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一、《易经》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易县的“易”就是易经的“易”

易县之名由来:公元581年,即隋朝开皇元年,置易州;公元597年, 即隋朝开皇16年,置县,至今一千四百余年,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其州县因位于易水河流域两岸而得名易州、易县。

据史载,大约4500-5000年前,易水河流域两岸有一氏族部落居住,称有易氏部落或有易国。因此可以推断,由有易氏部落或有易国所在的流域称为易水是科学可信的。有易氏部落的活动区域,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考证在今河北易水流域。关于有易氏部落居住在易水河流域两岸是近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所公认的。当代史学家翦伯赞、郑天挺在《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就断言“有易是商代北方一个部落,大约在河北易县。

有易是契的母族,在当时一定是一个显赫的大部落,但是到上甲微以后,有易这个名字就不再被提起,而它消失的原因,是上甲微联合河伯对它的讨伐。

有易部落的女儿简狄(嫁给帝喾,为殷商的始祖)的名字耐人寻味。由于狄通易,又可称简易。《周易》中贯穿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易”,其次就是“简”。《周易·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系辞下》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系辞上》又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德即得,易简才有德,亦即有得。“易”“简”并称,犹如乾坤并称、阴阳并称。

也就是说,有易部族是由于其擅长掌握变易之术即八卦和占卜之术而得名。有易部族在文化上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以鸟为图腾标志,一是擅长观测日月星象以定历法。由此而言,有易部族的文化应是渊源于风姓的太暤帝宓羲氏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易县由于位于易水河岸而得名,易水则由于居住在其两岸的有易部族而得名,有易部族因其善易而称之为有易,故易县的“易”就是易经的“易”。

但需要弄清楚的是,“易”起源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成为有系统的学术则是从夏朝才开始,当时夏朝的易叫《连山易》,到了商代,易学有了发展,便成为《归藏易》,等到了周朝,易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始称《周易》,一直沿用至今。

易姓在百家姓氏中是非常高贵的一个姓氏,自古就有对阴阳、玄学的深入研究的人,特别是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

易姓起源于多处,其中一支,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

另有,出自周武王后裔。衡阳易姓谱言易姓本姓姬,姬昌兄弟后代。居易水而姓,衡阳易姓系长沙易雄之后,并言及易牙本名狄牙,传易牙为易姓始祖当纠正。是为河北易姓。

另有出自以地名为氏一说。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二、祭祀文化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易县后山祭祀的是轩辕黄帝

史学家欧阳修云:世俗传讹,为祠庙为甚,故赏谓易县后土皇帝庙,当祀黄帝,而后土娘娘庙,则祀西王母也。

《易县誌稿》第1173页。

后土皇帝庙。俗称圣女庙,在县北三十五里洪崖山上,上山十里,山径九道十八盘,按今庙祀女神,乡民信仰杂以神怪之说。佥云:女神为山居老妇,曾免汉光武帝于难,故祠祀至今。考光武帝追铜马五旙贼,于县南徐水上兵败,投崖遇救,退保范阳(见于水经注),然救之者为突

骑王丰,老妇之说似不足凭。惟既称后土皇帝庙,当为祀黄帝轩辕氏者。《史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又会诸侯于釜山,今县南五十里釜山相传黄帝会诸侯之所,是则黄帝在易县有祠理或然也。今乡民望走极盛,每岁三月远近数县人民集进香,为邑中庙会之最盛者。 《易洲誌稿》第298页

三、尊贤重义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开启人才市场

招贤纳士:公元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定都易水,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莒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才兴国的典范,据说也是开启人才市场的第一人。

荆轲刺秦:前227年,燕太子丹为报秦侮,也为阻止秦国灭燕的脚步,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太子丹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千古绝唱。荆轲刺秦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四、丝绸起源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黄帝正妃嫘祖在故里易县发明养蚕缫丝考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明确指出:“嫘祖发明养蚕抽丝。……中国以丝织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完全是她开创的功绩。”

嫘祖其人,祖居何地?又是在那里发明养蚕缫丝织锦,又是怎样成为黄帝正妃的?她的养蚕抽丝织锦技术又是如何传承和传播开来的呢?这个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终于有了结论:嫘祖的故里和发明养蚕缫丝织锦技术,都是在古易州今易县(今狼牙山脚下的沙岭、步乐一带)。她与黄帝的结合成为正妃也是在这里。

遗址、史料、考古、民俗、地名以及帝王与民间祭祀考等均证明:西陵氏嫘女蚕姑圣母,其故里在易县并在易县发明养蚕缫丝织锦染五色衣裳,还在易县与黄帝成为结发夫妻,即正妃,是为嫘祖。

五、文房四宝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墨和砚同源于易

在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和砚都是源于易县。墨中的王者徽墨,虽盛于安徽歙县,却源于唐末时的易州。后来的徽墨制作者供奉的始祖是来自易州的奚庭圭父子。所谓“师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

徽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当不迟于唐末。唐朝末年,奚超至歙州,见歙地多黄山松、且质优,新安江流域的水质又好,故留此重操旧业。其子廷珪,更是有心,见当地穆姓墨工所制之墨颇具特色,便虚心求教、潜心揣摩。他们改进了捣烟、和胶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程,所造之墨在品质上超过了易州墨,被人誉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召奚廷珪为墨务官,赐给“国姓”,因此,奚廷珪又称李廷珪。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成为千古美谈。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其墨被誉为“天下第一品”,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因之,李廷珪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

后来宋朝的制墨名家潘谷、墨官张遇也都是易州人。世人称天下之墨奚庭圭第一,张遇第二。因此后人称制墨必仿易水墨法。

易水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同样由奚庭圭父子传到了安徽歙县和广东端溪,成为了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和端砚的起源。唐朝诗仙李白当年曾来到易县易水砚石的产地黄龙岗,对易水砚发出这样的赞美“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六、书法艺术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书为当时第一

作为墨和砚的源头,易县注定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唐朝时与大书法家颜真卿齐名的苏灵芝来到易县做官后,公余潜心书法研究,技艺日臻炉火纯青。给后人留下了《大唐玄宗皇帝御注道德经》和《铁像碑记》等珍品书法碑刻。今天,当我们来到位于易县城文化广场西侧的道德经幢前,还可以瞻仰到唐代大书法家苏灵芝精妙的书法。

任 询 (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正隆二年(1157)进士。历官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享年七十多岁。诗文书画俱工,山水师王庭筠 ,擅真、草二体书。《金史.任询传》说他:“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

陈云诰,直隶易州人氏,清末翰林。其于书法,文学,史学,诗词等项颇有研究,尤擅书法。笔法朴拙厚重,浑然天成。一九五六年同张伯驹、溥雪斋、章士钊等国学大师一道建立中国书法研究社,并亲任社长。书社培养教育了启功、沈鹏、刘炳森、王任、王雪涛、王昆仑、欧阳中石等众多后辈书画家,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音乐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易县无愧为中国音乐的发祥之地

《吕氏春秋·古乐》:“伶伦即古仙人洪崖先生。”伶伦作为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乐官,他创作的鼎盛时期是在易县洪崖山一带进行的。易县的洪崖山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在这里奠定了他成为中华音乐始祖的地位。相传伶伦为音乐制定了“五声”、“八音”、“十二律”,又创作和演奏了《咸池》这首艺术性很高的乐曲。他是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不仅创造了原始古乐,而且还形成了强烈的感古烁今的伶伦音乐文化。正是在伶伦音乐文化的温润熏陶下,一代代的音乐家层出不穷。

高渐离是易县高村人。荆轲赴秦行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为荆轲送行,“为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慷慨。”至使在场的人皆“垂泪涕泣”,继而“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后来他混到秦始皇宫中,有人指认出他,但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霍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秦始皇已经知道他有刺客嫌疑,还仍然留在身边击筑,足见高渐离击筑艺术之高妙迷人。

易县无愧为中国音乐的发祥之地。西河大鼓也源于易县,1924年易县的西河大鼓艺人王凤咏在天津"四海升平"与刘宝全等名家合作,在写海报时,因天津已有金万昌演唱的梅花大鼓,为区别起见定名为"西河大鼓"。

唐诃,原名张化愚,易县人,著名作曲家。《长征组歌》《老房东“查铺”》《打靶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八、牡丹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易州的牡丹进贡隋炀帝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建都洛阳并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并三下江南搜寻奇珍异宝,寻访优质牡丹移植西苑。当时易州种植的木芍药闻名各地。据《郑樵通志》记载:“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木芍药。”因此,木芍药与牡丹混名。易州刺史将易州的优质牡丹二十箱进贡给隋炀帝杨广,深得杨广欢心。

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炀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先春红、一指黄、一拂黄、延安黄、艳风娇等名牌品种。”易州的牡丹移植到京都的西苑后,经过御花园工匠精心培植,洛阳的牡丹成为天下第一。

九、商业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商人鼻祖来易经商

《竹书纪年》记载:“帝泄 元年辛未(前1729)帝即位。十二年(前1717)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前1713)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这里所记载的就是中国商人的鼻祖王亥来易水有易氏部落经商的故事。《易经》大壮篇、旅篇也记载:王亥“丧羊于易、丧牛于易”。屈原《天问》载:“有狄不宁”,其中的有狄即有易,从此有易氏退出了史书的记载。

十、中医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金元时期开创“易水学派”

金代时,易县出了一位名叫张元素的著名中医师。他深入研究《内经》等医学经典,并且学习了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钱乙等人的医学,完善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开创了金元时期的“易水学派”。 给后世留下了《医学启源》三卷、《珍珠囊》一卷、《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洁古刺诸痛法》、《医方》、《药注难经》、《洁古本草》等重要医学典籍。

孔伯华(1884-1955年) 现代医家。原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阜人。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砌磋学问。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并于同年与另一名医萧龙友共办北京国医学院,培养较多的中医人才。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所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尚未见付梓。人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十一、“三教”文化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佛、道、儒三教文化丰富

在我县境内佛教、道教、儒教三教文化内容也非常丰富。道观、寺院、书院比比皆是,这充分代表了易县在历史上是文化非常兴盛的地区。

洪崖山后土皇帝庙是易县最大的道教庙宇,位于县城内的唐代玄宗皇帝御注老子道德经幢和龙兴观遗址是我县道教文化研究的代表,道教在我县分布很广,流传时间也很长。位于桥头乡的太阳宫是近年来修复的道教活动场所。

儒家文化的研究范围较广,易县历史上出将入相的人士很多,易县曾有几个大的书院,仅知有棠荫书院、莲花书院、凌云书院、双峰书院等,书院就是国学所在地,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明代大儒孙奇逢在双峰书院执教二十五年。孙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名人,和鹿正,杨继盛并称为“范阳”三烈士。

佛教文化内容更丰富,涉及全县。易县城内有唐代三大寺的说法,全县较大的村镇一般都建有寺院。如泰宁寺、峨眉寺、开元寺、圣塔院、观音禅寺等等,1957年文物调查时,全县古塔古寺有三十多座。现修复较好的寺庙有永福寺、镇国禅寺、龙泉大理寺、王母庵等

十二、陶器

知否,知否?我大易州值得称道的文化

辽代三彩大罗汉的故乡

易县龙门寺和八佛洼的辽代大罗汉像均为陶三彩,和真人等高,面部极富感情,写实栩栩如生,这些罗汉被西方国家美术史专家赞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精品。民国年间,被外国人盗走,现在分别存放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英国伦教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德堡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和日本一家私人博物馆。这些罗汉有的摆放在大厅中央,有的放在展厅大门的两侧,都作为这些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们在国外保存的很好,这些罗汉旅居欧美各国,大大增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些国家的人们,大多数不会来中国,也不会知道易县,但是通过这些罗汉的展示,国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知道了中国有个易县,也知道了大罗汉的家乡就是中国的易县,现在,中国有热心的人正筹备运作大罗汉回家省亲的活动。

来源大燕视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