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因華為5G技術直接損失3成用戶

蘋果用戶流入華為

蘋果公司因華為5G技術直接損失3成用戶

蘋果11


蘋果公司因華為5G技術直接損失3成用戶

在中國,數據分析公司Quest Mobile的監測數據也顯示,蘋果用戶的忠誠度在今年有所下降。 2019 藍上半年,近一半的iOS用戶在換機時選擇投入安卓,其中,近 3 成蘋果用戶在換機是選擇了華為。

雖然今年的“真香機”iPhone11 系列在中國熱賣,蘋果的市值也一度突破了 11000 億美元,但由於換機頻率下降等因素,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直比較疲軟,蘋果手機的銷售業績下滑明顯。

IDC數據顯示, 2019 年第三季度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為 4660 萬臺,同比下降0.6%。據其預測,由於市場成熟度和5G設備缺乏,蘋果今年的全球出貨量將下降至1. 779 億部,同比下降14.8%。

雖然蘋果手機銷量下降了,但蘋果的其他產品,如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智能耳機等可穿戴設備的銷售業績還是不錯的。

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 2019 年三季度蘋果智能手錶全球累計出貨 680 萬隻,同比增長51%,佔全球近一半市場份額。除了智能手錶,蘋果的耳機也非常好賣。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 2019 年三季度蘋果真無線藍牙耳機(TWS耳機)的全球市場份額也高達45%。

數據能表明華為對此市場作出的一些部署,其核心仍在研發。

5G戰略部署

蘋果公司因華為5G技術直接損失3成用戶

華為5G手機

今年7月,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華為今年5G的供應量是60萬個基站,明年可能會達到150萬個。

從智能手機業務來看,根據Gartner報告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前五名中,華為是唯一一家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廠商。華為在第三季度共售出6582萬部手機,同比增長26%。

目前,華為持續在5G手機上發力。11月1日華為Mate 30系列5G版手機上市,12月5日榮耀V30系列5G手機銷售,12月5日華為nova6系列5G手機發布。長城國瑞證券指出,華為通過“華為”和“榮耀”雙品牌,佈局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華為生態,這也成為培育中國電子產業鏈的核心力量之一。

二級市場上華為概念公司備受資本追捧。截至12月6日,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收錄了130家華為概念公司。今年以來110家華為概念公司股價(前復權)區間漲幅為正值,其中59家華為概念公司股價漲幅超過50%,33家華為概念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00%。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有12家華為概念公司獲得100家以上機構密集調研,分別為歌爾股份、京東方A、立訊精密、滬電股份、信維通信、中科創達、卓勝微、神州信息、金卡智能、華工科技、深南電路、飛榮達。

安信證券、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中金資本等394家機構密集調研京東方A。京東方A是華為智能手機屏幕供應商之一,京東方A在調研中表示,目前公司柔性AMOLED顯示產品已供貨華為等一線品牌客戶。10月份京東方A在互動易上披露,華為是公司重要合作伙伴,公司供應華為多款旗艦產品,如為華為Mate X摺疊屏手機供應柔性AMOLED產品。

新時代證券認為,公司LCD業務兼具週期和成長屬性,公司在高世代面板產線上具有明顯優勢,未來隨著市場對大尺寸面板需求的增加,有望進一步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在OLED方面,公司打破三星的壟斷,成為繼三星後的第二大AMOLED面板廠,產能釋放後需求確定性強。

393家機構調研立訊精密。僅10月31日,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等高管在立訊精密位於江蘇崑山的子公司接待70家機構調研。蘋果和華為均是立訊精密客戶,立訊精密獲得華為“2018全球核心供應商金獎”。

立訊精密在互動易平臺表示,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公司基站天線、濾波器及數據中心互聯產品將具備充分的市場競爭力。新時代證券認為,公司作為國內首屈一指平臺型“精密智造”企業,將充分受益消費電子創新、IoT設備、5G通信以及汽車電子等大趨勢發展。

滬電股份主營業務是印製電路板(PCB),華為是公司客戶之一。公司5G用PCB已批量出貨。今年6月太平洋證券指出,目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商的核心主設備及模塊、傳輸設備用PCB供應鏈相對封閉,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電子三家佔據超過70%的份額。

此外,今年以來147家機構調研華工科技。華工科技在互動易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華工正源今年再次獲得華為金牌供應商稱號,是光器件領域唯一一家獲此獎項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向華為提供光模塊產品,無線系列產品佔比在三成以上,公司25G光模塊產品是國內首個通過華為認證,並已獲得華為訂單。

在戰術上藐視敵人,在戰略上重視敵人。在商場或者是職場中,必須要掌握的是核心力量,再加以戰略的部署才能讓你的競爭對手感到威脅,不斷去提升核心力量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有一席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