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論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宿命論早被歷史打倒在地,還要踏上一腳,使其永遠不得翻身。真正深刻理解宿命論的人卻不多,大部分侷限於表面。

宿命論

一、“做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人類對天的畏懼,人與天相比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人應該是受天的擺佈的。孫悟空被壓五指山,以及唐僧取經路過此地,都是因果關係,神通廣大的孫行者也擺脫不了因果律,一切皆有定數。什麼是天?天就是客觀規律。

宿命論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孫悟空

宿命論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五指山

二、天命、人命、命運

人類無論如何戰天鬥地,都是在一個大前提下進行的,即受客觀規律的支配,也就是天,或稱宇宙。這個客觀規律是如何來的呢?

規律就是聯繫,而且是層次豐富的聯繫,既有深刻的貫穿事物發展始終的基本規律,也有非本質聯繫的統計規律。比如,股市上的統計數據,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不持久。

事物的聯繫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按一定的結構排列組合的,這個結構是事物實現最優化的聯繫方式,層次分明,因果一貫。這個客觀規律,人類只可認識和利用,不可改變,因為它是物質組合的規則與原則,所以,看不到摸不著,但它能夠通過事物反映出來。

這個客觀規律,按照一定的宏觀佈局來規定著宇宙萬物的存在與運行。比如,恐龍的滅絕,人類的誕生,都是必然的,都是宇宙實現最優化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具有必然性。這就是宇宙按結構排列組合的天命。

人命,人類誕生在不同的國家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具體的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這一切對人後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卻無法改變。因為,作為個體的人是社會系統的一分子,社會結構是實現社會最優化的聯繫方式,不同的人同樣具有層次性、個性化。人們按照不同的個性特點,構成社會結構,即極少數優秀者,一般人最多,呈金字塔結構。所以,人的出身無法選擇,這也是宿命論的社會表現形式。具體到不同的家庭,其政治,經濟地位也是一定的,具有客觀性。

命運,有了以上參差不齊的基礎,人類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容易,有的困難。人類奮鬥精神的動力是人的命運可以改變,命運富有彈性。抓住機遇,奮勇拼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聰明才智,發掘自己的獨特優勢,能夠使自己的命運向好的方面轉化。相反,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坐享其成,只能使自己墮落平庸。

所以,人的一生有既定的、宿命的,無法改變的因素,也有通過人類自身努可以改變的命運,這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過去,我們把宿命等同於命運,不承認宿命的客觀性。把一個宇宙看作是沒有結構,沒有統一目標的靜止的物質存在,人類可以任意改變死的物質世界。

宿命論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原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