觀展,相當於一個永不落幕的網上展廳;還有一種是根據特展做的專題性的數字展覽,會把展覽裡面的內容進行更深入挖掘,對展品之間的關聯進行擴展,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這也是線上展覽和線下展覽的區別。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全景展廳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博物館的喜愛程度越來越深,對文博知識的學習要求越來越高,線上展覽是對線下展覽的一個豐富和補充。”龔玉武說。

震旦博物館的志願者何海陵是一位文博愛好者,作為一名觀展“達人”,他會利用自己的業餘輾轉於不同城市的博物館去“追展”,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疫情期間各大博物館都閉館導致無展可看,心中難免遺憾。各大平臺推出的“雲展覽”一則可以稍微解饞,二則將其作為網上可查詢的資料,獲取知識的渠道。但就觀展體驗本身而言,現在的網上展覽基本還是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的羅列,缺乏文物本體帶來的視覺方面的衝擊力和實體博物館志願者趣味性的講解等,實地感和互動性都會比較差。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故宮名畫記

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副會長杜曉帆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線上美術館和博物館只能是一個輔助和補充的作用,永遠代替不了實體的博物館。“中國的《清明上河圖》展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觀眾願意排隊等候觀看?如果只是看看畫的內容,出版的各種畫冊應該說無數了,尤其是數字化、影像化的清明上河圖在上海世博會後流傳不可謂不廣。同樣,盧浮宮裡鎮館三寶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它們家喻戶曉,各種影像化的資料汗牛充棟,但是為什麼永遠有那麼多的觀眾排隊等候觀賞?這是博物館、美術館之所以能夠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文物和美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這是無可替代的。”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採訪獲悉,線上展覽和實體展覽之間的受眾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專業觀眾是基於學術研究需求和對文博知識更高的學習要求,他們在線下觀展後,還會持續對數字展覽進行關注。還有一些觀眾則是為了彌補不能現場觀展的遺憾而選擇線上觀展,比如錯過展覽檔期,或像此次因疫情導致的各大文博機構閉館等情形。

博物館數字化:大勢所趨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手段在博物館的運用以及政府加大對公共文化場館信息技術領域財政投入,博物館都在做數字化工作,此次疫情突如其來,各大博物館能迅速推出“網上展覽”,也是得益於過去數字化博物館工作的積累。不過目前國內大部分博物館推出的數字內容,主要還是基於全館的全景虛擬瀏覽以及對展品的解說內容。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谷歌Google Arts & Culture項目

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Google Arts & Culture項目,作為全球博物館行業中最具前瞻性、規模最大的一個科技項目,已經成功實現了令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博物館“在線”。更為“硬核”的是,在Google Arts & Culture中,通過谷歌中Zoom Views“圖片縮放”欄入口,可以將圖片點擊放大數十、數百倍觀看,受眾可以看到畫布上的髮絲、裂紋、潑墨點等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微觀細節。

上博等继续闭馆,博物馆“云观展”让观众不出门全景看文物

故宮數字文物庫

相較而言,國內在這方面應該算剛起步,但已是大勢所趨。比如百度也正在打造類似的“線上博物館”計劃。2016年,國家文物局發佈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用三年時間,推進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調動文物博物館單位用活文物資源的積極性,一些機構已陸續公佈其館藏數字化資源。

目前國際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公佈館藏展品的高清數字化資源,最新的比如2020年1月,日本奈良正倉院公佈,將迄今保留得最全面、最豐富的唐朝藝術品的高清數據庫公開,目前在正倉院官網上可瀏覽超過3000張圖片,所有文物的圖片資料從整體到局部全部是高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也於今日宣佈,公開其5萬餘幅館藏圖像版權。登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官網,即可下載這5萬餘幅館藏藝術品高清圖像並獲取詳細展品介紹,前年曾赴上博展出的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亦在其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