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实是被滕子京骗了


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实是被滕子京骗了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我们过去只把它倒背如流;可是最近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当年范大人是被滕子京骗了。


史料表明,原来这滕子京和范仲淹虽说是同科进士、两人交情不错,可并非同道之人。范仲淹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改革的主将,因为犯了改革的大忌,触及了贵族官僚的利益,被贬到邓州。而滕子京却是一个浮滑的官僚,他在径州为官期间大肆请客送礼拉关系,公款吃喝花费达16万贯之巨,被御史梁坚和王拱辰弹劾,才被贬谪到岳州巴陵的。没想到这位滕大官人本性难移,笃信官场捷径,上任后罔顾民生疾苦,用向民间欠钱不还者讨债的办法强行集资一万缗,用于修建岳阳楼,并筑了偃虹堤为其配套。而且甫一竣工,滕子京就给当时全国最负盛名的三位文章大家欧阳修、范仲淹、尹师鲁写信,请他们“作文以记之”。


欧阳修、尹师鲁毕竟文人气重一点,一下子就被感动了。特别是欧阳修文章了得,而且是当时的“意见领袖”,他一句话可是比而今的“大V”厉害多了。可这位文忠公不了解滕子京的为人,也没有到现场去考察,就凭信使所呈图样看图说话、妙笔生花,挥就了一篇《偃虹堤记》,把滕太守大大吹捧了一顿,最后还为他的贬谪鸣不平,称其大材小用。这显然正中滕子京的下怀,产生了不小的效力。


范仲淹却是文武全才而且很务实的人,滕子京知道不好忽悠,所以在给他的《求记书》中煞有介事地说:“恭惟执事,文章器业,凛凛然为天下之时望……岂不摅遐想于素尚,寄大名于清赏者哉!”可是范仲淹老早就对这位老兄的为官之道有所了解,私下很不以为然,他没有落入滕子京的圈套,只是在文中虚写了一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大写特写巴陵胜状和览物之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箴言。但由于《岳阳楼记》影响很大,滕子京也就随之蜚声政坛、上达圣听。


果不其然,滕子京的政绩把戏大大奏效了。只不过又一个“越明年”,宋仁宗就把他从偏僻的巴陵调往有小汁梁之称的徽州任知府;再“越明年”,滕子京又被调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当太守去了。腾太守三年里来了两个“跨越式”大升迁,一呼啦就腾到人间天堂里找乐子去了,而我们的范大人却依旧在邓州“忧”着。


由此我不禁感叹,原来在千古闻名的岳阳楼背后,在“先忧后乐”的至理名篇里,居然隐藏着一个古代浮夸官员的影子,这难免让人更加感到“先忧”的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