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家長們對孩子的養育目標不再是吃飽穿暖,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

但是與此同時,在物質條件相對充裕的今天,孩子們在父母眼裡卻越發地難以管教。家長們常常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頭疼,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教育中,家長們也時常感覺到自身能力的侷限。在孩子面前,家長們傳統的管教方式似乎失靈了。

前段時間,和同事聊天的時候,同事表示自家的淘孩子真是沒法管。到了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就是不肯好好學習,屁股坐在凳子上,彷彿是讓他坐在砧板上一樣,動來動去就是不願意認真寫作業。無奈之下,同事只好對孩子軟硬兼施,但是似乎這些都沒有什麼效果。

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同事賄賂孩子說“只要你乖乖寫作業,一會兒媽媽就讓你去看動畫片!”

一開始的時候這樣的方式是有效果的,孩子著急看動畫片會加快寫作業的速度,但是時間長了同事發現孩子作業完成的質量非常差,是明顯的敷衍應付。

於是同事又調整教育方式,開始改為懲罰。

“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就不讓你吃冰激凌!”

孩子出於對冰淇淋的喜愛會聽從於同事的話乖乖寫作業,但是當孩子不想吃的時候,同事再想讓孩子去寫作業就很難了。一向最不喜歡體罰孩子的同事,在被孩子氣得失去理智後也會動手打罵孩子一頓,雖然打完孩子後同事很後悔,但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也不得不這麼做。

▶▶孩子不服從父母管教背後的心理原因

✔孩子對父母掌控欲的反抗

在孩子處於嬰兒時期時,他們的生活中每一項內容都是由父母來做安排的。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到了幼兒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顯現出來,對於父母的安排不再願意配合,並且不以配合父母安排為傲。

孩子們希望能夠自己進行生活內容的安排,但是因為缺少生活經驗,這就使得孩子遵循自己內心的行為,常常會成為父母眼裡的“搗亂行為”。

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孩子們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對父母掌控欲的反抗,面對父母的管教時就會表現出非常排斥的狀態。

✔希望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

在孩子的行為表達中,父母的關注會使得孩子內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而當父母沒有關注到自己的行為時,孩子會覺得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是索然無味的,於是孩子會故意表現出一些會引起父母反感的行為表達,而孩子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而已。

比如:在父母比較忙碌的家庭中,常常會發現孩子越發地叛逆,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為了博得父母的關心。

孩子的內心缺少安全感,在反覆的試探行為中確定父母是否真的愛自己。

✔對父母管教的不理解

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從自身的角度來進行教育理念的輸出的,這就使得孩子無法理解父母所要表達的教育內容。

父母們的管教內容在孩子看來是深奧的、難以理解的,那麼即便孩子想要配合父母的引導也無法實現。孩子的內心充滿困惑,並不理解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於是更多時候把父母的管教傾向於歸類為衝自己發脾氣。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常見的誤區

★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

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曾說:“這個時代的父母面臨三個重大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父母內心都在追求完美’,而這也是父母焦慮的根源。”

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父母們對孩子提供的教育僅僅侷限於自身對孩子的認知上,而父母們常常會高估孩子的接受能力,這就導致對孩子有了過高的期待,在這種狀況下孩子常常會無法實現。父母們又會因此覺得孩子不服管教,對孩子感到失望。但是從孩子的角度而言,自己已經盡力了。

★對孩子缺乏耐心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希望能夠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於是會更傾向於能夠在短期內就產生效果的教育方式,父母們變得越發地對孩子缺少耐心,不願意給予孩子改正錯誤的空間和時間。

過於急躁地否定孩子或者過早地給孩子下定義,使得孩子的行為改善越發地困難

★抑制不住的掌控欲

中國式家長總是更加推崇“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理念,父母們願意安排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項事務,而這其中蘊含著無處安放的掌控欲,父母們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附屬品。

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種私產,父母們認為自己給予了孩子生命就有掌控孩子的權利,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種對個體意識的忽視。

▶▶與其說孩子難管,不如說父母管太多!

▶父母管得太多,讓孩子缺少被認可的機會!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我評價是建立在他人對孩子的評價基礎之上的。當孩子獨自去完成一件事情而獲得他人的較高評價時,孩子的自我評價也會隨之建立起來。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越發地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夠獲得認可,而父母掌控太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被認可的機會,即便是完成了任務目標也會覺得毫無成就感。

父母管得太多,反而剝奪了孩子實現自我的喜悅。

▶父母管得太多,讓孩子缺少獨立性的培養

父母管得太多,使得孩子無形中養成了對父母過多的依賴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孩子考慮的問題不是自己如何憑藉自身的能力去面對和解決,而是怎樣依靠父母躲避眼前的困境。

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這種明顯的逃跑主義與父母平時管得太多的教育方式大有關係

▶父母管得太多,讓孩子行為叛逆

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希望自身的想法能夠付諸實踐,而父母管得太多,使得孩子的想法處於被壓制的狀態,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這對於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產生了抑制作用。孩子們逐漸長大,越發地希望能夠使得自己的想法成為現實,而父母的過度管教則阻礙了這種成長中的正常心理訴求。

時下被稱為啃老族巨嬰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缺乏對生活的掌控力,對自我的認同感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整日裡依賴著父母的供養,漸漸的失去自理能力,以此同時卻沒有感恩之心,行為冷漠而自私。

當父母指責孩子不服管教是不妨從自身的教育方式入手,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管得太多,適當地放手也許才能夠讓孩子成長起來。

▶▶家長如何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管教?

♥適當的放手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懂得適當地放手才能夠讓孩子有機會去接觸新鮮的事物,才能夠讓孩子不斷地去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有失敗,但是這時候的失敗卻是未來前行的基礎。

父母們不必過於害怕孩子失敗而不肯放手,這樣只會讓孩子活在父母的庇護下,而無法掌握飛翔的真正技能。

♥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對於孩子而言,每一點努力都值得父母們有所關注。有些問題在大人眼裡是輕而易舉就能夠被解決的,但是在孩子眼裡卻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和辛苦的,那麼這個時候父母的肯定會讓孩子的自我評價有所建立。懂得肯定孩子的父母才能夠看到孩子茁壯的成長

是娃“難管”還是家長“管太多”心理師給出的答案,一目瞭然

孩子不服管很可能是父母管太多,父母們有必要掌握教育的尺度,就像是掌控愛的表達的尺度一樣,過猶不及的道理,在對孩子的管教方面同樣適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與其遲遲不肯放手,不如給予孩子實現自我的機會。

林清玄認為,“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獎勵與讚賞。”

今日話題:大家對於孩子不服管的表現有哪些看法呢?對此又有哪些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