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深圳水貝黃金珠寶企業 旺季不“旺”倒逼企業轉型突圍

本報記者 趙琳

每年的中秋國慶“雙節”至春節期間,是中國黃金消費的傳統旺季。不過,在今年黃金價格一路上揚,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黃金珠寶的旺季不見蹤影。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國內最大的珠寶產業集散地深圳羅湖水貝一帶走訪。冬日暖陽午後,水貝街道兩旁黃金珠寶店鋪林立,招牌琳琅滿目。與溫暖的天氣相比,店鋪裡的生意就顯得冷清多了,記者在好幾家店鋪都看到僅有店員站在櫃檯前,並沒有顧客在選購商品。有店員直言“今年生意特別難做”;也有店員告訴記者,“週末的時候生意會好一些,但也比不了之前。”博藝黃金營銷總監何仲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國際形勢及匯率影響,金價市場波動較大,終端消費趨於觀望狀態,整體來看,與往年相比銷售同比下滑。”

水貝珠寶市場寒冬未過

深圳的珠寶首飾產業形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寬鬆的投資環境、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便利的物流交通,促使珠寶產業快速增長。據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深圳珠寶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深圳珠寶企業涵蓋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展示交易、品牌推廣、檢驗檢測等各個環節,有大小珠寶交易中心和批發市場約30家,產業隊伍超過25萬人,行業製造加工總值約1500億元,批發零售貿易額約450億元。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羅湖珠寶看水貝”,水貝在全國黃金珠寶行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圳市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水貝布心珠寶集聚區共有黃金珠寶法人企業6400多家,產業活動單位1500多家,個體經營戶1000多家,年營業收入1200多億元,約佔國內黃金珠寶批發市場份額的50%,從業人員7.6萬人。”此外,目前水貝共擁有29個珠寶類“中國馳名商標”,佔全國的30%;23個珠寶類“中國名牌”,佔全國的44%。在水貝,不僅僅誕生了諸如周大生等上市公司,更多的則是為品牌珠寶產品進行代工的企業。

实地探访深圳水贝黄金珠宝企业 旺季不“旺”倒逼企业转型突围

國內黃金珠寶行業,在經歷了2003年-2013年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後,2013年隨著全球黃金價格大幅下跌和持續走低,珠寶市場面臨困局,水貝珠寶市場也進入寒冬。

“受大環境影響衝擊很大,今年的銷售至少下滑了百分之二十多。”深圳一家黃金珠寶企業的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另有企業負責人則對記者稱,“百分之二十的下滑已經算很不錯了,很多代工的企業,今年收入下滑個百分之四五十都很正常。”

近一年以來,黃金價格上漲超過14%,但金價的上漲對不少珠寶企業來說,並沒有帶來更多直接的影響。“公司的自有貨品完全自主生產,並以來料加工核算固定工費的生產模式,不受市場金價漲跌及波動的影響。”何仲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反倒是不斷上漲的工人工資和鋪租給企業帶來了壓力。深圳豐藝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翀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招工是個大難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青人不願意進廠,覺得這個活兒太枯燥了。招到的工人經過我們的培訓成為熟手後,又離開了。”黃翀說,她擔憂不僅僅是工人跳槽,而是徹底離開這個行業。“我們公司就有幾個小姑娘平時去健身,沒想到練著練著,最後都辭職去做健身教練了。”黃翀說道,“人員的流失是我們這個行業面臨的大問題。”據瞭解,黃翀所在工廠員工的流失率月度約3%左右,已經算是行業內較低水平。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水貝片區城市更新的加快,特力珠寶大廈、水貝金展珠寶廣場、水貝金座、水貝銀座等多個甲級寫字樓拔地而起,租金也自然水漲船高。商鋪的月租金每平方米最高可達600多元,而寫字樓的租金稍溫和一些,但每平米也在180元左右。《證券日報》記者Q房網App看到,IBC水貝珠寶總部大廈的租金最高每平米達到222元,一間98.4平米的寫字間一個月的租金就接近2.2萬元。租金成本飆升不斷推高企業運營成本,讓企業不堪重負。《證券日報》記者就看到,某珠寶大樓在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打著巨幅“招租”的廣告。

珠寶企業積極轉型尋求突圍

面對行業的嚴峻形勢,唯有轉型才能使企業在經濟的浪潮中站穩腳跟。推動羅湖珠寶產業轉型升級,由製造中心向“智造”中心轉變,由規模生產向高端定製轉變等,也是深圳市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對行業未來發展的規劃。

实地探访深圳水贝黄金珠宝企业 旺季不“旺”倒逼企业转型突围

事實上,經過近幾年優化結構、產業升級,深圳珠寶行業轉型升級也正朝縱深方向發展。“面對消費升級等因素,單靠傳統銷售以及通過價格戰的方式,很難佔領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工藝的研發創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何仲奎對此表示。他告訴記者,博藝黃金打造了從設計研發、加工製造、展廳批發及品牌合作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同時賦予產品更多文化情懷,創新升級工藝,經營層面保持穩定及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深圳市峰匯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向洲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近幾年來,公司通過產品創新,相繼推出黃金系列吉品金、K金鑲嵌科技手鐲、精品2.0油壓產品,不斷提升黃金加工工藝水平,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黃金產品工藝的要求更為嚴謹和精緻,也有部分黃金珠寶企業通過研發生產智能化設備,打造智能化生產線,將智能化引入到企業的實際生產中。

深圳智未來首飾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中國珠寶首飾業首家工業4.0智能工廠。公司通過搭建以消費者定製為核心的全自動、個性化、大批量的柔性生產線,利用互聯網打通智能工廠與各地零售終端合作,設置定點的黃金手鐲定製服務。“目前,我們產品主要為行業內企業定製,預計明年下半年進行零售推廣。”智未來公司員工告訴記者。

葉向洲對記者表示,“最近三年來,公司耗資數千萬元用於研發生產智能化設備,通過持續導入自動化設備,實現技術、工藝及管理全方位的改造,打造智能化生產線。”據瞭解,目前公司CNC精雕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代替大部分人工和手工操作,自動精雕效率提升了300%以上。“我們的目標是未來自動化生產可以達到70%以上,這樣可以極大提升生產效率。”葉向洲對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的改變,80後、90後逐漸成為主體消費者後,原有的行業格局、模式、思維也正在發生變化。世界黃金協會董事總經理王立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年輕一代85後、90後成為消費主體,不論是傳統的足金,還是工藝獨特的3D硬金、古法金,時尚輕巧的設計工藝,將是各大金飾企業應對消費年輕化的主要發展方向。”不難看出,消費者的需求倒逼企業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樣,也只有通過高質量和高品質的產品,以及精細化服務,企業才能夠突出重圍,搶佔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