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陶淵明筆下西畈印象

我出生在美麗的西畈。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白鹿人習慣將白鹿鎮分為四個區域。將縣城西郊的萬杉、河東、河村、秀峰一帶稱為西畈,將縣城以東的工業園、波湖、大嶺等地稱為東畈,將梅溪附近稱為北畈,將觀音橋、白合澗一線稱為山裡頭。同時,白鹿人又習慣將觀音巖以西稱為上鄉,將海會、高壠等地稱為下鄉,將縣城稱為街上。狹義上的西畈指峰德鎮一帶,又名河村畈。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關於西畈名稱的來歷,據陶學研究者的結論,最早能上溯到的是田園詩祖陶淵明“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有風自南,翼彼新苗”筆下的田園,於是稱呼為“西畈”,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614年的歷史。

“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出自《歸去來兮辭》,系陶翁於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41歲時,從彭澤“掛冠去職”回星子,遊斜川作《歸去來兮辭》。“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出自《時運·其一》,系陶翁於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40歲時,閒居在家,三月三日郊遊時所作。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西畈有著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北靠巍峨廬山,東扶玉京山,西倚秀峰諸峰,面臨煙波浩渺的鄱湖,中間一塊狹小的平原就是西畈。她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最窄處不足千米。她三面環山、一面臨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是塊有山有水、符合“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方位的風水寶地。這裡,同飲一港水。一條地圖上標註的“長虹港”貫穿北南,哺育著世代西畈人。這裡,三里一寺。著名的萬杉寺、秀峰寺、棲賢寺、五乳寺、石佛寺等分列其中。這裡,一步十景。陶淵明所居的上京村(現在的玉京山)和筆下“悠然見南山”的南山及筆下的“東皋”(現在的東牯嶺)、中國最古老的羅漢松、廬山瀑布、唐中主李璟讀書檯、抗日戰場東牯嶺和缽盂山等星羅棋佈。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西畈有著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山環水繞,人文薈萃,走在西畈的山水間,時時能呼吸到詩書濃郁的芬芳,刻刻能聽到吟詩誦詞的談笑。這裡,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紛至沓來,李白、王羲之、朱熹、蔣介石、劉少奇等親蒞西畈,並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僅秀峰就有始於唐宋、盛於明清的石刻182處。這裡,英才輩出。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戰爭中湧現出了黃孝恩、黃孝思、佔選賢、佔長毛、佔木林等英烈。1990年6月14日,為勇救被山洪捲走小學生的郭鬥金,獻出了年僅23歲的寶貴生命,在生與死的剎那間,在舍與救的瞬間,這位憨厚朴實的農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捨身與義勇,用自己的壯舉,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2010年7月20日,連續奮戰在寺下湖圩堤抗洪搶險一線的共產黨員、公安民警陳水印不幸犧牲。英雄的生命雖然畫上了句號,但用生命鑄就的精神長城卻永存。這裡,讀書成風。2019年高考,僅從廬山市一中考出的一本學子西畈就有5人。2018年和2019年,河村小學考入廬山市一中初中部培優班的學生分別達7人和11人。1995年中考,原白鹿二中一個四十人左右的班就有六人考取了小中專。七八十年代,高山胡曾有一個家庭考出了三個大學生。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西畈有著物產富饒的東牯嶺。1934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親臨星子,將東牯嶺花崗岩命名為“南康花崗岩”。得天獨厚的花崗石養育了西畈一方人民,也造就了無數的能工巧匠;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培育了獨特的西畈石雕文化及工藝師的創作靈感。東牯嶺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慧永法師建造西林寺採用的就是東牯嶺的石材,迄今已有1700餘年。白鹿洞書院內牌坊、石亭、石橋、石雕等花崗石製品比比皆是。觀音橋、朱熹紫陽堤、周瑜點將臺、周敦頤愛蓮池、李白觀瀑亭、王羲之洗墨池、陶淵明巨像,可謂是花崗石製作技術的大觀園。2001年以來,金鹿石材城形成了“一百家企業、二千萬稅收、三萬人就業”的規模。西畈百姓中兄弟同礦、父子同工、夫妻同廠舉目皆是,形成了山上開採、山下加工、山外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延續千年的開採也產生了環保問題,2018年採礦區已全部關停,啟動了東牯嶺石雕公園建設。千百年來,祖祖輩輩靠東牯嶺吃飯生存的西畈老百姓,在不遠的將來將實現向生態、向旅遊要效益。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西畈一直是陶淵明魂牽夢縈、刻骨銘心、念念不忘的“世外桃源”,自然就成為了陶翁歸隱的首選,並在這創作了百餘篇不朽的詩篇。東方再好,不如您好。生我養我的西畈,滿滿的都是回憶,滿滿的都是幸福。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我心中的河村畈:原來白鹿被人們這樣劃分了4個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