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01最消沉時候的寂靜,是多麼渴望有一扇機會之門

有一位朋友小A,我認真的看了幾遍他的故事,倍受觸動。經歷了裁員的不幸,接受了支付寶餘額的現實,放棄去西藏的想法,給女朋友買了100元的生日蛋糕,藏匿了所有的壞情緒不被家人發現,在等不來機會的日子裡坐立不安,在對金錢的焦慮裡恐慌不已,苦守三個月之後,終於迎來了機會。在女朋友的手摸他頭的一剎那,忍不住哭的像個傻逼。

若不是極度的崩潰,男人很難從心愛的女人面前哭成稀碎。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02失業會讓一個人自卑很多,灰頭土臉

我有一個朋友,是深圳一家公司的設計總監,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兒子讀三年級,小女兒剛滿一歲,有一輛凱美瑞,一個月供八千的房子。

在新房交首付的第一個星期,他就失業了,並沒有把這個信息告訴他太太,每天早上準時揹著包離家,到了晚上八點鐘又準時回到家裡,白天整天的時間全部泡在咖啡館裡。

我問他:你打算一直隱瞞下去麼?他告訴我是的!本來買房和照顧孩子已經心力憔悴,如果再把失業的消息告訴她,會讓她寢室難安,心火傷身,有些事情必須要男人扛著,不能讓女人跟著擔驚受怕。我在心裡默默的給他點了一個贊。

失業第四十天.......

失業後第一個月的花銷超出了的想象。有工作有固定收入之時,可能不會太在意一些小的開支;而當你不工作的時候,沒有進項來抵消出項,金錢的流失速度將遠遠超出你的預判。

為了節約開支,20的紅茶換成了涼白開,午飯也儘量控制在20元以內。能不開車就不開,這樣可以省下油費和停車費。

去的那家咖啡館服務還不錯,拿一杯白水就可以坐一天,沒人趕,也沒人故意在你面前轉悠朝你翻白眼。但坐的時間長了我自己都過意不去,總覺得服務員掃地,或者把杯子弄得叮噹響是在暗示他。

以前上班的時候,也經常在咖啡館什麼都不點,就乾坐著辦公。那時沒有任何不適與不自在。現在就多了小心翼翼。

一個成年人心裡可以藏的事太多了,表面又要去做到若無其事,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03人生中的機遇有很多,不要覺得遇見一個好機會就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老張是我的一個朋友,形象不錯,學歷不錯,從三線城市跑到廣州,分分鐘就拿到了足矣讓老家同學羨慕的Offer,參與公司的重要項目,內心不禁有種喜不自勝的飄飄然,開始租下了單間公寓,開始分期購買之前從不捨得的電子產品。

生活的經驗總是告訴我們居安要思危,樂極會生悲,進入公司不到三個月,項目無進展而被HR約談,行業不景氣、項目被腰斬,分期沒還完.....

大城市的工作就是如此,剛進入社會就遇到好項目,極其容易讓人有種幹成大事的感覺,可一旦跟不上節奏,很容易體驗到這種被現實先“捧”後“殺”的感覺.....

人總為自己的決策買單,因為“遇見”不等於有能力“把握住”但一旦握住了機遇也不要輕易放鬆,時刻帶著危機意識,努力把機遇朝你想要的方向實現。

04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為什麼失業率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問題,我手上有一份《2019 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揭示了當下職場人的跳槽失業現狀.....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讓英國大概保持了100年的領先優勢。

19世紀後期,電氣時代來臨,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德國從英國手上,搶走榮光。

20世紀40年代左右,電子計算機技術發明,引領第三次信息工業革命。美國人成為了世界霸主。

過去一個經濟週期,太長,動不動是上百年。而因為技術層面的壁壘,讓機會被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壟斷。

輪到你頭上,猴年馬月。

現在呢?

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

1969年,互聯網出現。

200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國內移動通信(3G)牌照,移動互聯網浪潮開始迅速崛起。

你會發現,基礎設施和生態完善越來越快。技術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技術壁壘消解速度,越來越快。

技術的發展,必然帶來商業世界結構性的劇變。

現在,到處是翻天覆地的機會。

自動駕駛、量子計算、區塊鏈、增強現實、智能助手……

這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局,我們是渴望勝利的玩家,世界是公允的裁判。

過去,裁判說,這局已經結束了,你輸了,100年後才有下一把。

現在,裁判說,這局已經結束了,你輸了,但是10分鐘後就有下一把。

所以事實是變化如此之快,機會如此之多,一定要留在賭局裡,別輕易地離開牌桌。

很多人都需要不停的變換工作,以此找到與這個世界最佳的契合點!

05 裁員幾千人後的總結, 最容易被淘汰的是這兩種人

這兩年特別流行兩個詞,一個叫35歲現象,一個叫經濟寒冬,任何一個詞提起來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與恐慌,但是大家有沒有深度思考一下,讓我們焦慮與恐慌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我的總結是: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06 怎樣才可以持續的獲得機會?

持續的獲得機會需要你至少保持三種能力:

失業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因為世界越來越快

第一是稀缺,稀缺是指你的專業稀缺,並不是你做的別人都沒有,而是你要比別人做的更好;這三種能力,我用職業規劃的案例來說明: 假設你是一個銷售員,你的稀缺是指你要比別人更瞭解你的產品特性、定價策略、用戶需求、客情關係、推廣方式以及供應鏈支撐,這樣你才能夠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業績,取得更大的價值;

第二是跨界,跨界是指讓你在職業目標內開始儲備和積累複合能力,比如你可以在銷售的同時懂技術、懂品牌、懂廣告、懂展會、懂危機公關、懂團隊管理等等,這樣你會發現你不僅業績做的好,還能獲得更高的持久發展機會;

第三點是迭代,迭代是指適應環境,關注變化,比如你在銷售的同時要關注產品的生命週期、銷售渠道的發展變化、競爭對手的演變動態、銷售費用如何管控、銷售樣品如何管控、大客戶關係如何管控等等;

做好第一點,你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員,做好第二點,你可以是一個合格的儲備經理,做好第三點,你可以是一個具備勝任能力的銷售總監或者創業老闆!

任何人的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出局,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而快速的職業成長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知識結構!

員工失去工作可以再找一份工作,老闆呢?老闆已經賭上了所有家當,一旦公司倒閉,那麼就會一無所有,甚至可能負債累累,所以員工需要不斷學習,老闆更加需要!為什麼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

創業——賺錢——倒閉——還債——再創業——再賺錢——倒閉.........

難道民營企業永遠都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並不是,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足夠成熟,如果你的股權架構設計合理,如果你的企業永遠有優秀的人才,那麼企業基業長青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就怕你不知道股權怎麼分,人才怎麼吸引和留住,不會分錢,不會管理,不會設計商業模式!只知道股權55分,只想花最少的錢換取最優秀的人才,只懂得粗放式的管理!

其實,老闆更容易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