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貼心奶奶”入圍『2019感動龍江年度人物』評選,快來為她投一票!

黑河“貼心奶奶”入圍『2019感動龍江年度人物』評選,快來為她投一票!

“貼心奶奶”的逐夢人生

--記遜克縣幹岔子鄉東昇小學退休教師劉桂芝

15歲紮根山村,任教並擔任校長

三寸講臺上,她給了山村孩子希望

沒有教室,借用村部;沒有教具,動手自制;

沒有學生,挨家去請;沒有桌椅,學生自帶。

60年的執著堅守,她收穫了別樣的人生——近百本各級各類榮譽證書,是她平凡而又輝煌的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黑河小夥伴

我市遜克縣劉桂芝入圍2019“感動龍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東北網於2019年12月12日09:00至2019年12月17日10:00開啟人物評選的投票頁面,快為她投上一票吧!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一起走進劉桂芝老人的故事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1958年仲夏,剛從幹岔子鄉完全小學畢業的劉桂芝,按組織要求到東昇村任教並擔任校長。

滿懷希望和憧憬,她向村黨支部遞交了“調令”。萬沒想到的是,村裡給她吃了“閉門羹”。

是的,當這個只有15歲,身材瘦小、稚氣未脫的小女孩站在面前時,村委會一班人怎麼都不信,公社會分來一個孩子當校長。

面對質疑,劉桂芝沒有退縮,而是積極爭取,“軟磨硬泡”。用誠心感動了黨支部一班人,答應她留下來試試。從此,劉桂芝開啟了長達一個甲子的逐夢之旅。

一晃,61年過去了,當年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成為古稀老人。提起往昔的崢嶸歲月,當了一輩子老師的劉桂芝如數家珍、神采飛揚。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向上滑動閱覽

三寸喉舌,三尺講臺

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交付給了山村的孩子們

雖然被冠以“校長”的頭銜,但劉桂芝清楚,這是一張有名無實的“空頭支票”。

東昇小學的教育尚屬空白。在一無所有的“白紙”上描繪藍圖何其不易。是組織交付的重任,是鄉親們殷殷的重託,更是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這也是村黨支部給她吃“閉門羹”的原因所在。

“不,更是一塊試金石”。回想起當年的艱辛,劉桂芝一臉堅毅。

沒有教室,借用村部;沒有教具,動手自制;沒有學生,挨家去請;沒有桌椅,學生自帶。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支奇特的隊伍—100多號從8歲到16歲不等的“童子軍”,在一個童音未脫的小女孩的帶領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開展學習。村部裡、操場上、大樹下、場院裡,到處洋溢著他們的朗朗書聲;小黑板、小沙堆、小樹枝、煙盒紙,被他們化平常為神奇,成為簡單實用的“教具”;鉛筆頭、粉筆頭、橡皮頭、針線頭,都被認真地整理收藏,成為不可多得的“財富”。

白天教孩子,“夜校”教家長,深夜忙備課,經常熬通宵,這個瘦弱的小女孩,身上彷彿有使不完的勁。正是靠著這股鑽勁、韌勁、心勁,她把村黨支部一班人和父老鄉親們深深地感動了。她成了鄉親們眼裡的“寶貝疙瘩”,每天請她吃飯、給她送飯的鄉親和孩子們數不過來,可謂“吃百家飯、教百家人”。

也有生氣的時候,有的“孩子王”比他的年齡都大,山裡孩子“野”慣了,耐不住枯燥和寂寞,學習沒定力,淘起氣來卻是“花樣百出”。為這個,“小劉老師”沒少受憋屈。有時直接被氣哭了;更多時是被掛著淚花兒氣笑了。

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時代,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是她人生底片中最靚麗的色彩。

人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生命,劉桂芝為了山村的教育,險些犧牲最寶貴的生命,而把它從死亡邊緣拉回的,是她為之奉獻一生的“孩子們”。

剛參加工作的那年9月,她到鄉中心校開會。散會後,校長告訴她:給東昇小學蓋校舍的300元資金批文下來了,需要到公社辦領取手續。她滿懷喜悅去辦手續。拿到“批文”時,已經下午4點多了。

北方的深秋,天黑得特別早。此時,她回村有兩個選擇—一是走大路,4公里山路至少需要1個半小時;二是走小路,1公里羊腸小道大約需要半小時,雖然可以提前1個小時,卻需要趟過一片被稱為“後河溝”的沼澤地。幾經思考,她選擇了後者。

很快來到“後河溝”,她整理好斜挎在肩上的軍用挎包,像一隻靈巧的燕子,在“塔頭”上飛躍。對這條村民們經常來回走的溼地之路,她很熟悉。一邊躍動,一邊哼唱著最喜歡的“走在社會主義大路上”。

也許是太大意了,到達中間水最深的地方時,她一腳踩空落到水裡迅速陷落,周邊的水大量湧來。驚懼的尖叫聲中,她把軍用挎包摘下、舉起,身不由己地陷到泥沼中,直到水沒腰圍,才終於探到實底。而此時,大腿以下部位,陷在泥沼中無力自拔。她一隻手死死地扳住一樽較大的“塔頭”,另一隻手舉著挎包,實在舉不動,只好把挎包放到“塔頭”的制高點上。秋天的水冰涼刺骨,她默默承受著。而此時她才發現,後面,兩頭狼一直尾隨自己。

天漸漸變黑,狼開始試探著穿越沼澤靠近她,危險即將降臨到她的身上。即便60多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劉老師依然心有餘悸。

生的希望出現在最絕望的時刻。在狼距離她不到20米時,村後的小山坡上出現了一群人影。“老師”—,一聲聲稚嫩的呼喚,劃破山野的寂靜。

“哎,我在這呢”,她拼力應答。那一瞬間,這個倔強的小女孩流淚了,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因為她看到野狼猶豫了。伴隨著孩子們越來越近,狼跑遠了。

是孩子們跑回村裡,取來乾糧和水,斧子和大繩,砍樹結排,一直鋪到她面前,再齊心協力地把她從泥沼中拽出來,放到“柳樹排”上喊著號子往回拉。一直拉到村口,秋收晚歸的鄉親們聞訊趕來,七手八腳地把她抬回去。

指揮著孩子們完成這一切的,是平時氣她最狠的“孩子王”。她說:“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那種恐懼、無助和無奈,感到窒息無力時孩子們的聲聲呼喚,躺在柳樹排上眼望漫天繁星,聽著孩子們聲聲喊號時的幸福”。是啊,這種死而復生的經歷,無論誰都會銘心刻骨,永生難忘。

病情緩和後,她和鄉親們一起,和泥築牆、伐木建房,凡事都像小夥子一樣衝在頭裡。趕在上凍前的一個月時間裡,建好東昇村“第一所小學”。此後,東昇小學從茅草屋到土坯房,再到“夾杆房”、紅磚瓦房。一甲子歲月,六十載時光。教師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她,宛若一株不老的青松,紮根在這一方沃土,在這裡結婚生子、教書育人,以一顆紅燭之心,用三寸喉舌在三尺講臺無私奉獻。她是嚴厲的老師,學生的知己,更是慈愛的“母親”。如今,她教育的學生,有清華、北大的教授,有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有國企、外企高級員工,有省內知名的企業家。東昇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學生。有的一家四代同堂,祖父、父親、兒子、孫子連帶著他們的媳婦,都是她的學生。每逢節日,“孩子們”都會郵來禮物,送來慰問,她說:這是生命回饋給我最好的禮物。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向上滑動閱覽

無悔追求,無私奉獻

她用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在黨旗面前的錚錚誓言

參加工作那天起,劉桂芝一直沒有止卻對黨的追求。從風華正茂,到兩鬢生霜,始終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1990年,對於48歲的劉桂芝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她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高舉臂膀,在黨旗面前莊嚴宣誓那一刻,淚水再一次打溼了她的臉龐。30年,整整30年,在追求入黨的道路上,她無私無畏、無怨無悔。那一刻起,她的肩上又增加了新的擔子—村黨支部組織委員。

“支委不是官,萬事心裡栓;彰顯黨宗旨,美名百家傳”。這是村裡的“土秀才”給她編的一首打油詩。的確,她這個組織委員簡直就是“萬金油”。無論誰家有大事小情,沒有她不到場的。白天教書,晚上“斷案”;既是老師,又是“法官”。人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她卻偏要管人家的“私事”。說來也怪,無論誰家有事,都願意找她“評理”;無論什麼樣的家務事,只要她到場,必定雲開霧散;無論誰家娶親嫁女,她都是唯一的“娶親婆”;無論多大的事,只要她出面“振臂一呼”,鄉親們沒有不響應的。村裡有個叫“江子”的後生,年輕輕的得了尿毒症,惡化為腎衰竭。做透析需要手術費1.6萬元,這在上世紀的80年代,是一筆“天文數字”。更何況還是一個貧困家庭呢。不得已,他的老父親找到了劉老師。劉老師號召全村捐款,自己首先捐獻500元,原計劃3天捐夠,殊不知第二天捐款就超過2萬元。

60多年來,這樣的事在她身上數不盡說不完。如果說這是威望,那麼,威望的背後,是付出、是艱辛、是包容、是委曲求全、是責任與擔當。

鄉親們忘不了,剛建小學時,白天學生五組循環複式授課,夜晚全村的百姓聚集在村部跟著她識字;鄉親們有感觸,“大鍊鋼鐵”時期,是她第一個把自家的鐵送到隊部;鄉親們都記得,上海和鄭州的知青下鄉進村時,是她第一個把知青請到自家,讓到熱炕頭上,而她自己和愛人卻打了半個多月的地鋪,直到村裡的知青點建好;鄉親們想著呢,珍寶島衝突導致中蘇關係緊張,基幹民兵每晚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站崗放哨,是她把熱騰騰的餃子送到崗哨上,而那時每人一年只配備7.5斤的白麵;鄉親們常提起,黑龍江堤築壩時,每村都要出義務工,是她把農校辦到了大堤上……一樁樁、一件件,鄉親們都銘刻在心間。在她身上,人們看到的是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精神;人們都說,劉老師當支委,吃一家飯,管百家事,這樣的黨員,夠格。

針對村黨員隊伍老齡化問題嚴重,她挨家挨戶走訪,做思想工作,逐個談心談話,積極爭取指標,發展了20餘名青年黨員,使村黨支部一舉摘掉軟弱渙散帽子,成為市級“五好黨支部”;針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她提出重點改善村容村貌,號召村民在自家庭院種花種草,美化環境;起初,她的提議並未引起群眾的響應,她帶頭幹、做示範。自費購進各類花卉種子,摸索種花技術,連續多年堅持在房前屋後種植花卉數十種。夏季來臨,她家門前各類花卉競相開放,成為一道亮麗風景,引起許多外村人駐足觀賞。

“頭雁飛、群雁追”。在她的帶動下,鄉親們家家栽花、戶戶種樹。如今的東昇村,每到夏季,紅牆碧瓦、綠樹掩映,百花盛開,儼然一幅的“世外桃源圖”。

秋天落葉,冬天下雪,年過七旬的她,對自家門前衛生責任區,依然堅持打掃維護。她說:我現在能做的,就是認真幹好每件小事,用實際行動影響更多的人。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擔任支委28年來,她每年都是縣、鄉兩級優秀黨務工作者,村黨支部的黨建工作,成為縣、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面旗幟。她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憑藉樸素言行,為黨的基層組織樹立了良好形象。

黑河“贴心奶奶”入围『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快来为她投一票!

向上滑動閱覽

堅持堅守,堅如磐石

她用最平凡的足音,詮釋最神聖的“平民初心”

一轉眼,她已經在這個小山村生活了60多年,由“小劉”成為“老劉”,從人人喜愛的劉老師成為人人敬仰的“貼心奶奶”。歲月在延展,時空在變遷,唯一不變的,是她對黨的無限忠誠,對父老鄉親們無比深沉的愛。

作為高齡老人,她從不給村裡添負擔,還主動幫助貧困家庭。對她來講,退休與奉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她於2003年退休,但退休不退崗,居家不賦閒,堅持在校內外做編外義務指導教師。她看到村小學撤校後,村裡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空巢老人輔導不了留守兒童,乾脆在家裡設置“小課堂”,像最初那樣,建起一個常年累月沒有假期,留守兒童永久的課堂和“樂園”。同時,主動到有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的家庭,瞭解情況,送去生活必需品,協調中心校的年輕教師,掌握留守學生在校學習狀況,盡己所能提供幫助。每次扶貧捐款,她都帶頭資助,用愛與善詮釋了人間真情。村裡受過她資助的老人和兒童150餘人,還幫助30多個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成功申辦低保。

60多年來,她有很多機會可以離開小山村到縣城工作,甚至可以改行到政府其他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一次,她在縣城擔任公安局長的大伯哥看她實在太辛苦了,託人把她調到市教育局任普教股股長,當時,她還不到30歲,正是追求進步的最好時期,幾經斟酌,她拒絕了;還有一次,丈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被選調為鄉供銷社主任,她也可以隨調到縣商業部門,反覆考慮,她“婉拒”了;參加工作到退休的45年裡,大小十幾次機會,都被她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她知道,村裡的孩子們更需要自己。

面對和她同樣日益變老的丈夫,她無比愧疚:“對不起,這麼多年是我耽擱了你進城當官的好機會。”丈夫滿懷深情地回答:“知妻莫若夫,我知道,你已經把生命融入到了這個小山村,離不開這裡的山山水水,離不開這裡的孩子們”。

她和丈夫為子女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只允許當兵和執教。她說:當兵保家衛國是男兒本色,執教哺育後人乃家國根基。如今,7個子女(四子三女)都按照父母的期盼,在本地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工作業績。這個充滿傳奇的大家庭,光榮地成為守邊戍邊的“軍人詩書世家”。

愛上一山村,奉獻一腔情,捧出一顆心,浸潤一方土。歲月的風霜,在她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糖尿病、冠心病、腰椎盤突出、風溼病接踵而來。病魘面前,她初心不改,信念如磐,樂觀開朗,帶病工作。2019年,她赴縣城各中小學作文化傳承報告12次,收集整理各類意見和建議80餘條,輔導留守兒童160人次;一如既往地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在黨旗面前的錚錚誓言,讓人們深刻體會到“夕陽無限好,微霞紅滿天”的神聖與莊嚴。

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一生情。60年的堅持堅守,堅強逐夢,她收穫了與眾不同的別樣人生—近百本各級各類榮譽證書,是她平凡而又輝煌的一生最真實的寫照。她身上濃縮著整整一代人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最平凡,也最偉大。

監製:徐曉巖

法律顧問:華海微(黑龍江通橋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