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第五代石油人還在,第一代石油人已老了。

說到玉門兩個字勾起了多少人難忘的記憶呢——石油工人已經到了第五代,他人還在,伊人已老。

和芬芳的山谷帶來的詩意不一樣。工業的詩意,更需要靜靜凝聽。

那些為了國家石油事業去到全國各地的玉門人,如石油詩人李季所言:“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十萬油田兒女因為油田事業,為了石油事業從玉門奔赴到外地的各個油田,這是玉門之外的,還有玉門之內的……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老君廟、“老一井”,石油工人窯洞、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專家樓、石油工人文化宮、油城公園、石油工人故居、石油工業遺址遺蹟,石油工人楷模和精英們的紀念碑和紀念館。

那詩意一直就是在的,如鐵人王進喜說過的“石油工人一身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你能說這不是一句優美的詩嗎。那是鐵人拿著鑽頭時一句一句想出來的。連毛主席都引用了王進喜的這句詩作,1964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作家斯諾時,斯諾問毛主席:“對當前反華大合唱你有什麼要告訴世界的?”毛主席引用這句詩說:“我們先不說什麼。我國東北新開的大油田一個鑽井工人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們一發言,世界有人就受不了。”

玉門老城區,從14萬人口的繁華,到如今2萬人口的平淡。資源衰竭的工業衰退,歷史長河中的戛然而止,嚴肅而又飽含憂思,繼而喚起人們對玉門的詩意,以及玉門人本身的詩意。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有八九十歲的玉門老人,身已遠,卻念念不忘地說已經回來這裡百次了。還有的石油工人來了兩年後,生活基地搬到了酒泉。有人對我說:“中國石油的搖籃,應該建一個博物館!”。有人說,感激政府,因為在外的玉門人回來老城一定要留影的解放門,政府前幾個月才重新修了。有人說,你們記者不要覺得我們老城區沒多少人,這是冬天,大家不大出來!有人說:“咱們石油工人不等不靠,用勤勞的雙手,使老礦仍在產油出油,堅守在戈壁荒漠,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為打造’百年油田’而努力。”玉門人因為油田而從聚集於此,又因為油田從玉門去向四面八方,他們的包容和心中的格局,體現在跟所有人都能親切地交談。

玉門人的詩寫的不是,刀光劍影,滄海桑田。是原油、鑽桿、鑽頭、油城、原油咕咚咚往地面冒的聲音,而這一切,曾經發生在玉門人每天的生活,如今也仍在延續。既為它拉開我國石油工業建設的序幕而驕傲,也為它資源枯竭而惆悵,更為它由資源型城市轉變成旅遊型城市可再創的輝煌而滿懷期待。石油人有自己的禮儀。有自己的美感。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從一開始,來自四面八方的甘肅人因為石油聚集到玉門,這裡的人就有一種博大無比的心胸和格局。他們最敏感的那種感情,都寄予石油了。即使零下30攝氏度,與他們結伴的是石油,他們在風雪嚴寒中去測量去檢查鑽井設備。然後便是師徒一路行走在風雪路上耐人尋味的對話。

他們走儘量多的路,付出儘量多的代價,投入大量熱情,這是工作的激情,工人的質樸,鐵人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殷殷深情。他們在想著,怎麼去傳承與維繫、創新與重塑,他們代表著這個他們父母、祖父母出生和成長的老城區,北坪一條街,通訊大樓、油城公園、油田職工食堂、賣糖賣煙的國營商店,這裡的每條路上都有他們父親和哥哥的足跡。50年代初玉門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女子石油測量隊。現在的老君廟油田603崗位上,是一個全是女工的點,她們的模樣樂觀知足,很不扭捏作態。正如她們對素質對技能的追求,落在一個“實”字上。她們“師帶徒”、“結對子”,在她們的展示牆上,是她們碰泵、憋壓、給抽油泵調參數、控套管氣、擠液、洗井、摸光桿判斷出油情況的畫面。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8、90年代的玉門人,生活世界裡是很有優越感的,從洗漱用品到面油都有得發,福利非常多。並且,石油工人們自己會排相聲、小品、進行演出。逢年過節,還有那種整條街佈滿了的燈展。那個年代的石油人工資比較高,消費又比較單一,存款很多沒地方花,所以在玉門,其他單位的人找對象都喜歡找石油工人。

石油工人們最喜歡去老城區的小吃一條街,那裡從羊拔拉、牛肉麵、餡餅、肉夾饃、拉條子、榆錢子、沙棗面油餅子,都是石油工人最日常最普通的飲食。先不說對人吧,對他們對這些最普通飲食的情感與滿足感,我覺得很了不起。更令人覺得了不起的,是他們踏在堅實土地上的那種自豪。玉門地處在這一枸杞種植黃金帶上,於是玉門人在寒冷的冬天,喜歡吃一把枸杞,據說堅持吃就不容易覺得冷。

曾經的石油工人是一群初中,高小,高中畢業的人,你問起他們會不會寫詩,他們總會說,自己是沒文化的。但是八十年前,是他們拉開了中國現代石油工業發展的序幕。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都說“詩和遠方”都是年輕人的,中年人只能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還有居住在玉門老城區,每天可聽到的那一聲工人之歌是這個老城區最大的凝聚力,它是一種文化的向上的力量。現在的第五代玉門人,卻是同時擁有了“詩和遠方”和堅強。對年輕一代的玉門石油人,除了工作上的創新,旅行和探險是他們的興趣,平時忙著工作,休假便到玉門、酒泉、嘉峪關附近的名勝區遊覽,他們把車改裝、參加越野比賽,10幾個人帶著乾糧去登山和露營……

玉門老城區,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精神的故鄉:誕生了中國第一口油井,第一塊油田,第一個石化基地,累積生產原油3000多萬噸,是中國石油工業史上的“詩和遠方”所在地,“石油工人一身吼”,石油詩人一句詩,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甘肅工業老城:五代石油人,10萬油田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