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也可以很快樂

一、探索,發現

人對宇宙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粒子大到星球。從矇昧到開智,探索,發現。

對生活的探索,有石器時代對工具的發巧思妙用,比如,石斧,石臼,石刀等器具的製作使用;有對自然的思考融合,比如,傳說中的燧人氏取火,指南針的發明;有對各種現象的收集研究,合理利用,比如,《天工開物》就總結經驗,造福於世。

世界發現的種種人類活動現象無一不在說明,人類一直在探索發現的路途前行。

二、從“為什麼”開始

開始探索的第一步,就是產生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下雨前燕子、蜻蜓會低飛?為什麼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容易?為什麼傷心了會流眼淚……提出“為什麼”後,就會去尋找答案,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深度學習。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出“為什麼”,就是一個思考的開端,有了開端,就開啟思索的過程,思索完了,就會主動去學。

其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本質是一個主動跟被動的過程。主動學,會先“思”,也就是問“為什麼”,那麼學習起來,也是很有激情的,興趣盎然。被動學,會“學”,但是,學了就過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學,興趣不大。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了,就會去探索,不用人追著趕著,會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很多家長會頭疼,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去學校學習了,作業又一塌糊塗等情況。這就是沒有激發主動學習興趣的一些表現。

沒有興趣,就沒有心思,更不會問“為什麼”,“為什麼”一詞,既是主動的開始,也是放在心上的徵兆,更是記憶牢固的粘合劑。人們會心心念念放在心上的事兒,學也不例外。強扭的瓜不甜,適用於很多情況,學,也是其中之一。

許多老師會抓住“為什麼”和興趣的重要聯繫,在教學生的時候,可能會以一個小故事來作為一節課的開端,孩子們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這時候拋出以“為什麼”為開頭的引學問題,學生們會進行深入思考,很好奇,很想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自然會抱著專心的態度去學習。寓教於樂,師生之間其樂融融豈不快哉!

三、學無止境,學得快樂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的大腦其實更樂於去接受讓你感到快樂的事兒。有的人明明知道吸毒有害健康,吸菸有害健康,但還是義無反顧,不顧任何勸阻去做那無益於自身的事,這是為什麼呢?

在進行有害健康的過程中,大腦分泌多巴胺,告訴身體:此刻,我很快樂,前所未有的快樂,不要停止這個動作,保持住這個行為!快樂完後,遇到迷茫,痛苦,不知所措的時候,大腦很痛苦,回憶起讓自己分泌多巴胺這快樂源泉,止不住一次次回放,就這樣惡性循環。

學海無涯苦做舟,大抵也是那些被動又痛苦卻不得已的人安慰自己的話,但是,學,就真的痛苦嗎?快樂地學,學得快樂,並不矛盾。《我們為什麼這麼臭》,就將快樂和學融合在了一起。

學,也可以很快樂

旭崬和冰楓,科普人和心理學主筆完美搭檔,首先抓住人的好奇心理,給書起了一個微惡趣味的名兒,安的內容呢,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啃的科!普!知!識!雖然學無止境讓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但是一提到科普,往往令人聯想到“理工類”、“死板”、“無趣”等不會讓人分泌多巴胺的詞兒。

這,還能快樂主動學嗎?前面已經說了,這是科普人和心理學主筆的結合產物,自然是照顧到人們的厭煩“正兒八經”心理啦!寓教於樂,也融入其中。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的確讓《我們為什麼這麼臭》別具一格。《十萬個為什麼》不是人人都願意看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超級強烈的探索精神。

但是,沒關係啊!《我們為什麼這麼臭》,翻開封面,看到目錄,就像老師每節課的那個誘人小故事,你的大腦會不自覺地發出指令:這是為什麼呢?接著,你的手指,不停地翻頁,文字的魅力,讓人折服。你看,以“為什麼”開始變成主動學習,以風趣易懂語言表述快樂學習結束。

學無止境,學得快樂。不是每一個人可以做到,也不是每一本書可以做到,最終卻是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