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父亲位享太庙,母亲是诰命夫人,自己更是官眷,最终却在一团忙乱中,被草草了结一生,王家的这位嫡长女,死的干脆,却悲凉了些。

她,就是大家都恨的牙痒痒的康姨母,王若与。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一、

时间往回倒,剧中的数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可对于角色人物来讲,那就是现实的一生。作为王家的第一个女儿,王若与的出生,自然是受到了许多的期待,也得到了王家老太爷夫妻两最多的陪伴和呵护,可以说,她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可这蜜糖般的宠爱,往往淬了毒。

小时候的王若与,跟着父母亲颠沛流离,虽说极尽疼宠,但难免受了不少的苦,王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看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

尽管后来又生了小女儿,但长女王若与依然是夫妻两的心尖上的第一名。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也许是亏欠吧,她要月亮,王家夫妇绝不会用星星充数,对她的宠爱和纵容,用王家老太太的话说,那就是:从小到大,但凡你哥哥嫂嫂,妹妹妹夫,旁的亲戚但凡有一丁半点的不顺你意,你就怀恨在心……

由此可见康姨母不仅霸道自私,心性狠毒,张扬跋扈,甚至缺乏为人最基本的自省的能力。

她理所当然地占据着全家最多的疼爱,理所当然地将进不了自己眼的人视如敝履。

而和她同期长大的,当然还有豪门贵胄里不知名的子弟包括自己的妹妹王若弗,商贾出身的盛紘,尚未被抄家的林家女儿林噙霜以及东昌府的秦家女儿大小秦氏。

之所以列举这几个,当然是因为这几个人,跟康姨母的一生,密切相关。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且不说其他的,随着她们的年龄渐长,几位女子自然也是到了及笄婚配的年纪了。

此时,盛家的老太太领着自己刚刚高中及第的养子盛紘登门求亲于王家,对于王家而言,盛家不过是商贾出身,盛紘更是前“短命”探花郎的一个庶子而已,低贱的很,盛老太爷早早去世,也没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多少官场人脉,盛紘即便有了进士的出身,左不过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但碍于盛老太太的影响力,王家应允了这场婚事,却是让一文不名的小女儿王若弗出嫁,让一向骄纵金贵的长女嫁到了也许家世背景尚能与王家匹配的康家。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与其说,康家是王家为长女选的,不如说是她自己的选择。

依照原著和剧中猜测,康姨母的出嫁,那也是十里红妆,风头一时无两。

只是,大概康家没有王家,更没有康姨母以为的这么好。

嫁过去不过须臾,康家的主君,花着妻子的嫁妆,妾侍一个接一个地娶,庶子女一个接一个地生,家暴的行为,更是一次接一次地来。尤其是家暴,康家主君对康姨母的家暴,绝不会是偶尔为之。

剧中也曾出现康家主君听闻康兆儿被送到外地之后,对康姨母大打出手的画面,可见这样的家暴,他们夫妻两也是早就习以为常的了。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更为讽刺的是,这个时候的王家早已经没有了当年老太爷在世时的气象,康家人花着王家给的嫁妆,明面上忌惮着王家,实际上却当王家放屁。

在康家坐吃山空,找不着平衡感的康姨母,于是转而到盛家找平衡。

身在东京城,却时不时地跑去妹妹妹夫家溜达,想也知道,她是抱着什么心态,虽然当时她还只是活在台词中,但显而易见,康姨母对王若弗并没有太多的姐妹情,能劳动她不远千里探望,自然是她抱着去盛家看戏,到盛家捞钱的心思了。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二、

捡漏的王若弗,成了康姨母嫉恨的对象,而不再是看不起的胞妹。

康姨母不要的夫婿,最终却和自己瞧不起的妹妹相敬如宾,甚至不动用妻子娘家的陪嫁,不随意纳妾,不会家暴,更不会无视王若弗的一切需求,光是这些,就够康姨母嫉恨老半天了。

所以,当她看着自己的妹妹屡屡在林噙霜面前吃瘪,她始终都没有出头说什么。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而盛紘顺利升迁到东京城述职后,随着几个儿女的年岁渐长,康姨母对王若弗的嫉妒,对王家的怨恨,开始变得不可控制了。

尤其是当康家的家财和她的嫁妆,已经彻底无法满足康家的花销,当她的表面风光已经没有金钱可维持的时候,她开始唆使自己的妹妹在京郊外放印子钱,而她从中抽成。

可惜,这个方式,在盛紘被扣留皇宫出来后发现并截断。

紧接着,盛家长子长柏科考一次即中,顺利踏入官场,成为盛家,王家,康家这三家几乎连体的姻亲家族里,唯一最有出息的孩子。

早在科考之前,眼见着长柏前途可期,尚未婚配,,康姨母人是没出现,但骚动的心却没停,她撺掇着王若弗去当说客,让长柏迎娶自己的女儿为妻。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美其名曰两姐妹亲上加亲,但实际上,是她的小算盘打的精。

虽说此时的盛家尚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但没落的康家女儿已经是高攀人家一进士了,何况,谁不知道盛家是商贾出身,家财丰厚,嫁入盛家,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扶持。

只可惜,老太太和盛紘这里,直接给了个软钉子碰的她脸生疼。

眼见盛家风生水起,自己的女儿嫁入无望,王若弗的小女儿又没多大出息,于是她赶紧调转方向,上赶子地让自己儿子拿下娘家哥哥的女儿。

也就是说,不管出发点为何,康姨母此时所有的举动都还围绕着康家的利益和自己个人的利益转。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至于她屡屡碰钉子的盛家,她暂时是使不上劲了。

而且,没啥事,她也乐得看林小娘将王若弗玩的团团转。

当然,这个时候,她对盛家,对胞妹的影响,仍旧是停留在台词中,敏感的观众在这些时候,想必早已经猜到,盛家大娘子的这位姐姐,迟早要搞事情。

果不其然,林小娘死了,盛家大娘子成为唯一而不受宠妾欺负的当家主母,生活恣意舒爽, 不像她,处处与小妾为难斗法,因而她心里头的嫉恨叫嚣着,推着她往盛家走。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三、

林噙霜的死,明兰的出嫁这两件事,是康姨母一生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和岔路点。

伴随着林噙霜死亡的,是墨兰高嫁到梁家这个事实,这个时候的盛家,除了因为墨兰的一些不好名声的折损之外,那是一派的祥和平静。

大娘子此时,只怕也是闲来无事,妄图亲近姐姐来获得一些娘家亲人上的关注,于是两姐妹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些。

所谓无利不起早,大娘子是为情,而康姨母,当然是为利了。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只是,康姨母到底是眼浅了。

盛家的荣耀,远超乎她的想象和预期,早期先是盛家长女华兰嫁入了侯府袁家,接着长柏高中进士,迎娶清贵门庭里的海朝云,不久,是墨兰嫁入侯府梁家,紧接着,皇帝换人做,皇帝面前的红人,新贵宁远侯顾廷烨娶了明兰,然后是大家都以为没啥出息的如兰嫁给了新科进士,就连庶子长枫,也是迎娶了有些名望的柳家女儿。

盛家儿子都娶了望族女儿,女儿都高嫁入侯门,而她这个姨母此刻倒想着摆谱沾光了。

她原想把自己康家人塞到明兰夫家,没能成功,想要顾廷烨多加提携康家人,被明兰软趴趴地钉子钉了回去,一向不入眼的盛家小小庶女,竟也“爬到了”她的头上,她面子上挂不住,心里更是愤愤不平。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而此时,马上要搬回京城的王家也给了她十足的底气。

于是,她一边霍霍盛家的大娘子,打破盛家的平静,给明兰的“娘家”扯后腿,另一边则是联合明兰的婆家小秦氏,努力给明兰使绊子。

她一边派人去打听制毒的方法,一边给自己的妹子洗脑:只有老太太倒下了,才有她的翻身之地。

但事实上,康姨母的心思昭然若揭,她无非是知道依靠联姻的方式敛财不可能了,于是透过给自己的亲妹妹下一个圈套,让她有把柄抓在自己手中,以后方便自己对盛家予取予求。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但她也明白,明兰对老太太的在乎和明兰如今的声名地位,有足够的自保,甚至干涉娘家的能耐,因而她用小秦氏拖住明兰,马不停蹄地对劝说大娘子对老太太下手,甚至,还找好了替死鬼,让王家给自己背黑锅。

毕竟王家是盛家的岳家,真要是对峙起来,以盛紘的心思,也只能不了了之。

当然,以康姨母的一贯作风,如此一环扣一环的算计,怕是她想不出来的,否则她若是有这能耐和眼力见,也不会一次次错失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了。

不必说,我们也明白,康姨母到最后的“多事”,不过是被小秦氏当枪手了,对比于林小娘,康姨母,小秦氏的段位可高太多了。

《知否》:可怜可悲可恨的王家嫡长女王若与

她禁不住撺掇,被小秦氏当枪使,最终亲自去刺杀明兰,草草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也算是因果循环了。堂堂一个位享太庙的功臣之嫡女,从小娇生惯养,太精于算计,最终却没人能保下她,也算是她的悲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