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孫權?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一、認知偏差

首先說,我們認識孫權都是通過《三國演義》或者深一點的就是《三國志》。但不論是《三國演義》或者《三國志》都是有偏向的。

《三國演義》是明顯的尊劉貶曹,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本身是蜀國人,撰寫《三國志》時,他已經在西晉做官了。

所以他在政治上要偏向曹魏為正統,但他原來為蜀國人,所以在感情上不自然的又想偏向蜀國,那吳國就自然差了點。

再然後,大家可能有一個主觀上的錯誤,曹操,劉備,孫堅,這是一輩的人。而孫權呢?如果是在村裡,孫權就該管曹操和劉備喊聲大爺。所以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不算是埋汰孫權,真論起來,也應該是這個輩。

難道指望兩個五十多的老頭跟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論兄弟?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二、孫權本身

孫權真的沒幹啥豐功偉績啊,大家都知道曹操如何英雄,劉備如何梟雄。孫權,他幹啥了?大家的印象裡面,孫權九歲為使,取孫堅的屍體,但那是假的啊。

還有就是被列入教科書裡面的《孫權勸學》,但那和文治武功也沒啥關係啊。御駕親征還被張遼打一個屁滾尿流。

十萬人馬換了個張遼的威震逍遙津。而且,江東八十一郡都是小霸王孫策打下來的,他在位期間唯一擴張的地盤就只是荊州的其中一塊兒,還有打擊一下少數民族,再有就是出個海,而且到了晚年荒淫無道,那這樣的人不黑他黑誰?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但如果客觀的看孫權,在位期間連劉拒曹,直接將曹丞相的一統天下的夢想直接毀滅,擴張土地,政治清明,最重要的是,(也真是符合他三國殺的技能)權衡利弊,他的麾下有跟著他爹乾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丁奉。

有跟著他哥乾的:周瑜,周泰,太史慈,淩統,呂蒙,張昭。還有他自己招攬的:甘寧,陸遜等人。孫權對待這三輩人得用不同的態度。其中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心思,更別說還有將領之間的恩怨(尤其是淩統的殺父之仇)。

能在這三撥人之間權衡利弊,而且還能政治清明,已實屬不易。而且,夷陵之戰,大膽採用年輕將領陸遜。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而且,中國真正第一次到臺灣就是人家弄的。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吳軍勢力達到了夷州(臺灣島),赤烏五年(242年),又派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航行珠崖、儋耳(海南島)。

孫權還積極派人與徼外的扶南(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諸國建立友好關係,後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樣諸國,與印度建立了外交關係。

而孫權最大的黑點就是逍遙津之戰。這一場戰爭說是東吳十萬兵馬被張遼率八百人殺得片甲不留。

但是,戰爭本來就是千變萬化的,而且,君主不擅於於作戰並不能說明不是個好的君主。而且,細細分析逍遙津一戰,還是能看出很多東西的。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第一,之前曹操曾率兵攻打東吳,卻也是無功而返,說明吳軍並不是沒有作戰能力,相反可能很強,因為當曹操與孫權作戰之時,看見吳軍秩序井然,進退有序,所以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且,東吳善水戰並不善陸戰。

當然還有人說,十萬人對八百人,真正是一人唾沫也能把張遼給淹死。那淝水之戰呢?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不是說人多就能勝利的。

第二,張遼這一戰有偷襲的嫌疑,斬首行動,而當他真正快衝到孫權面前的時候,孫權的護衛隊防護住之後,張遼也沒能殺進去,只得退卻,而正是吳軍群龍無首之際才被曹軍殺得丟盔卸甲。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第三,的確,這一戰,張遼名震逍遙津,而且孫權也的確指揮得一團糟。但還是那句話,他不是打天下的人啊,曹操能打,劉備能打,那孫堅也能打啊,孫策也能打啊,那跟孫權一輩的,曹丕能打仗嗎?劉禪能打仗嗎?孫策死之前就對孫權說了,行兵打仗你不如我,治理國家我不如你。

這一戰,孫權就是打的爛,張遼就是厲害,但是,沒必要那麼神話這一場戰爭,更沒必要因為一場戰爭而直接否定孫權本身。

孫權讓中國人第一次踏上臺灣,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黑他?

三、結語

綜合評價孫權,擅於識人,大膽採用陸遜。擅於權衡手下人的關係,平衡手下三撥人的利益關係,使他們都能為己所用。

但不擅於戰爭,但,不擅於戰爭的皇帝就不是好皇帝了嗎?劉邦還有白登之圍,漢景帝還有七國之亂,李世民那麼雄武,晚年不也是求仙問道。所以,孫權可能不是個在亂世中爭天下的英雄,但如果生活在和平年間,一定能建立出類似於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