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導語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上個星期去兒童遊樂場,開心在兒童滑梯那裡玩的熱火朝天,開心爸爸也像很多爸爸媽媽一樣,坐在了兒童滑梯對面的高腳椅子上,一邊心不在焉的玩著手機,一邊時不時的看一眼開心。

旁邊一對母子的對話,吸引了開心爸爸的注意。

小男孩站在滑梯的頂端,雙臂張開,就像是個超人一樣,他無比開心大聲的問媽媽“媽媽,你看我這個樣子,像不像個超人啊?”。聲音很大,開心爸爸都抬起頭看了一眼,可是他媽媽呢,像是沒聽到一樣,還是自顧自的玩著手裡的手機。看到媽媽沒有回應,滿懷期待的小男孩臉上有點失望了。

過了一會,他又站在旁邊一個環繞滑梯的頂端,準備滑下去。小男孩又一次大聲的問媽媽“媽媽,你看我這次站的更高了,我勇敢不勇敢啊?”這次媽媽倒是抬起了頭,瞥了一眼小男孩,甚至連聲敷衍的嗯都沒說,就又低下了頭,繼續玩手機了。

小男孩明顯很失落,站在滑梯下面想了一會,還是走到了媽媽面前說“媽媽媽媽,我剛才從好高好高的滑梯上面滑了下來,上次我還不敢滑呢!”媽媽抬起了頭,不耐煩的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自己玩去吧,注意安全就好了!”剛說完就又低頭玩起了手機。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原本興高采烈的,在滑梯上面手舞足蹈的小男孩,就像是失去了全身力氣一樣,慢慢地走到了滑梯旁邊,看著一旁的媽媽,像是要哭似的,可想而知孩子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這一幕他媽媽沒看到,倒是被開心爸爸全看到了。

其實對這個小男孩來說,他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媽媽抬起頭來好好的看他一眼,並且說一句“寶寶,你真棒!”就足夠了;年幼的他其實心中只是想把自己最勇敢的瞬間,和自己最愛的媽媽一起分享,甚至只需要媽媽一個讚許的眼神也好。

可惜在整個過程中,媽媽一次讚許的話都沒說過,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次又一次的忽視以及不耐煩,正是那種完全不在乎的表現,讓小男孩從開心到失落,從興奮到無助。

可能類似的事情對於很多爸爸媽媽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畢竟他們的爸爸媽媽就經常這樣做(以前那個年代的爸爸媽媽們普遍缺少科學的育兒觀念,而且以前爸爸媽媽們工作一般都是很忙的),周圍的爸爸媽媽也這樣做,自己呢?很大概率會這樣做下去。畢竟這麼多人都是這樣做,而且也沒聽說過誰家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幾次的沒回應,而產生什麼嚴重的心理影響。

那麼,不回應或者不是很及時的回應,對孩子有影響嗎?

回應的重要性,一個實驗就看出來了

答案是肯定的,爸爸媽媽的回應對孩子來說影響其實是很大的,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

曾經有個非常出名的試驗,是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特羅尼克做的靜止臉實驗。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媽媽面對自己的寶寶,通過有回應和沒回應兩種方式,來觀察寶寶的心理以及生理反應。這個實驗的視頻在網上面很好找,開心爸爸就簡單的截取幾張動圖給大家看看。

首先,媽媽和寶寶是正常的互動。面對寶寶的需求,媽媽用一些比較誇張的表情作為回應。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狀態下的寶寶,心情是非常舒適,而且也是很滿足的。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接下來,寶寶依舊積極的向媽媽釋放出交流的意願,但是媽媽這裡開始不回應了。她用出了那張很著名的靜止臉,不光面無表情,話也不多說一句。從這時候開始,寶寶的情緒已經不對了,他開始有些緊張,開始想方設法的引起媽媽的注意,想讓媽媽繼續像開始那樣的回應自己。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最後媽媽的靜止臉依舊保持著,而寶寶呢,在做了大量嘗試後,發現媽媽還是對自己毫無回應,毫不重視。原本很開心,心情很舒適的寶寶,情緒突然急轉而下。他開始侷促不安,他開始坐立不寧,他開始大聲哭泣。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當然這只是我們從表面上看到的,實際上關於這個實驗,還有更加權威一些的結論:寶寶在媽媽對他毫無回應的這段時間內,心跳加速、壓力激素增加,整個人處在一個極端負面的情緒控制下。而且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對於寶寶大腦的影響也是極大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感受會一直伴隨著孩子的長大。特羅尼克在自己的研究中還發現了,對於4個月左右的寶寶來說,當他們再次回憶起之前的遭遇時,還是會很快的進入到一個負面的情緒中,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恢復過來。

當然,這個實驗還有一些不是很完善的地方,但其表示出來的結論是很有借鑑意義的,特別是對於新時代的爸爸媽媽們來說,更是這樣。孩子的成長,光有物質生活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以及爸爸媽媽的及時回應。

就像開心爸爸看到的那個小男孩一樣,興沖沖的他和毫不在意的媽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自己在情感上的需求總是被爸爸媽媽無視的話,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

第一種孩子會用一些比較激烈的方式,企圖讓爸爸媽媽的視線再次聚焦在自己身上,企圖讓爸爸媽媽開始關注自己。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10歲男孩屢次離家出走,原因只是爸爸媽媽玩手機不顧他”的新聞。這個10歲的小男孩,經常離家出走,民警尋問原因的時候,得到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原來他的爸爸媽媽每天都是抱著個手機不放手,對小男孩是愛答不理的,孩子與爸爸媽媽之間幾乎沒有多少有效的交流,就更別提回應了。萬般無奈之下,小男孩只好選擇了出走的方式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開心爸爸都有些感覺很不可思議。玩手機這件事情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做,作為緩解工作壓力排遣生活壓力的方式,開心爸爸自己都經常玩手機,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天天抱著手機,對孩子視而不見或者對孩子的情感溝通需求恍若未聞的話,就不對了。

這種冷暴力,實際上比對著孩子打罵都要可怕,畢竟打罵造成的影響更多的是在生理上,而不回應這種行為,是直接作用在孩子的心理上的,這種心理上的創傷,很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甚至會“遺傳”給孩子的孩子。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第二種孩子呢,則是會慢慢的學著隱藏,或者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再有什麼樣的事情也不會和爸爸媽媽談起了,再有什麼樣的感受也不會和爸爸媽媽分享了。

之前有個“24歲女孩網貸纏身,無奈之下選擇結束生命”的新聞,當時大家的關注焦點都在“網貸的危害”“缺乏財商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才會被網貸所迷惑”“關注孩子的狀態,不要讓自己一時疏忽帶來終生的後悔”等等,其實與財商教育同等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有什麼困惑或者問題,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和爸爸媽媽說起來了。

其實這個女孩欠的錢也不多,雖然對於一個剛工作的孩子來說,看上去像是無力承擔,但是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也並不是多難的一件事。如果女孩把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的話,開心爸爸想全天下的爸爸媽媽都會選擇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吧?但是在這起悲劇中,孩子根本就沒和爸爸媽媽提起這件事情,所有的困難所有的壓力都是自己扛了起來。

曾經在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壓力。可能他們並不理解爸爸媽媽的壓力,爸爸媽媽本身的狀態,但是他們卻能夠從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態度中,讀出很多東西來,比如爸爸媽媽其實並不喜歡我,我在這個家裡面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當這種認識開始形成,並且逐漸佔據孩子內心深處的話,被忽視的負面影響就開始了,而且會一直伴隨著孩子的長大。

那麼面對孩子的需求,爸爸媽媽該如何回應呢

開心爸爸在上面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在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回應是必不可少的。看上去好像是微不足道的回應,實際上卻像是養料一樣,在無聲無息的滋養著孩子的心靈,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有安全感,而這不正是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嗎?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稱得上是對孩子正確的回應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做到三點: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及時

一般來說,這幾種情況下,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及時的回應孩子,讓他們能夠感到,不管自己是開心的時候,還是難過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站在自己身後支持自己的。而且這種支持是隨時隨地的,不需要孩子自己去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刷存在感。

孩子開心的時候:當孩子感到很快樂的時候,第一時間都是會想到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的。就像是上面開心爸爸看到的那個小男孩一樣,他站在最高的滑梯頂端,這個以前不敢去嘗試的行為,現在終於克服了生理上的恐懼,完成的時候,正是一個孩子最開心的時候,也是他們最想和爸爸媽媽分享的時候。

也許孩子分享的事情,在爸爸媽媽看來是平平無奇,甚至是很普通的。但這只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的,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一次很大的進步。作為爸爸媽媽更應該及時的重複著孩子的情感,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份快樂。而孩子呢,在這種良性的互動中,也可以收穫到很強烈的存在感,以及安全感。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孩子難過的時候:當然,孩子的世界不僅僅是快樂,也會有難過,有害怕。當然這個時候也是他們最需要爸爸媽媽回應,以及關懷的時候。爸爸媽媽及時的回應,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來自爸爸媽媽的安全感,這些體驗都是他們日後獨自面對戰勝困難的內心力量。

孩子需要支持的時候:其實孩子在長大的這個過程中,不論是進步還是退步都是會出現的。作為爸爸媽媽,既不能一味盯著孩子的優點不停的表揚,也不能老是看著孩子的缺點不斷打擊,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結合孩子身上的優點和天賦,該鼓勵鼓勵,該表揚表揚。

這種及時回應的感受,會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鼓勵和表揚感受更加深刻,教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誠實

曾經有粉絲爸爸媽媽們在後臺給開心爸爸留言,說是不是應該對孩子的需求完全滿足,當然這裡所說的需求更多的是指孩子在物質上的一些慾望。其實該不該滿足,還是看爸爸媽媽自己的情況而言的。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如果有能力而且願意的話,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直接滿足孩子就好了,畢竟孩子小的時候,就算是有慾望也不會多麼的昂貴,絕大多數的家庭還是可以滿足的。

如果有能力但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的時候,爸爸媽媽至少也可以做到誠實的和孩子說清楚這件事情,“爸爸媽媽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比較難實現”。

誠實的回應孩子的需求,即使孩子得不到滿足,也會把這個失望的原因歸結到爸爸媽媽能力,或這家庭的經濟情況上,而不是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爸爸媽媽討厭自己這種心理傷害上。這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另外不管爸爸媽媽要不要滿足孩子,但請不要批評孩子的慾望,比如說一些什麼“你應該懂事,不應該提這樣的要求”“你都是小學生了,還要一些幼兒園孩子才玩的東西”,或者是那句流傳已久的話“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等等。需不需要適不適合都是爸爸媽媽自己的認為,孩子既然把這個需求說出口了,那就很明顯,在他們的心中,這個東西是需要的。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不管是什麼樣,爸爸媽媽都應該向孩子傳遞一種,你的想法很好,你值得很多好的東西。這樣才是充實孩子內心,豐富孩子精神世界的重點所在。

回應感受而非事情

最後一點,開心爸爸想說說如何回應孩子。

實際上很多爸爸媽媽在如何回應孩子這件事情上,自己都比較迷茫,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回應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最有效的了。其實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孩子問出問題最深層次的意圖,還是在向爸爸媽媽索取愛,索取一個爸爸媽媽一直會愛他們的保證。

這就要求爸爸媽媽們,面對孩子的需求或者是表達,直截了當的就孩子的感受作出回應,而不是對這件事情本身大說特說。就算回應的並不多,但是帶給孩子的安全感存在感卻是很充足的。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比如上面說的那個小男孩,在他第一次和媽媽表達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對他的感受進行回應“是的,我確實是看到了一個更加勇敢的寶寶”“既然寶寶能夠在滑梯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那麼媽媽相信你在吃飯和上學這件事情上也能夠像滑梯一樣的勇敢,你說是不是呢?”

其實,正確及時的回應,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爸爸媽媽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之一。

開心爸爸的碎碎念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每一刻他們都是期待能夠被爸爸媽媽看到的,這種“我知道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知道爸爸媽媽是關心我的”的心理暗示,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彌足珍貴。

而爸爸媽媽每一次及時正確的回應,都是孩子內心變得強大的養料。這份感受,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愛孩子,從回應他們開始吧!

當代父母三大冷暴力之首: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不理他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