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提到林徽因,有人说她是绝代才女,有人却说她私生活混乱,是八卦中心的女主角。


她是著名的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才貌双全的民国女神;她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让人心驰神往,她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暧昧往事,又众说纷纭。

可纵观林徽因的是是非非,最终都化作“捧杀”二字。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一、被误解的民国女神

林徽因的相貌,绝对算不上妖艳,也称不上第一眼惊艳,却越看越舒服。

面相其实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林徽因的相貌,让人很难将她和绯闻女主角的形象联系起来,于是,她被人光荣冠上一个称呼——绿茶。

何为绿茶?

这是一种网络用语,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清纯,但异性缘极好,尤其擅长利用自己的女性特征,为自己谋求福利的女子。

林徽因的绯闻有很多,与徐志摩的初恋,与金岳霖的暧昧,甚至是太太的客厅里的高碳轮廓,都将她塑造成了一个众人眼中的焦点。

正如最令人熟悉的那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常被不明所以者用来证明她的花心。可实则,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儿子。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初恋,来源于后者的糖衣炮弹。可在得知徐志摩有原配,甚至辜负原配之际,林徽因快刀斩乱麻,断绝了两人的情谊。

后来,便只剩下了友谊。

林徽因英年早逝,来不及为自己辩解,便匆匆去世,以至于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疑点,众说纷纭。

二、捧杀二字,最为合适

什么叫做“捧杀”?

捧杀就是,先将你故意捧到最高处,然后看着你无法自救的跌落。

林徽因身上的很多故事,都是后人的杜撰或者夸大。这种故事,或是为了博取眼球,或是为了还原历史,但终究,受害的都是林徽因。

没有人知道,因为北京城墙被拆,林徽因悲愤到绝食而死。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没有人知道,因为特殊历史时期,与林徽因交好的朋友都相继去世。

流传下来的文章,以林洙为“黑”林徽因的代表,以众多浮躁的世人的随意解读为代表,林徽因身上的是非黑白,其实早就人云亦云。

那些讨厌林徽因的,未必是讨厌真实的林徽因,而是讨厌在众人笔下,那个“三观尽毁”的女子。

可若是真有人沉得下心来,去读费慰梅写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去读金岳霖、萧乾、巴金等老先生的怀念文章,去读这些真正文人的访谈,或许便会明白流言的可笑。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几次上访谈节目,给林徽因扣上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可这些罪名,若是真正去梳理时间线,便会知道,可笑到了极点。

但终究,信的人也不少。

信的人,以道德品质为由,抹杀了林徽因的一切,认为她身上必然存在道德污点,却丝毫没有论证自己的信息来源,是否有些许错误。

本就是带有偏见的言论,却被不折不扣地相信,是世界太浮躁,还是人心太浮躁?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三、爱或者恨,无关紧要

正如喜欢林徽因的人们,永远不懂,为何有人会那般讨厌她;讨厌林徽因的人也不懂,为何如此不知廉耻的女子,也有人去追捧。

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彼此了解到的林徽因,并非一个人。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女子,一个数日奔波在路上考察古建筑的女子,会有功夫去谈情说爱,去玩弄感情;同样,很难想象,一个只知道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女子,会说得出“门口就是扬子江”这般有骨气的话。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其实,双方讨厌或者喜欢的,压根就不是同一个人。

喜爱林徽因的,爱她的性格,爱她的优秀,爱她的骨气,爱她的气节。

讨厌林徽因的,讨厌传闻中那个“林徽因”式的符号,讨厌玩弄感情,讨厌两面三刀的女子。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后化成“捧杀”二字,世人太浮躁

其实爱与不爱,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欣赏的,是气节是骨气是优秀,我们讨厌的,是玩弄感情,是不知廉耻,是两面三刀。

但终究,历史上的林徽因,到底是什么模样?相信还是要沉下心来,细细考证全部的史料,才能给予公允的评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