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丨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1215年,成吉思汗攻佔金中都(今北京),復舊稱為燕京。後來,忽必烈採納劉秉忠遷都的建議,改中都燕京為大都,正式定大都為元朝首都。從此,北京至今一直都是中國的首都。

從清朝以後,北京又有了新的稱呼:“四九城”。

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揭秘丨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原來在修建北京城的時候,設計者就將北京城分為四層: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

可當時修建北京外城的時候,修了一半沒錢了,成了爛尾工程,最後只得在內城東南角和西南角的外匆匆合圍。外城共設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東便門、廣寧門、西便門。這些門是為老百姓入城做小買賣、打短工、走親戚用的。

揭秘丨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內城九門用途不太相同,比如西直門是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有“水門”之稱。而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 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因此,宣武門又稱“死門“。而德勝門是用於”武將疆場奏績,得勝回朝凱旋”之用。

皇城南起今天的長安街,北到地安門大街,東至東皇城根南街,西達西皇城根南街,缺其西南角。皇城有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揭秘丨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在清朝時期,北京內外城等級分明,內城為八旗所居之地,漢人只能居住在外城。這就形成“四九城”八旗子弟與普通漢人的區別。清朝衰落之後,滿人地位下降,各民族逐漸平等,“四九城”也開始被普通北京人用作北京城的代稱。

揭秘丨北京為什麼又稱“四九城”?


可惜,老北京城牆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一些人認為北京城牆作為古代防禦的工事,已完全失去了它現實應有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如果不拆除,影響北京城的發展。結果大部分北京城牆被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