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從哪裡來,調解回哪裡去杭州“微法庭”從“盆景”變“風景”

打開微信,點擊小程序“臨安法院微法庭”,杭州臨安區板橋鎮上田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曙龍熟練地找到“指導調解”的選項,然後選擇“離婚糾紛”,並填上“糾紛焦點”。幾乎同時,臨安區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副庭長陳豔菊的手機上收到了潘曙龍提交的信息,立即回覆指導。

這是“上田微法庭”的工作日常,這個24小時留言平臺將訴訟服務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已成為法官和村幹部聯繫最緊密的渠道。去年8月,臨安區法院在上田村建立了杭州市首個村級“微法庭”。1年多來,“上田微法庭”發揮出了大作用: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上田村的成訟案件下降為15件,調撤率躍升至93.33%。目前,像這樣的“微法庭”在臨安全區已設立77個。

記者從11月27日召開的杭州法院深化訴源治理暨微法庭推進現場會上獲悉,“微法庭”將在杭州由“盆景”變為“風景”,年底前杭州全市將建成300家“微法庭”,明年上半年達到1000家。

初冬時分,穿越五彩繽紛的山,記者來到了距離臨安城區40分鐘車程的上田村。“微法庭”的辦公地點就設在上田村委辦公室。這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浙江移動微法院”、浙江ODR和網上立案平臺等“辦案神器”都駐進了村裡。

“我們臨安山區多,農村老人、務農的人多,文化水平不高,這些智能平臺對他們來說,使用起來還是有難度,好在‘微法庭’就是代辦點,方便多了。”潘曙龍笑著說自己算是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黨支部書記的他,另一個身份是“上田微法庭”的法治帶頭人。

開頭提到的離婚案件,小潘和妻子小趙性格不合經常吵架,2014年小趙就帶著孩子回了孃家。長期分居,感情也難以為繼,小趙覺得婚姻也應該到此為止了,但孩子的撫養費和探視問題,兩人怎麼都說不攏。由於小潘是上田村人,臨安區法院將案件引導到“上田微法庭”。 “我不想見他,一見就來氣!”小趙一口拒絕了潘曙龍提出的“面對面調解”的建議。潘曙龍通過平臺向法院反饋了情況,法院隨後安排小趙來到法院的視頻調解室,而小潘則來到“上田微法庭”。坐在“上田微法庭”的電腦前,潘曙龍戴上耳機,連上視頻,與小趙、小潘、小趙的父母在浙江ODR平臺來了一場“背對背”調解。他還給法官發去了邀請碼,讓法官一起參與指導調解。小趙和小潘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兩人在線簽字後,法院確認離婚。

“作為村書記,很多糾紛我是有責任衝在第一線去化解的,但是‘老孃舅’也不能和稀泥,碰到一些法律專業問題,還得講法、講理。”在潘曙龍看來,“微法庭”在村與法院之間搭建了一個平臺。

為了讓聯絡更加高效,臨安區法院與每個“微法庭”建立了“總對點”聯絡對接,建立了兩個“24小時”原則,即24小時留言提出需求,法院收到後必須在24小時內予以答覆。“有些案子,我們村幹部去調解,就怕一碗水端不平,法庭及時介入指導就公正中立多了。”潘曙龍深有感觸地說。

“通過‘微法庭’,法院負責指導人民調解,提升基層調解水平和化解糾紛能力,讓群眾相信鎮村的調解員,願意讓他們來調解,實現‘糾紛從哪裡來,調解回哪裡去’的效果。”杭州市中級法院院長斯金錦說。當前,西湖、江干、富陽、下城、拱墅、淳安等縣市區自發將“微法庭”先進經驗推廣到轄區各鄉鎮街道,截至11月28日,杭州全市已設立160餘家“微法庭”。下一步,“微法庭”要達到“覆蓋鄉村、遍佈社區”的總目標,發揮杭州法院在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方面的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