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呆萝卜倒下的消息今天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如今呆萝卜的情况和OFO差不多,拖欠员工工资,用户充值的费用退不出来。投资人的钱又打了水漂还没听见几声响,是资本市场的陷阱还是自身的基因缺陷?为何如今创业越来越难,就算当上独角兽也一样朝不保夕?

在呆萝卜弥留之际,还不忘发出最后的呼喊:“众志成城保卫萝卜”。难道不怕《保卫萝卜》的原作者告他侵权吗?

其实呆萝卜的失败轨迹很明显,今天也不对他失败路径去做任何评论阐述,而是呆萝卜背后的投融资市场,究竟还潜伏多大的危机,很多项目方依然削尖脑袋往里钻,在投融资的过程会面对什么风险,今天就由百度贴吧《投融资吧》的吧主NO.0001号候选人楚泠(北房三间)来为各位进行阐述。

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把拿投资人的钱当自己的私有财产

很多项目方并不懂得投融资的意义,只是看到独角兽林立,觉得投融资是一条捷径,所以就拿着不成熟的想法以及漏洞百出外带商业逻辑不通的项目去找投资人,渴望获得投资。

自从2018年8月起至今,呆萝卜在A轮时候就已经融到了一亿美金。但是很明显呆萝卜并不清楚这笔钱该怎么用,在疯狂拓张的前提下,这笔钱显然也打乱了原先的部署,结果拓张的幅度越大带来的问题就是配送、管理、服务的难度加大。拿着投资人的钱只注重外部的投资,却没有更新自己的内部结构,结果和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呆萝卜也走向了烧钱路线。

一面在疯狂的拓张,合伙人承担小部分成本,收益采用分润模式瞬间让很多人疯狂的加入,而地方门店合伙人多数是外行人,对于生鲜这一行的困难并不了解,所以在全国铺满了一千家门店的时候,关于生鲜的配送成本、产品损耗成本却没有任何控制。一方面依然在不断加快脚步发展另一方面非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却制造出了新问题。

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在投融资市场,项目方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划,同时这也是投资人比较关心的环节,在融资后的每一笔开支都要在计划内有迹可循。同时投资不是扶贫,更不是捐赠。很多项目方一开始会虚报很多价格,这摆明了是在坑骗投资人,也变相说明了低估了投资人的项目方注定会在融资道路上失败。

再看呆萝卜,在获得融资之后,不做理性的分析,只是自顾自的去盲目拓张,这种行为同样是把投资款当成了私有财产的体现。但是投融资毕竟是一柄双刃剑,获得的投资越丰厚,那么回报的要求就越高,同时一旦出现亏损,那么找人接盘的几率就越小,与此同时负担的债务就更重。

呆萝卜的发展可以用一边以超出人类极限的速度狂奔,一边却在不停的掉血。而随着步伐的加快自造血功能严重缺失,只能靠不断的融,不断的减持套现。最终当无路可退的时候,瞬间猝死的结果发生了。

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独角兽不等于安全登录,呆萝卜事件映射了互联网市场的困境

自2018年开始,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项目已经不再是投融资市场的宠儿,曾经的大环境下。只要有流量融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滋生了一批做虚假流量的产业,很惭愧的说,2016年和2017年老北当时做的就是刷虚假流量的买卖,不过如今已经改邪归正了。

2017年之前,因为国家对于互联网的政策放宽,所以把诸多市场闲置的资金大规模的投进了互联网经济市场,造成了互联网即将成为市场经济主导的假象。

但是如今互联网泡沫经济被不断的戳破,一级市场的资金不断紧缩,互联网经济的红利期过去,如今用满地鸡毛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如今的创业者们请听我一言,创业做项目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有钱也不是万能。对于项目本身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造血功能,以及可持续性造血以及后期造血输出功能的项目都会走呆萝卜一模一样的路子。

商业计划书除了标准格式之外,还要考验一个商业逻辑的问题。而市场上多数商业逻辑我可以用说得通但解释不通来形容,举个例子,某人家孩子这次没考好,原因是粗心大意把高分题做错了。这个逻辑可以说得通,但是是否能解释得通就需要反过来推敲一下。这次没考好,因为粗心大意,那么怎么才能不粗心大意,那就是下次考试认真一点,下次考试怎么能认真一点,方法就是别粗心大意。

问题的节点并不在于是否粗心大意了,而是在于如何克服粗心大意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平时养成好的主动除误习惯,并且把这个习惯加以练习,这样的逻辑才能解释通。

网红店呆萝卜倒下,投融资市场的独角兽们如今为何都被赶进了围场

本期话题结语:

外表风光不代表具有持续风光的能力,别人的模式任何人都复制不来,市面上苦苦找寻投资人的项目方与其花时间和心思去见投资人,不如把精力用在项目本身,先处理商业逻辑问题,再去研发早期的供血功能。那么本期话题到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