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脱“壳”记

记者 李锟

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打开机器,将玉米倒入粉碎机,制作鸡饲料,然后将拌好的饲料拿到鸡场喂鸡,杨志祥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负责管理这里的几千只鸡,一个月有2000元的工资。”今年63岁的杨志祥是利川市沙溪乡大坪村二组低保贫困户,今年7月应聘到养鸡场工作。

养鸡场是由利川市人民医院先后借给该村18万多元建成的。如今,鸡场内散养4000多只鸡已陆陆续续出栏。因为散养的鸡肉质好,不愁销路,估计养鸡场能为该村带来5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

为何要建养鸡场?

今年2月,利川市人民医院“尖刀班”入驻大坪村。“尖刀班”通过调查发现该村产业薄弱,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二组有大面积的山桐子基地,但至今未挂果,林下土地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利川市人民医院驻大坪村第一书记吴伟说。如何摘下“空壳村”这个帽子,“尖刀班”和村“两委”每天白天四处走访、晚上碰头讨论,最终商定在二组山桐子基地养鸡。

“林下养鸡好处多。散养的鸡肉质好,鸡粪可以当肥料,林下还不用除草。”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安长明说,按照每亩每年50元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还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一切准备就绪,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资金。

驻村“尖刀班”向医院领导汇报了在大坪村养鸡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想法。今年5月,医院决定向该村借款12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鸡苗。

养鸡需要技术,安长明联系到邻村养鸡大户姚俊。姚俊有多年的养鸡经验,在考察完二组的养鸡基地后,姚俊主动以2000只鸡苗入股鸡场,同时负责鸡场的技术支持和管理。

一个占地150多亩、有200多平方米圈舍的养鸡场已具雏形。

今年8月,医院再次给大坪村借款6万元,用于购买饲料和完善基础设施。

“因为股东姚俊在利川城区有门市,加上我们散养的鸡肉质好,一出栏就被抢购一空。”安长明说。

“我们先后投入了18万元用于鸡场建设,通过奖补政策让村里将这笔钱还上。”对于如何还清医院的18万元借款,吴伟心里有本账。

为激发大坪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医院对该村发展种植、养殖都有相关的奖补政策。肉鸡出栏一只奖励8元,1万只就有8万元,按照每半年出栏一批,估计两年内就可通过奖补政策将医院的借款还上。

如今,第一批肉鸡已经陆续出栏,一只肉鸡卖出去能赚20多元,蛋鸡也开始下蛋。养鸡能给村里带来5万余元的收入。

“年关将至,老百姓购置年货的时候就要到了。我们最近的目标集中在肉鸡上,赶在春节前后出栏一批肉鸡,尽快收回成本。”吴伟说。

养鸡形势好,“尖刀班”成员和村“两委”也在不断寻找商机。

“奖补政策是为了切实保证帮扶效果,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吴伟说,除了养鸡,医院对该村种植辣椒卖给指定专业合作社的,每公斤奖补0.4元;种植药材和魔芋的每亩奖补100元;鸡、鸭、鹅每只奖补10元,猪、牛、羊每头奖补200元、蜜蜂每桶奖补100元……奖补最高不超过1200元。

“我养殖了近百桶蜜蜂,今年卖蜂桶和蜂蜜就有7万多元的收入,我能够得到的奖补早就封顶了。”二组村民姚元佐通过发展蜜蜂走上了致富路。

曾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薄弱、项目资金渠道单一、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空壳村”,通过产业发展,让“空壳”一去不复返,大坪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有人民医院的大力帮扶,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提起未来的发展,安长明说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下一步将鼓励更多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