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寧願給地主“打工”,也不願開墾一片荒地自給自足?

為什麼古人寧願給地主“打工”,也不願開墾一片荒地自給自足?

在我國古代時期,生產力本身就比較落後,因此家家戶戶經常“食不果腹”。不過好在古人都有一種“多子多福”的思想在,因此每戶人家人丁還是比較興旺的,這也就是說勞動力比較充足,按理來說勞動力充足的情況下古人應該可以自己開墾一片荒地來自給自足,可為什麼歷史上的他們寧願選擇給地主打工,也不願意獨自開墾一片荒地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為什麼古人寧願給地主“打工”,也不願開墾一片荒地自給自足?

首先,古代時期朝廷其實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的,而且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就比如給農名免費提供種子以及免徵百姓賦稅等。可這樣一個手段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讓百姓給朝廷“打工”,因為吸引大批百姓開荒種地之後,過了免徵賦稅的期限,百姓就要開始交納稅務了,當百姓發現自己開墾荒地所種出的糧食,完全不夠交稅時,自然也就放棄了自給自足的想法。

為什麼古人寧願給地主“打工”,也不願開墾一片荒地自給自足?

其次,在古代想開墾荒地也沒那麼容易,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比如耕地的牛百姓沒有,犁更是百姓遙不可及的東西,在這樣的條件下難道要只靠雙手把荒地開墾出來嗎?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剛剛提到的這些東西,地主老財卻應有盡有,所以作為農名還不如給地主打工,畢竟填飽肚子才是關鍵。

為什麼古人寧願給地主“打工”,也不願開墾一片荒地自給自足?

最後,給地主打工其實還有一定的好處就是百姓不光是能夠填飽全家人的肚子,關鍵是還能夠有一定的經濟來源,因為賦稅是由地主出,所以百姓沒有壓力,再者說給地主幹活時還有機會偷懶,如果是自己開墾出來的地,每天累死累活還不見收穫,如此一來當然是給地主打工更為合適了。

分析後不難看出,其實百姓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相信如果你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生存,也只能選擇給地主打工了,對此大家還了解其他原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