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單傳的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肅莊王朱楧一脈

洪武九年九月,皇子朱楧出生,生母未詳。洪武十一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大封諸王,3歲的朱楧被冊為漢王。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立甘州中護衛為肅王府護衛官軍。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改封肅王。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受命之國甘肅。由於狹西各衛調戍士馬未集,命肅王且駐平涼。平涼,位於甘肅省東部,為陝甘寧交匯處的金三角。七月,又置甘州左護衛指揮使司,調府軍前衛之有罪將士,隸甘州左護衛立功贖罪。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冊指揮孫繼達之女為肅王妃。洪武二十八年四月,又命甘州在城官軍設甘州右護衛。六月,在平涼待了兩年的肅王朱楧正式之國甘肅。

之國甘肅,威震西北

對於朱楧在甘肅的表現,朱元璋也是寄予厚望。當時曹國公李景隆正在整飭狹西屬衛士馬,朱元璋特地命令狹西行都司甘州五衛,及肅州、山甘、永昌、西寧、涼州諸衛軍馬,由肅王負責整飭。

而從朱楧到甘肅以後的整體表現來看,是比較圓滿的達到了父皇朱元璋心中的預期。無論在甘肅軍民還是外夷心中,肅王都有著很高的威望。比如甘州哈昝等遣僧撒兒加藏卜等至甘州求見肅王,乞授官以安部屬。於是在肅王的奏請下,於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立撒裡畏兀兒為安定衛指揮使司。安定衛在甘州西南一千五百里,唐朝時屬於吐蕃。其後安定衛在明代西北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洪武三十年正月朱元璋給朱楧的詔書中也可以看出老皇帝對這個兒子的放心和滿意:"今春氣方和,宜及時督軍屯種。遇有徵伐,爾其親率精兵與長興侯耿炳文等進討。"—《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九》。

朱元璋去世之後,為了消除朝廷疑心,朱楧向建文帝朱允炆請求內遷,獲准由甘州遷至蘭州。甘州即現甘肅省張掖市,為當時明帝國最西北端。肅王內遷,使明朝在西北的影響力大為下降。為了削藩,朱允炆真是一點不顧他祖父開疆拓土的雄心。而肅王雖然內遷,在西北外藩中仍然具有一定影響力。比如永樂七年,必力工瓦國師等向朱楧贈送禮物,引起了朱棣的疑心,對此發出警告:"今既以相饋,宜姑受之。後來亦宜拒絕,庶免小人讒間,而賢弟永保令名於無窮矣。"—《明太宗實錄-卷九十一》此後肅王一直小心謹慎,有"居國能安靖循理"的美譽。

四代單傳的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肅莊王朱楧一脈

肅王府繪畫圖

四代單傳,戰戰兢兢

自從朱楧夾緊尾巴做人以後,肅王府從政治層面上是沒有了危機,但在繼承人卻是多年命懸一線。

永樂十七年十二月,肅王朱楧去世,享年44歲,諡號"莊"。諡法嚴敬臨民曰莊、威而不猛曰莊、履正志和曰莊,是個好諡。朱楧只有一子一女,去世時兒子朱贍焰還只有14歲,無法繼承王位。一直等到永樂二十二年九月,朱棣都掛了,明仁宗朱高熾才冊封朱贍焰為肅王。說來朱贍焰也算是各不孝子,他父王永樂十七年去世,他怎麼著也得守孝三年到永樂二十年吧。結果他的兒子朱祿埤在永樂十九年就出生了,而他本人當時也不過17歲,朝廷都還沒正式冊封王妃。

但是直到天順八年十二月以57歲的年紀去世,除了朱祿埤,朱贍焰也沒能再生個兒子。成化四年五月,48歲的朱祿埤被冊為第三任肅王。成化十五年,59歲的朱祿埤去世,膝下不但沒有嫡子,連庶子也只有汾川王朱貢錝一人。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31歲的汾川王朱貢錝被冊封為第四任肅王。此時朱貢錝膝下也僅有朱真淤一子,傳承了近百年的肅王府,始終在一線單傳的鋼絲繩上跳舞。別的王府大宗絕了以後還有旁系可以繼承王位,比如秦王府、周王府、楚王府、蜀王府等。但是肅王大宗絕嗣的話,那就要除國了。好在位列明代最長壽的幾位王爺之一的朱貢錝一直活到了嘉靖十五年,享年80歲,生了6個兒子,徹底解決了困擾肅王府百年的繼承人問題。

四代單傳的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肅莊王朱楧一脈

蘭州肅王府舊址,現甘肅省人民政府

蘭州的肅王府,是中國唯一保存比較完好的明代親王府。新中國成立後,由甘肅省人民政府進駐。其後花園(即中山公園)由中共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進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