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我們眼中的小玩意兒,在專家眼中卻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這句話用在文物界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很多流落在民間的文物,都曾被當做普通工藝品,甚至廢品來處理。幸好被慧眼人發現,才得以倖存下來。

比如下面這些鎮國之寶,早年都有這種坎坷的經歷: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一、紅山文化玉豬龍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1971年8月,內蒙古村民張鳳祥,在果林裡挖到了一個石頭砌的地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決定去石洞裡探險。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塊像鉤子一樣的東西,但當時這並沒有引起他的重視。回家後,他仔細一想,就算是廢鐵也可以拿來賣錢啊!於是返回現場將“廢鐵”撿了回來。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然而張鳳祥並沒有把它賣到廢品收購站,而是帶著它來到了當地的文化館。那時候,紅山文化還沒有被發現,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張鳳祥也不知道該要多少錢。

於是,文化館裡一位同志就自作主張,用了30元錢徵集了這件文物。後來才知道,這竟然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二、商朝四羊方尊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上過歷史課的同學沒有人不知道四羊方尊的歷史價值。

這座商代青銅方尊是1938年被湖南幾個農民挖到的,後來以248塊大洋賣給古董商,在古董商倒賣的過程中又被民國政府查獲。

隨後爆發的二戰中,長沙受到日軍的轟炸,四羊方尊便失去蹤跡。直至1952年,在文物部門的追查下,竟在一個銀行倉庫的角落中找到早已被炸成幾十塊的四羊方尊,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修復,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件完整的國寶。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三、北宋清明上河圖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1911年,本來保存在清宮的《清明上河圖》被溥儀偷運到了東北偽滿洲國,1945年日本戰敗,偽滿洲國窮途末路,溥儀逃竄,大批文物珍寶被毀,人們以為《清明上河圖》在戰亂中已經被燒燬了。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1951年,文博學者楊仁愷在清理東北博物館文物時,在一堆殘次品中,竟然發現了這幅《清明上河圖》真跡,簡直是一段傳奇!


四、王羲之《寒切帖》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寒切帖》被認為是王羲之章草神作,筆法簡淡,意境高遠。上世紀初,被溥儀帶出宮後,數十年間不知所蹤。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很多民間所藏書畫都匯聚到了廢品收購站,絕大多數要扔進攪拌爐裡化為紙漿。作為文物鑑定者,劉光啟的任務是,從中搶救珍貴文物。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這個任務無異於大海撈針,但說來也巧,在天津河西區太湖路一家廢品收購站,劉光啟看到一捆廢紙有點特別,打開一看,竟是兩張落款“羲之”的書法作品!其一是《寒切帖》,另外一張是《乾嘔帖》,正是被溥儀弄丟的兩件唐摹王羲之書法珍品。大陸現存王羲之書法墨跡(唐摹)只有六件,天津博物館便藏了兩件,這與劉光啟的功勞密不可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五、西周班簋[guǐ]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收藏在首都博物館的這座西周班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上面還有198字銘文,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實物,絕對的國寶。

這座班簋早在北宋年間便已經出土,後來一直作為宮廷收藏,但是1900年八國聯軍來了,它便在戰亂中從此消失。直到70多年後,被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在一堆即將送到熔爐的廢銅爛鐵中發現,這才給了這件國寶的二次生命!


六、春秋高子戈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高子戈是春秋時代的兵器,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山東齊國曆史博物館。它最初是在1970年被當地一位農村小孩發現的,當廢品賣了5.97元。

後來輾轉被文物部門發現並收回,而直到16年後,發現這個高子戈的小孩已經長大,一次到博物館參觀,才看到當初自己賣的廢品,已然成了國寶進行展覽,於是便向工作人員講述了他發現高子戈的故事。


七、商代犧首獸面紋銅尊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這座商代犧首獸面紋銅尊現藏於湖南博物館,它的發現是在1962年,還好當時文物專家有逛廢品回收站追蹤國寶文物的習慣,它就是在廢品回收站中被偶然發現的!

發現這座銅尊最初是因為發現了一個小銅片,有專家靈敏得嗅出它的不同尋常,才有了進一步發掘的動力。這一找,就在那些廢品中找到了200多個銅片,裝了27袋回來,最終拼湊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犧首獸面紋銅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八、戰國青銅酒壺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1967年,陝西省綏德縣廢品站,一位文物工作者發現將要被熔鍊的一件身首異處、面目不清的金屬器,似乎有些“不凡”。後經鑑定,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精巧青銅酒壺,國家一級文物。藝術價值都極高,它叫鳥蓋瓠壺。


九、新石器時代陶鷹鼎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1957年的一天,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猛然一震,犁鏵碰上硬物,他以為是地裡的石頭,就準備將石頭挖出來,誰知挖開犁松的虛土,卻是一件鳥一樣形狀的陶器,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陶鷹鼎。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但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國寶,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到了1958年秋,考古隊發現了著名的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主動向來村裡調查的考古隊員講述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並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這才使這件珍貴文物見於世人,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十、西周早期何尊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件文物,因為它是目前發現的最早記錄有“中國”一詞的實物證明,在何尊內部的銘文中刻有“宅茲中國”。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它的發現也很傳奇,1963年它被一位農民在屋後一個土崖裡刨出,農民不知道是什麼用處,就放在家裡當儲糧罐,後來又當廢銅爛鐵賣掉,賣了30元。最後被博物館的專家在廢品站發現並回購,這才挽救了這件對中國意義非凡的國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0件撿來的鎮國之寶,那些被當作廢品賣掉的國寶們

以上這10件國寶,每一件都有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還好最後它們都被幸運得發現了,得以保存至今。只可惜不知道還有多少國寶在不知情中,被送進了廢品站、熔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