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雙子樓建造者童源彪(1903—1987年)童遠生“六叔”。雙子樓建於1937年,童源彪時年34歲。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題記:房子的功能不僅限於居住,還有喚醒人們記憶的功能。當一座城市的房子讓人們失去記憶後,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將大打折扣。人們會到曾經住過的老宅子尋找記憶,但卻不會到住過的商品房裡尋找。因為在大家的記憶中,這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概念。商品房除了一堆的水泥鋼筋玻璃等堅硬冰冷的東西外,它缺少古建築那種楹聯、匾額、石刻、窗雕、斗拱、盆花、木器、竹編、古傢俱、書畫、瓷器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柔軟溫馨的那部分。因此,單從這個角度而言,保護那些承載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古民居古建築的任務是多麼的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戊戌暮春,北京飛往連城機場的航班上,走下一位風塵赴赴的老者。自打上飛機前,他便開始向同航班的鄰座打探起他曾住過的房子,那是一幢民國時期的閣樓,但沒人能給他提供準確的答案,一路上他心懷忐忑。半個世紀過去了,它是否依然如故?他抱著一絲僥倖心理,希望自己能找到它。他尋找的彷彿不是一座房子,而是一位患難與共感情深厚的老朋友老同學或老戰友。在他眼裡,那幢房子彷彿是有生命的,也許承載了他當年的很多記憶,令他終生難以忘懷。原來,這位尋找者便是原解放軍連城縣獨立第七營通信員,現北京軍事博物館研究館員黃裕昌(曾用名張天財)。當他幾經周折與闊別58年的老房東童遠生見面時,他們緊緊相擁,悲欣交集。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雙子樓曾是他原部隊所在的駐地,半個多世紀後,當年的小山城如今已物是人非。黃老幾經周折,終於找到雙子樓,並見到了樓主童遠生夫婦。

雙子樓位於東街吳家巷19號,出大門數十步,正對吳家巷進士第大門。朋友是地道的連城人,在城裡工作生活了幾十年,可當我詢問此樓時,他卻一臉茫然,不知其位於何方。


那是兩幢緊挨著土木結構的雙層閣樓,建築專業人土稱曰雙子樓。從高空俯瞰,雙子樓像兩個“回”字靠攏在一起,外觀四方四正灰瓦白牆,似與周邊的青磚瓦房區別不大。該樓可分成東西兩側,東面大門為主入口,靠西側是後門,可直通鬧市區。它內部的樣式很別緻,帶著強烈的歐式風格,尤其主樓前院門的立柱圖案及帶弧形的花飾,無一不透出民國時期追求的西洋風味。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雙子樓的前後兩進廳相通連,前廳架有木梯登二樓,天光從頂部呈四方形的天井口往下傾瀉,即便戶外緊閉,院內也十分亮堂。樓梯的木柵欄環繞一圈後形成八角形遊廊,從底樓往上看天井呈八角,因此該樓亦有八角樓的別名。

穿過挨近西面二樓的小門,便是二層的杉木廊道。西面樓後來加設了一道樓梯方便上下,底樓後廳小門出便可直達團結巷。雙子樓院子大門前有塊空坪,空坪裡雜草稀落,穿過空坪,可見院門正對著吳家巷進士第爬滿青藤的青石門樓。

那恐怕是連城保存至今唯一的雙子樓了。它默立於客家民居中,顯得有些搶眼又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它靜靜躲在鬧市區,卻鮮為當地人所知,親睹其尊容者更少。它避開城市的喧囂,平時很少人去驚動它。與它朝夕相處的是一對夫妻,他們與雙子樓相依相伴了半個多世紀。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丈夫童遠生已逾八旬,妻子曹美蘭近八旬。老童得知我們來訪,親自到大門外迎接。對於房子裡的一瓦一木,他都熟記於心。站在空坪裡,他抬頭用手指著正門說:“門頂原有個八角陽臺,從二樓窗戶下向外延伸,”他流露出遺憾道:“可惜年久失修,坍塌後被拆除了。”老童看起來身體硬朗,身穿中山裝,一頭銀絲短髮,臉色紅潤,說起話來聲音宏亮,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位85歲的老人。老童招呼我們喝茶的間隙,一邊麻利地翻閱童氏族譜,很快找到當年建樓的主人“六叔”。

在當時眾多堂兄弟中,童源彪年紀排行第六。曹美蘭知我為宣和曹坊孃家來客,迅速放下手中捻著的佛珠,從櫥櫃裡翻出一些茶點款待我們。


童遠生夫婦住在雙子樓西側,他帶領我來到雙子樓的正門前,指著院子前面的大門說,這幢建築是由其“六叔”請人建造,1937年夏天動工,整個工程耗時二年餘,耗資不少,直到1940年春方竣工。為建好雙子樓,童源彪不惜重金,從福州請人來連城實地勘查,由省城的設計師完成,有四位木工師傅是從福州專程請來連城的,而土工則由本縣新泉師傅完成。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童源彪(1903至1987年)字炳文,號善餘,畢業於縣立高小。其父童德亨為國學生,娶錢氏、陳氏,錢氏生獨子源彪,小名曰“六叔”。童德亨聰慧,稍有積蓄,源彪自幼活躍,頗具經商頭腦,在四角井對面撐起兩間鋪面,一家是布匹行,另一家是食雜鋪,名號“新順亨”。由於誠信經營,人緣很好,兩間店面生意興隆,從中獲利不少。此外,六叔後又投資紙行,生意擴大至廣東潮汕及興寧等客家地區。童源彪為縣商業協會理事長,縣立中學及金山小學董事長。


現雙子樓主童遠生生於1934年,10歲喪父便開始謀生(1944年),初到六叔投資梅村、萬安的紙廠當技術員,學習評定紙張的等級。當時生產加工的紙張主要用於印刷書籍。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1951—1952年,雙子樓曾作為解放軍連城縣獨立第七營駐地;1952年至1953年間,六叔因成分欠佳受到迫害,被迫舉家搬離雙子樓;1954年,連城縣法院搬到此處辦公;此後,連城縣武裝部也曾在此處辦公過。而童遠生卻一直沒離開過雙子樓,在西側宅院一直居住至今。


2018年4月10日,一位從北京來的客人來連城尋找雙子樓,那是他所在部隊曾經的駐地,過了半個多世紀,小山城已面目全非,但幾經周折,他終於找到了雙子樓,見到了樓主童遠生夫婦。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二十多年前,我常到隔壁的縣歌劇團宿舍找朋友聊天,卻不知僅一牆之隔的這幢雙子樓。前些天,省裡組織一班作家到連城採風,東街童書記帶我們到雙子樓參觀,那天他沒告訴我們這裡仍住著童氏後人。我們也沒邁進雙子樓靠西側老童住的閣樓,因此沒領略到雙子樓的全貌。儘管如此,當我第一次睹其尊容時,我還是感到十分詫異。在市區這麼熱鬧的地段,在鬧中取靜處,竟尚存一幢民國期間建造,保存得如此完好的雙子樓。西側天井有一眼清冽幽深的水井,天空中的白雲倒映在井水中,一群紅鯽魚宛如在追逐著吞吐著雲朵。水井旁邊青磚砌就的臺階和木樓梯上,到處遍植四時花卉。火紅的燈籠花開得正旺,粉紅的扶桑花如小牡丹,也不甘示弱,鳳仙花靜靜地落在花盆裡,彰顯出閣樓內充滿盎然的生氣。

連城:​別樣的雙子樓——蓮峰鎮尋古系列

雙子樓門是典型的民國風格,門柱採用了一些歐式的圖案及其它元素。從整體建築風格看,它顯得突兀,或者說有些鶴立雞群。從外觀看主體泥灰塑,泥牆與木構建混搭,外表普通而內部精美。在當時周邊都是青磚灰瓦時代,房子顯得獨特而與周圍格格不入,當然房主人建造之前定經過深思熟慮,房子也是主人個性的體現,從中可窺見主人是位思想較前位,內斂而不事張揚的儒商。

雙子樓是原童氏祖屋基址所建,東西兩側閣樓二層佈局大致相同。東西側落是坐西朝東的二層樓房,中為天井,天井東側設往二層樓梯,西側落天井內有水井一口,西側落房屋後接有部分被改建的舊層。雙子樓留存至今保存其本完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因整體式樣有顯著的民國建築風格,且裝飾風格富麗大氣,有各檻窗木格柵等保存基本完好,有較高藝術價值;整體格局保存完整,能夠體現本地區民國時期建築特色風貌,以及雕花裝飾技藝精巧,有較高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連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