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法醫》角色人設邏輯再次證明:好的主角總是帶著腹黑氣質

​國內刑偵題材的影視作品,除了很多年前的《重案六組》系列取得不錯收視率外,再到重現當年輝煌的作品時,已到了網劇的天下。網絡刑偵劇因網劇特點更新頻率奇快,佳作不多,但一出必是黑馬一樣的存在。這幾年的網劇刑偵劇裡,《暗黑者》《餘罪》《白夜追兇》《法醫秦明》《獵毒人》口碑不錯,且其中的主角皆是清一色的帶著多重氣質的,他們或者腹黑,或者埋藏某些秘密,在發揮主角光環的同時也讓人充滿有色眼鏡的好奇,他們再也沒有“傳統”的“完人”形象。這樣的角色人設和邏輯也繼承到了這部《心靈法醫》裡,就好比其中的主角明川。

《心靈法醫》角色人設邏輯再次證明:好的主角總是帶著腹黑氣質

法醫系列刑偵劇,連主角名字都帶有相似點。初看《心靈法醫》,不免有蹭“秦明”的熱度,再看之下,的確如此,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作為法醫系列主角的刑偵劇,秦明是鼻祖,大熱之後必少不了跟風者,最典型的便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幾部攪屎棍網絡電影,質量一般般,還老往作品上貼金。從這個角度來說,《心靈法醫》至少還有一點自己的操守,難能可貴,主角名字相似,搭檔助手配置相似,這無傷大雅,最重要的是,“心靈”也在講述另一套為側重點的故事,突出了人物角色的情感,這是最大的不同。

6部刑偵劇裡的相似人設:主角帶腹黑氣質。《暗黑者》裡的主角羅飛,從原著的沉穩睿智變成了失心瘋代表,還四處裝嫩;《餘罪》裡的餘罪,全程大嗓門裝聰明;《白夜追兇》裡的關氏兄弟,一黑一白,一正一邪(至今還是問號);至於其他幾部靠譜的網絡刑偵劇主角,大多有這些雙面性格和特質。理解了這些,再看《心靈法醫》裡的明川,除了資歷老被尊為“師父”,經驗豐富之外,從開篇裡展示的“疑兇情節”遍佈劇集,總在觀眾快要將法醫封神的時候,借筆芯姐來潑髒水降溫。這種類似的人設,非常普遍的出現在網劇裡,就是要告訴觀眾,主角也是人,欣賞可以,不要迷戀。

《心靈法醫》角色人設邏輯再次證明:好的主角總是帶著腹黑氣質

刑偵劇裡處處都是謎題:懸疑劇不可或缺元素。一方面,主角需要腹黑人設襯托出懸疑來,引導劇情不斷前進;而另一方當面,作為網劇,又不能僅憑主角線索進行劇情,那樣單薄的故事簡直會讓人枯燥的想要睡覺。在這樣的設定下,不斷髮生的系列案情幾乎成為唯一推動劇集長度的訣竅了。在這方面,有兩個創作方向:一是整部劇集用一個案子,緩慢推進;另一個是不斷補充獨立案情,以單元劇形式推進,同時不落下主角身上的案子,兩者交叉進行。很明顯,大多數網劇都採用了後者,包括《心靈法醫》。

與其他網劇不同的是,《心靈法醫》裡完全強化了法醫在具體案件裡的作用,顯得有些太過“頭重腳輕”。比如前幾個單元故事裡,失手殺死妻子又拒絕法醫檢驗的兇手,全身上下都寫滿了“兇手”兩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刑警隊只能倚仗法醫來破案,這個故事就是為劇情量身定製的。其他案子裡,明川和羅隊長有一個相互猜測死者死亡原因的劇情,折騰了好幾個來回,最終證實是明川的猜測正確。這樣的劇情不是不對,而是主角光環的作用還是有點過,雖然本劇已經很大程度上在避免這種情況,但刑警隊的大神們還是在做綠葉點綴。

《心靈法醫》角色人設邏輯再次證明:好的主角總是帶著腹黑氣質

明川作為法醫,在刑警隊和具體案子裡作用無可替代,這是必然,但問題的在於,每一樁案子,總是由法醫去主導完成,這就有點過了。法醫講究證據,這也是必須的規定,可在《心靈法醫》裡,發現證據的起源無一例外來自明川的直覺。這樣的設定也沒有錯,問題依舊出在“無一例外”這個概率上,明川的不守規矩和猜想,還有帶著腹黑的眼神,總是在提示觀眾:這個男人必不簡單。

開篇涉及兇案,隊長親自下放取證,關鍵是這個疑兇在地方警隊還有一定威望,這樣棘手的案子的確不好解決。於是,我們看到了編劇很討巧的佈置方式:羅隊長和鍾局長清一色的為女性,連兇案裡的死亡者也大概率為女性,這當然是巧合。只有主角明川,一開場就集顏值經驗一身,還要帶著腹黑的眼神和背景,這種如走鋼絲一般的觀劇體驗,確實比較討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