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

這是一首充滿殺氣和霸氣的詩句,名字叫《述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蔣介石。這是他1909年在入東京振武學校,也就是日本士官預備學校讀書時寫的詩。因為當時赴日的學生跟不上日本的正式學校課程,於是,日本專為中國人設立了補習班式學校,在陸軍方面,有成城學校、振武學校。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當時的日本是個強國,而中國是個弱國,日本的教官根本瞧不起中國人,這使蔣介石大受刺激,便憤然寫了這首詩述志。其中“力不如人萬事休”,充分反應蔣介石對於武力重要性的認識。於是在以後的生涯中,蔣介石十分注意武力的建設。

蔣介石的用人標準主要有所謂浙、保、黃三系,即江浙籍貫、保定與黃埔軍校畢業。而黃埔系又主要分為黃埔長官系和土木系。黃埔長官系以曾經的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為首,其成員陣容強大,包括胡宗南、顧祝同、杜聿明、宋希濂、王敬久等將領。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土木系則以陳誠為首,其起家部隊為十一師和十八軍,因十一合起來為土字,十八合起來為木字,所以這一派系被稱為土木系。陳誠既是土木系的老大,也是核心人物,而僅次於陳誠的土木系核心人物則是羅卓英。羅卓英為什麼能夠深受陳誠的器重與賞識呢?

羅卓英於1896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7歲入鄉私塾讀書,1914年畢業於該縣官學,次年入大埔中學,1918年羅卓英中學畢業後決定從軍,報考當時最好的軍校—保定軍校,該校是北洋政府在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的原址上創建的,因學校位於保定,所以被稱作保定軍校。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羅卓英的文化課很好,但是他身材矮小,講著一口考官聽不太懂的廣東話,所以沒有考上,這讓他十分懊惱,這時候顯示了羅卓英堅強的性格,他沒有放棄,終於於1919年考上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在這裡他遇上了身材同樣矮小的陳誠。

當時的保定軍校以北方人居多,出身浙江的陳誠和出身廣東的羅卓英被北方的同學劃作南方人,而且他們兩人又都身材矮小,在隊列中兩人排在末尾,而且兩人都經歷了一番挫折才考上了保定軍校。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陳誠,字辭修,於1898年1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比羅卓英小2歲,1919年他決定報考保定軍校,但因考試成績差,身材矮小,不能錄取。但是陳誠沒有放棄,他找到了時任國會議員的同鄉杜志遠,經杜志遠向陸軍部軍學司司長、主試官魏宗翰疏通,以備取生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

由於同病相憐的緣故,兩人越走越近,陳誠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是能說會道,說起話來一套一套,兩人交流越多,羅卓英就對陳誠佩服越深,兩人在保定軍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在保定軍校義結金蘭,但是比陳誠大2歲的羅卓英,在義結金蘭時認陳誠為大哥,自己甘當小弟,自此追隨陳誠。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而陳誠對蔣介石極其忠誠,蔣介石于軍國大計最為倚重陳誠,其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向為世人所習聞。而眾人亦呼陳誠為“小委員長”,可謂位高權重。

當陳誠成為蔣介石的紅人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兄弟羅卓英,隨著陳誠逐步高升,羅卓英也步步高昇,兩人都成為蔣介石的心腹,也都是土木系的核心人物,而羅卓英則成為陳誠最得力的干將。

兩名同學因同病相憐義結金蘭,都是蔣介石心腹,成土木系核心人物

天擇:陳誠與羅卓英是相互倚重的關係,因為陳誠和羅卓英都知道,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軍中,只有抱團取暖才有出路,之後土木系在陳誠和羅卓英的經營下,又陸續有新的力量加入,比如黃維、胡璉等人,然而也正是由於土木系力量的壯大,對異己力量的排斥,加劇了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嚴重削弱了國民黨軍的實力,這是國民黨軍失敗的重要原因。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