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明朝末年,戰火連天。在東林黨掌握的大明朝,餓殍滿地,起義不斷。這時候的大明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在關外,有後金的八旗建奴對關中虎視眈眈;關內,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勢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北京;而朝堂之上,崇禎皇帝連十萬兩白銀的軍餉都拿不出來,而滿朝的東林黨全家富得流油,但是在崇禎帝向他們募捐的時候愣是一個子都不出。在這種情況之下,大明最終被大順所滅,只有少數宗室成員跑到了南方成立了南明,今天要說的這個最後的大明軍神,就是南明的晉王—李定國。

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李定國出生於陝西貧苦的農民家庭,李定國幼年時,陝西發生了大旱災,由於朝廷的不管不顧,致使陝西出現了嚴重的饑荒。李定國就帶著對大明朝滿腔的怒火,加入張獻忠的發動的陝北饑民起義。李定國打小機靈聰明,相貌不凡,於是被張獻忠相中,將他收為了義子,改姓張。李定國長大後,英勇善戰,富有膽識,很受張獻忠的欣賞。

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崇禎十年,張獻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年僅十七歲的李定國率部下的兩萬兵馬跟隨。李定國膽大有謀略,偽裝成明軍,率領著二十匹輕騎詐開襄陽的城門,攻佔了襄陽。襄陽物資豐富,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糧倉,攻佔襄陽成為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專項勝利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孤身詐開襄陽城門的李定國則名聲大噪。後來張獻忠建立了大西政權,李定國作為張獻忠的猛將,屢建奇功,被軍中尊稱為“萬人敵”。

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本來李定國一生就會帶著對大明的憤恨進行著復仇,但是這時清軍入關了,社會的階級矛盾立馬轉換成了民族矛盾,為了抗擊異族,張獻忠掉轉槍口,率領大軍北上抗清。李定國的部隊在與清軍的交戰中,斬殺了清軍隊長古朗啊,巴揚啊。但是因為張獻忠在亂戰之中中箭身亡,只是大西軍軍心大亂,被清軍攻破,傷亡慘重。李定國和張獻忠的其他義子在危難中收編了一部分殘軍,最後逃回了重慶。這時,李定國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大西現在已經非常孱弱,是要投降大清還是前不久還趁火打劫的他們的南明?思考了許久,在國恨和家恨的抉擇之下,李定國決定遵從張獻忠的遺囑,堅定的歸順了南明。

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李定國投靠雲南的南明後,出滇的面對的第一個強敵就是大明降將孔有德。孔有德原為毛文龍部下第一悍將,在毛文龍死後帶領東江軍兵變降清,還帶去了大量的新式的西洋火炮,被清封為了定南王。李定國率領的軍隊連破孔有德的部將,在大榕江決戰中,用象兵大敗孔有德的八旗精騎,殺得清兵屍橫遍野,落荒而逃。孔有德大敗之下,無路可逃,自焚身亡,成為了滿清第一個陣亡的親王,李定國趁勢收復了廣西。滿清為了重新奪回廣西,派努爾哈赤的孫子,親王尼堪率領十萬精銳前去攻打。然而李定國衡陽佯敗,將尼堪引入了包圍圈,在野戰中,陣斬了尼堪,遷滅了大部分清兵,使清廷驚恐。甚至一度清廷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與李定國講和。

大明王朝最後一名軍神,獨身撐起漢家朝廷十年之久的擎天柱

但是李定國最終還是因為心的過於良善。新會之戰,清軍死守城中,用城內百姓當做人肉盾牌擋住李定國的炮火,李定國是貧窮的放羊娃出身,對於傷害同是貧苦百姓於心不忍,於是放棄了炮擊,採用了圍城的政策。然而清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還能殺城中百姓充當軍糧,而李定國卻遲遲沒等到援助,最後軍中疫病橫行,不得不退守南寧。在撤退過程中被清軍追擊,主力大損,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反攻清廷的可能性。後來吳三桂率領軍隊進攻緬甸,殺死了南明的永曆皇帝,李定國聞訊大悲,第二年就因為悲憤交加的情況下病逝,時年四十二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