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為何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問心問得幾回真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能成為深受歡迎的經典之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劇中充滿了權謀之爭,劇情節節入勝,讓人腦洞大開。其中,在康熙廢立太子這段戲,更是充滿的智慧和謀略的爭鋒,在太子被廢以後,新太子人選懸而未決,引得百官議論紛紛,於是康熙就讓百官討論並舉薦新太子的人選。康熙讓百官舉薦新太子,除了穩定朝局之外,當然還有更重要的目的,在眾多謀臣中,只有3個人猜到康熙的心思:佟國維、鄔思道和張廷玉,這三個都是足智多謀的人,而三人中最清楚康熙目的的當屬張廷玉了。

鄔思道是胤禛府裡的一個幕僚,但是對於朝局的把控和認識不亞於朝中的重臣們,胤禛能贏得康熙的青睞,除了自身足夠優秀,鄔思道的謀略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看出康熙此次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只是個形式,並不會決定新太子的人選,因為立誰為新太子,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康熙手裡,而且通過對太子違逆的事情調查之後,廢太子實有冤屈,是背後有人搗鬼,讓百官舉薦太子,不過為了查出幕後黑手,並不會擇立其他皇子,太子的人選很可能還是廢太子,此時出頭反而不好,因此鄔思道讓胤禛和胤祥都還推舉胤礽為新太子,一來是順遂康熙的心思,二來讓胤禛暫避鋒芒。

佟國維是康熙的重臣,三個上書房大臣中,佟國維排名第一位,老謀深算,通過在他跟隆科多的那次夜談,可以看出佟國維也明白這次推舉新太子並非康熙的真是意圖,作為跟隨康熙多年的老臣,他肯定知道康熙選擇太子儲君不可能會按照朝臣的意願來進行,但他也拿捏不定康熙中意的太子人選到底是誰,有可能是原太子胤礽,也有可能是八阿哥胤禩,當然更有可能是四阿哥胤禛。

如果原太子胤礽復立的話,那麼他仍會成為眾多參與奪嫡鬥爭皇子攻擊的目標,難免被再次扳倒,而且他是八阿哥胤禩的鐵桿支持者,所以他選擇投八阿哥胤禩,不過他對胤禩也沒有十足的信心,於是他就趁這次推舉太子的契機布了一盤大棋,自己一邊燒八阿哥胤禩的熱灶,另外一邊告誡侄子隆科多不要亂站隊,並將隆科多安排到理藩院,暗中去燒四阿哥胤禛這邊的冷灶,這樣無論最終是哪一方獲勝,都能保證他們佟氏一門的長盛不衰。

除了佟國維和鄔思道,另外一個猜到康熙心思的便是張廷玉了,而且作為跟隨康熙多年的心腹老臣,張廷玉對康熙心思的揣度應該是最準的。

張廷玉在太子儲君的爭奪戰中並沒有去站皇子們的隊,而是自始至終都站在康熙這邊,盡一個忠臣的本分,在康熙讓百官推舉新太子之前,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就是張廷玉發現太子那張調兵的手諭有問題,於是提醒了一下康熙,然後康熙才恍然大悟,心急火燎的讓張廷玉馬上去查到底是誰偽造的,但是張廷玉卻告訴他現在查,無從著手,應該從容查辦。

從康熙的緊張著急程度來看,偽造太子調兵手諭這件事要比太子犯下的那些罪行更加嚴重,因此這件事一定要弄明白。張廷玉作為康熙的近臣,這麼機密的事兒康熙只跟他一人商議過,所以,康熙為什麼要讓百官舉薦新太子,張廷玉也心知肚明!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就是康熙設下的圈套,目的就是要引出那個偽造太子手諭的人,摸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後搗鬼。同時,也希望趁這個機會有人能站出來重新推舉廢太子,然後康熙順勢而為,再給胤礽一次機會,畢竟自己也培養了那麼多年,在康熙心目中最合適的太子人選還是原來的太子胤礽。

要摸清楚是誰在背後搗鬼很簡單,在百官推薦新太子的時候,誰受益最大,誰的嫌疑就最大。但是要想重立廢太子,他還需要一個恰當的理由來收回自己之前的決定,畢竟廢立太子事關重大,作為一國之君,在廢立太子這種大事豈能兒戲,換句話說,康熙也需要一個合適的臺階。作為康熙的心腹大臣,張廷玉自然知道此時的康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來推舉廢太子,支持廢太子就是在支持康熙,而且自己作為上書房大臣,陳言建議還是相當有分量的。所以,自己必須要站出來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的太子!

在朝堂當眾唱票的時候,大多數官員舉薦的都是八阿哥胤禩,無一人推舉廢太子,康熙看著層層摞起舉薦八阿哥的奏摺,表情凝重,甚至當眾問難道就沒人推舉胤礽嗎?此時,張廷玉當機立斷的拿出自己的奏摺,說自己舉薦廢太子,康熙聽完大喜過望,連忙拿著張廷玉的奏摺自己查看,並當眾讀了一段奏摺內容,奏摺中張廷玉說:

所謂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況太子之過,因心疾所致。伏祈陛下念父子之情,施德華之道。外則延醫,以藥石治其病;內則教誨,以聖德感其心。倘能使太子病去身健,修心向善,則不僅為天家之福,亦天下臣民之福。

張廷玉真不愧為久跡官場的謀臣,奏摺中隻字不提太子忤逆的大罪,避重就輕,把太子的過失都歸結於心病,這個理由真是太高了,不僅遮了康熙的醜,還巧妙的為廢太子辯解,是人都會生病,有病治就好了,所以,廢太子仍堪當大任!

張廷玉老成謀國,度君主之所想,解君主之所急,能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寵信,贏得配享太廟的榮譽,也不無道理!


一鍋煮了


押寶下注,如果知道莊家底牌,豈有不中之理?《雍正王朝》中,康熙如同莊家,張廷玉時刻待在莊家身邊,又深喑帝王心術,對莊家的底牌一清二楚。下注胤礽,張廷玉也是看準了才出手。

春江水暖鴨先知

要先知先覺,就要掌握足夠充分的信息。離信息源越近,掌握的信息越具體,看到的問題也更全面,反之,則是霧裡看花。

“刑部冤案”結案時,康熙與張廷玉有過一段對話,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胤礽的感情。那種情況下,張廷玉肯定能夠察覺,康熙對太子是抱著治病救人的心態。

在熱河時,局勢晦暗不明,康熙廢掉太子並不完全是因為胤礽不爭氣,也有人從中作梗,康熙的主要目的是:

一、引蛇出洞。給所有皇子製造奪嫡的希望,讓別有用心之人露出尾巴;

二、穩住局勢。讓那些準備劍走偏鋒的皇子,收斂一下。康熙藉著廢太子也是在間接提醒別人,我今天能廢掉胤礽,改天也能廢掉親王貝勒。

整個廢太子的過程,張廷玉都親身經歷,而且還是他提醒康熙,太子的調兵手諭有問題。因此,康熙廢胤礽的苦衷,張廷玉是能夠體諒的。

康熙沒有明著查,而是讓子彈先飛一會。回京後,康熙下旨議立新太子,也是為了進一步引出坑太子的幕後主謀——胤禩。坑太子之人,奪嫡之心最強,用心也是最險惡的,在議立新太子時的活動也會最積極。胤禩導演“八王大”,拉攏百官,逐漸浮出水面。

康熙眼看胤禩做大,也開始發出信號,釋放胤祥。在熱河關押胤祥時,康熙就明確說出僅僅是因為他出言不遜,但認可了胤祥的忠孝。胤祥那時還是胤礽的人,釋放胤祥約等於幫胤礽洗白,也是幫胤礽尋支持生力量。不管是關押還是釋放胤祥,張廷玉都在現場。康熙這步棋的用意,張廷玉太清楚了。既然摸準了康熙的心思,跟著走就行了。

胤禩如同一隻小龍蝦,大紅之日就是大悲之時,張廷玉跟著他混沒前途,跟著康熙才能屹立不倒

從議立新太子的牌面來看,胤禩確實是頭版頭條。但最熱的人也是風口浪尖之人,還特別容易引火燒身,這主要是由於:

一、熱到一定程度,容易吸引他人抱團取暖,從而樹大根深,成為朝廷力量的一極。一旦勢力強大到威脅皇權,不管是誰,都會吃不飽兜著走。胤禩風頭正勁,在朝野呼風喚雨,康熙斷不會容他繼續發展下去。

二、胤禩在上熱門的過程中,如同某些上市公司,存在暗箱操作。他的所謂業績,都是表面現象。對於這種人,監管層遲早會強行讓其退出。這個時候投資胤禩,別說升官發財,保本都不容易,稍微不慎就成了一顆被收割的韭菜。

以張廷玉為官多年的洞察力以及掌握的信息,不會察覺不到胤禩與康熙之間的矛盾。與其說張廷玉舉薦胤礽,不如說他是支持康熙。

在議舉新太子的朝會上,康熙一上來沒有明確表態立誰,但他的言行舉止已經透露出對胤禩的不以為然。他拿著舉薦胤禩的聯名奏摺,用力地擺放到寫著“八”字的那堆摺子,整個朝會的氣氛都變了,在場的臣子基本也明白了聖意。其他人已經上摺子表過態了,即使明白聖意也沒法更改,但張廷玉還未表態,康熙此舉只會更加堅定他舉薦胤礽的信心。

當康熙與佟國維、馬齊過招,將胤礽擺上檯面時,也就告訴了所有人,胤礽的價格即將上升。如果說其他人滿倉胤禩被套住了,沒有多餘籌碼調倉,那空倉的張廷玉籌碼還在,他沒有任何理由不滿倉出擊胤礽。

支持胤禩的臣子雖然多,但說話的只有佟國維、馬齊,康熙氣勢上壓倒他倆,就相當於扳倒了八爺黨。康熙問有沒有人舉薦胤礽,明擺著是在為自己找幫手。張廷玉此刻拿出支持胤礽的奏摺,如同一場及時雨,在康熙最需要時站出來支持康熙。

秋媚說:就聖意與形勢而言,胤礽都將復出,何況胤礽只是“病”了,未到無藥可救的境地。張廷玉離大領導很近,又是許多事件的見證人與參與者,瞭解行情,更容易作出正確取捨。


秋媚讀史


張廷玉是摸清了皇帝的心思,成竹在胸,否則,張廷玉也不會在康熙帝讓眾百官推薦新的太子人選之時,當幾乎所有滿朝文武大臣都一致推選八阿哥胤禩為新的太子人選之際,張廷玉卻獨樹一幟的推選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畢竟這是在選擇站隊,一旦站錯了隊伍,自己的仕途也就完了。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作為康熙帝的首輔大臣,常年陪伴在康熙帝的身邊,又深知帝王之術,之所以敢力薦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那時因為張廷玉已經摸清了康熙帝的心底,再去獨樹一幟的去推薦太子人選,豈能有不中之舉。

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為何張廷玉獨樹一幟的推選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智慧的展現不一定全完展現在沙場決定,更多的而是展現在政治上,在康熙帝下令百官推選新太子人選之時,張廷玉獨樹一幟的推選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這充分體現了張廷玉在政治方面的才能。

在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時間,基本看過《雍正王朝》的讀者對於九子奪嫡爭奪戰中來龍去脈都瞭解得非常清楚。

在康熙帝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在熱河行宮時候,太子胤礽憑藉自己的調令秘密調動凌普率領兩千兵馬包圍康熙帝的熱河行宮,雖然最終被康熙帝給及時發現,給平定了這場叛亂。可是在尋找到太子胤礽時,胤礽正在與老十三胤祥在散步。雖然康熙帝一氣之下廢除了太子胤礽的太子之位,也幽禁了老十三胤祥。

難道雄才大略的康熙帝真的糊塗至此了嗎?當然不是,在帝王的心術,必然會私下秘密查看事情的始末。康熙帝正好也藉助這個機會來徹底摸清所有皇子與百官的心思與態度,另外一方面太子胤礽確實也非常荒唐,康熙帝也藉此機會讓太子胤礽能夠好好反思一番。

在《雍正王朝》中,在“刑部冤家案件”結案時期,康熙老皇帝與張廷玉有過一段對話,字裡行間康熙老皇帝流露出對廢太子胤礽留戀不捨,畢竟胤礽是康熙老皇帝從小時候就親手重點培養的接班人,自然在心中分量不一樣。

張廷玉這位日夜陪伴在康熙帝身邊的臣子,自然能夠察覺到。康熙老皇帝對胤礽的不捨。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帝王之術,深不可測,康熙老皇帝在一廢太子胤礽時期,除了對胤礽不滿外,更多的目的:

首先,引蛇出洞。

胤礽之所以本廢除太子位外,除了他本身胡亂作為外,更多還有其他兄弟對太子之位的垂涎三尺。康熙帝廢除太子之位,然後下旨讓百官推選新的太子人選,趁機可以摸清楚眾多皇子的勢力與滿朝文武百官的態度。

其次,殺雞給猴看。

康熙皇帝晚年,隨著眾多皇子都成長起來,眾多皇子都野心勃勃的窺伺皇位。

九子奪嫡逐漸形成了大阿哥黨、太子黨、三阿哥黨、四爺黨與八爺黨。這些皇子為爭奪太子之位,之間明爭暗鬥。朝廷上的文武大臣也都趁機在不停的選擇站隊,參與這些黨派。九子奪嫡的爭奪戰黨派動搖朝政國本。

大臣之間,根本無心朝政,對於百姓問題更是漠不關心,生怕在奪嫡戰中站錯隊,為了討好這些皇子與上司,吏治腐敗,貪汙橫行。

康熙帝趁機廢除太子之位,寓涵言外之意,也是眾皇子與滿朝文武大臣提個醒。

在康熙帝廢除太子胤礽之後,沒想到眾皇子爭奪東宮之位更加愈演愈烈。在幽禁大阿哥之後,為了穩定局面,康熙帝也對胤礽抱有幻想,於是下旨讓眾百官重新推薦新的太子人選。

在這之前,康熙老皇帝已經多次在與張廷玉的談話中,流露出對胤礽仍然抱有希望。你說,張廷玉為何獨樹一幟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貝勒說:帝王之術,歷來深不可測,在康熙晚年激烈的九子奪嫡中,作為首輔大臣的張廷玉,經常陪伴在康熙帝身邊的人,在不摸清康熙帝心思之後,豈敢胡亂的下定決心,去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貝勒說歷史


張廷玉應該是《雍正王朝》裡邊為數不多的能夠讀懂帝王心的人。他的小心謹慎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杜雨露老先生入木三分的演技,將張廷玉這一位清朝大臣,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刻畫的淋漓盡致。

刑部換死囚,康熙親自“劫”法場救下張五哥,作為朝廷中樞六部中重要的一部分卻發生了大清王朝建立70年以來最大的冤案。刑部整頓勢在必行,八阿哥接下了這個重擔以後,假傳聖旨連夜誘審刑部尚書肖國興,幾乎將太子管理的刑部翻了個底朝天。面對八阿哥信誓旦旦的說,只要老實交代,康熙就饒他一命。肖國興將太子所犯的事情和盤托出。太子雖然被舉報,但是八阿哥的所作所為也被康熙知曉,他昭然若揭的奪嫡之心,被康熙怒斥其心可誅。

熱河巡獵太子與鄭春華通姦,被康熙撞到。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筆記,派兵謀反。太子正式被廢以後,康熙要天下二品以上的官員舉薦新太子。不想從朝廷到地方,八成以上的官員都舉薦八阿哥。這讓康熙意識到了八阿哥結黨的可怕。佟國維做中間人聯繫百官,一同舉薦八阿哥的事情,被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舉報。康熙一生氣,要求百官一同議事。康熙當場發問,有沒有舉薦為太子的?張廷玉聽了這話以後,立馬拿出了自己的奏摺。

當時看到的彈幕差點沒把我給笑死。說張廷玉一激靈舉薦八阿哥,舉薦四阿哥的奏摺從衣服裡邊掉了出來。雖然比較好笑,但是總感覺張廷玉真的藏了舉薦其他的阿哥的奏摺,畢竟這麼謹慎的人,怎麼能輕易出手,總是時刻跟著皇帝走才是正道。八阿哥的結黨威脅到了康熙的位置,這是誰都能看的出來的。康熙後面訓斥十四阿哥的時候一句“我還沒死呢”。或許就是當時康熙說給八阿哥和眾大臣聽的。




紅雨說歷史


1、第一次廢太子是康熙和張廷玉定下的“引蛇出洞”之計。

太子胤礽多次的不作為使康熙失望至極,尤其是在熱河八大山莊發現太子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更是讓康熙氣憤,但是和“太子調兵手諭是別人模仿的”這件事情比起來,都算不得什麼了。

有人假冒太子手諭調兵圍困八大山莊卻是兇險異常,如果康熙不是調度有方,及時解決了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更大的變故。

康熙和張廷玉定下了利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找出幕後黑手的計策,因為在這件事情上面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就是幕後的黑手。

2、推翻百官舉薦結果,保護康熙心中的儲君人選。

果然通過百官舉薦的結果來看,八阿哥的勢力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胤禩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康熙通過否定百官的推薦結果,打擊了八爺的勢力,因為一些搖擺不定的人通過這件事情可能不會再支持八爺。

否決了八爺就要再推舉一人,如果這個時候將康熙心中真正的人選推出來,肯定會成為八爺黨下一個攻擊和陷害的對象。

所以此時將太子胤礽再次推出來就可以轉移八爺黨的視線,保護將來真正的儲君人選。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張廷玉和康熙一起制定的,這個時候張廷玉就是“拋磚引玉”的人,由張廷玉提出復立胤礽為“太子”,正好讓康熙順勢答應下來。


逝去即歷史


前言:題主所說的橋段應該是發生在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期間。但並未言明《雍正王朝》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本文選取的是電視劇,因何特此說明?原著與電視劇在體裁上不同,還有現實上的考量,從原著的文字,落實到電視劇,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變,甚至是劇情上的結局。故加以說明,否則有“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

張廷玉何人

張廷玉是漢人,內閣大臣。在《雍正王朝》裡面戲份不重,但每一次都是危機時刻,有點收拾殘局,力挽狂瀾,深受康熙、雍正的信任。有點類似於漫畫《聖鬥士》裡面的魔鈴,每一次星矢被按在地上摩擦,總會出現魔鈴鼓勵的畫面,然後星矢滿血復活,重新掌控局面。

危機公關組長

危機公關組長,當然這個稱謂也不是亂說的。危機危機,是危險+機會。張廷玉在幾次處理康熙、雍正危機中,信任不斷累積。

危機1: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責令八阿哥嚴查。不想八阿哥狼子野心,假傳聖旨,突審取得太子黨羽孫國興口供,連夜交給康熙,以此打擊太子。康熙將口供交給張廷玉,商量對策,張廷玉當著面,將口供燒了,聲稱不知道有此摺子。 完全是出於大局考慮,一旦此事外洩,會引起對太子的不滿,到時又滿城風雨,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廢黜太子的層面,便是動搖國本了。所以康熙說明白他的苦心,也沒怪罪他。 危機 2:康熙撞破太子與鄭春華的“出軌”,導致了第一次廢黜太子。“國本“”動搖,引發了眾位皇子的暗中發力。其中,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竟然在皇宮之內,因口角發生鬥毆。但康熙卻處置了八阿哥。十四阿哥不服,當面對撞康熙,最後氣得康熙拔刀相向。這時候張廷玉一句:“小杖受,大杖逃”,連忙讓侍衛將十四阿哥拉走,避免了康熙一氣之下殺了十四阿哥,落得“弒子”的名聲。

危機3:太子第二次被廢,相信康熙心裡面是滴血的。但外部爭奪儲君的形式,波譎雲詭,暗流湧動。康熙選擇了張廷玉作為“遺囑執行人”,為雍正順利繼位,保駕護航,可以看出張廷玉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從大局出發

如此,張廷玉是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深知康熙所想。張廷玉選擇胤礽原因有二:

1、於私,康熙對太子感情深厚。太子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以此抗衡跋扈的鰲拜,形成的“政治婚姻”。康熙與赫舍裡年紀尚幼,兩小無猜般共同成長,感情甚篤。

但赫舍裡難產而死,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愛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愛,以致過於溺愛。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前,康熙不是不知道太子的不法行為,只是選擇性失明。哪怕是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心中也是難以割捨,更重要的是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是其使用魘鎮之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另太子調兵手諭是人模仿的字跡,非太子所為。


2、於公,突然廢除太子,康熙給打個措手不及。太子是康熙按照接班人的規格來培養的,也就是說從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一直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已經做了快40年太子了,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資深太子”。哪怕是太子種種不法行為,康熙也覺得無傷大雅,斷沒有產生廢黜太子的想法。哪怕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對張廷玉說: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了。“怕”表明康熙才剛剛有“廢黜太子”的想法,但沒下決心,還存有一絲僥倖。

其次,既然是廢黜了太子,康熙對於新太子也有個考察期,雖說“知子莫若父”,但只能說眾位皇子都是優秀的演員,隱藏了意圖,打扮成另外一副模樣,康熙也不是完全知曉情況,“兒大不由父”啊。所以康熙也在觀察,也在猶豫人選。

結局:

太子虛懸,新太子人選一時難產,引起眾位皇子的明爭暗鬥。張廷玉從大局出發,替康熙考慮,選擇了推舉原太子胤礽,或許也是對這次風波最好的化解。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揣摩聖意,有皇帝的意思在裡面

因為張廷玉明白康熙的心意,康熙當時並不想真的放棄太子,而作為一個謀臣,張廷玉也不可能說出忤逆皇上的話。

康熙問政的背景

首先大家要知道這是在什麼情況下問的,康新問出這個問題是在太子疑似造反之後,而且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康熙也明顯的表示出了自己的憐惜之情,這意味著他對太子仍然沒有放棄希望。

那麼作為皇帝的近臣,張廷玉肯定是非常知道皇帝的心思的,怎麼可能會忤逆皇上的想法呢,因此他還是推薦了太子。

康熙廢太子的小心機

說到康熙廢太子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因為他在康熙去熱河狩獵的時候,太子帶兵造反了,雖然事情已經拿到了實錘,不過問題也依舊存在。

畢竟太子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膽子特別小。怎麼可能會莫名其妙的造反呢?因此,其背後必定有支持或者慫恿他的人,而康熙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人抓出來。

而太子也是非常有可能是被其他王爺慫恿的,這自然也是擺在康熙面前的一大問題——這位才是真正需要抓出來的人。

還有,各路王爺的勢力擴張本身就是一種朝廷的黨派分割,他也想借機看一看朝中究竟哪些大臣是哪一個黨派的,因此就可以對將來的朝廷布局作出預測。

看來,康熙的小心思還是挺重的。

張廷玉的小心機

綜上所述,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好回答的。

皇帝廢除太子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夠殺雞給猴看,告訴朝中那些大臣,我還好好的呢,你們組什麼黨?

所以總體而言,皇帝當時對於太子還是有感情的,這個張廷玉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呢?

像張廷玉這種聰明人,肯定要迎合皇帝的內心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那麼此時不表忠心又待何時?因此做出如此的回答也不奇怪了。


濁酒話煙語


1.胤礽的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形成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與赫舍裡感情甚篤,赫舍裡難產英年早逝後, 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深情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濃郁的愛。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痛徹心扉,情感上難以割捨。而廢黜太子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他自有邪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還有調兵手諭是別人模仿所為,康熙知道不是太子手跡,康熙想查個水落石出。這一切張廷玉心知肚明。

2.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康熙一直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在太子職位上已經做了近40年。夜長則夢多,節外必生枝,日積月累,太子有了違反規矩甚至不法的行為,康熙也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動過廢黜太子的念頭。在張五哥頂替任季安一事中,康熙對張廷玉也只輕描淡寫:“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啦”。由此看出康熙的矛盾心理,他此時對太子仍有幻想,還存有一絲僥倖。

3.張廷玉洞若觀火,心明如鏡,他深知康熙立新太子是要引蛇出洞,弄清誰在陷害太子。 結果是老八及其勢力被打壓,朝廷大洗牌,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被罷免,隆科多則成為九門提督,康熙調整了朝廷勢力,這點歷史底蘊深厚的老張早看的一清二楚了。

張廷玉在康熙身邊多年,對康熙是有研究的,他知道這次立太子不是選接班人,更明白誰當太子不是推薦人決定的。 所以張廷玉審時度勢,懂得這次康熙立太子是針對朝廷混亂局面的重新佈局!且康熙對太子並沒有徹底失望,因而老張保舉廢太子胤禛復出,很符合康熙的心理與時局要求。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雍正王朝》中,最能揣摩聖意的是鄔思道和張廷玉,至於佟國維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在索相和明相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康熙引入了四位青年才俊進入內閣,其中有一位就是張廷玉。張廷玉成了輔佐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元老。

張廷玉處事果斷老練,處處以大局為重。

在熱河狩獵期間,康熙領著手下進入鹿園割鹿血,在鹿園後邊的小屋發現了太子和側妃鄭春華的姦情,太子胤礽趁機跑掉,康熙下令捉拿胤礽。

而就在此時,屬於太子管轄的凌普的兩千兵馬包圍了行宮,造成逼宮之勢。康熙讓張廷玉迅速調來了狼譚部隊(嫡系中的嫡系),並讓眾阿哥迅速進入行營,以免有人混水摸魚鬧事。

當張五哥從野外找回了太子和十三阿哥,說明凌普的軍隊有可能不是太子調來的。但是當時的情況過於晦暗不明,康熙只能廢了太子,冊封了大阿哥、三阿哥和八阿哥為親王。

當時張廷玉試圖保全太子,因為就當時的局面而言,太子倒了,勢必引起奪嫡之爭,禍起蕭牆,國家必然陷入混亂當中。


關鍵時刻,張廷玉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太子縱然又謀反之心,必然沒有那個膽量,我懷疑那份手諭……”,一語點醒夢中人,康熙連忙拿過手諭一看,確實是有人模仿的筆記!是誰模仿了太子的筆記?康熙立刻想查,張廷玉阻止:“就是想查,也無從著手啊!”於是,康熙立馬下旨回北京。

從此事上看,康熙已經覺察胤礽是被人陷害的,有兩個方面:

一,三阿哥胤祉供出皇長子對太子用了巫蠱之術,致使那天晚上太子精神失常,大阿哥揚言要殺掉太子,以解慶父之優。骨肉相殘,康熙非常惱怒。

二、手諭是被人模仿的,聯想到不久前八阿哥審理邢部冤獄一事,秘密審訊刑部侍郎肖國興,供出太子的醜事,並把供詞呈送給了康熙。康熙從這裡看出八阿哥的覬覦之心。當時對八阿哥的評價是“其心可誅!”


太子被陷害,張廷玉知道了康熙並沒有拋棄太子,他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接下來,康熙命令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看到朝中大部分人舉薦八阿哥的時候,知道八阿哥已經做大,康熙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請佟國維吃晚飯,希望佟國維退休,不要再摻和擁立八阿哥的事情。

第二件事,當著上書房大臣的面,誇獎十三阿哥有情有義,有孝心,並且主張放出十三阿哥。當時佟國維說,總得給個理由吧(他不希望十三阿哥出來),康熙生氣了,說,我心疼自己的兒子,這是理由嗎?這時候,康熙已經很討厭佟國維了。

康熙為何放出十三阿哥?

太子和鄭春華的醜事被康熙撞見之後,太子跑到了四阿哥那裡,希望四阿哥出頭給自己說情,被鄔思道以“是非之人,不可接觸”為由阻攔,這時十三阿哥出頭,甩下一句“天塌下來由我頂著”,出去見了太子,並答應太子保全家人和鄭春華。十三阿哥擔心大阿哥做出傻事,於是陪他在野外轉悠了一晚上,直到被張五哥找到。



因為自己說話力挺太子,說出了“絕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惹惱了康熙,被圈禁。

十三阿哥盡力保全太子,做到了弟弟的情義和臣子的忠心。這讓康熙非常感動。

把十三阿哥放出來,是向眾人說明,自己仍然沒有放棄太子。也說明,皇位繼承人絕對不是八阿哥,希望朝臣不要結黨營私。

張廷玉看出新太子的人選不是八阿哥。那麼,只有四阿哥了和廢太子胤礽了。揣摩準了聖意,張廷玉逐漸的和佟國維、馬齊拉開距離,即不喝佟國維遞過來的熱奶,又不在聯名舉薦八阿哥的信上簽字。而是準備了兩份密奏藏在袖口裡。



在上書房,當康熙打算解決佟國維結黨之禍,當他問道:“就沒有人推舉二阿哥胤礽嗎?”這時候,張廷玉知道聖意已明,立刻掏出了舉薦胤礽的密奏,康熙看了非常高興,誇讚張廷玉讀書讀得好。

在揣摩聖意這一方面,鄔思道第一,張廷玉第二,佟國維第三。


品讀春秋001


因為所謂的推舉新太子,就是康熙策劃的一場徹頭徹尾的釣魚執法,康熙只是想借此事件打壓老八。張廷玉知其內幕,最後順水推舟,推薦了廢太子胤礽。



在電視劇第九集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被人忽視。就是經張廷玉提醒,康熙發現了老十四偽造用於坑胤礽的調兵手諭是假的。康熙當時想立刻就徹查手諭到底誰偽造的,但張廷玉告訴他:現在查,無從著手啊。


儘管康熙當時對胤礽早已很不滿(一是嫌胤礽無能,二是恨胤礽睡自己女人),心裡有了廢他的心思。但相比於廢胤礽,居然有人敢偽造調兵手諭,這是更嚴重的事情!

畢竟這個手諭如果真是偽造的,那麼除掉胤礽容易,可是後面誰當太子呢?不把這個幕後黑手揪出來,禍起蕭牆之事就不會停。不管立誰當太子都會後患無窮。保不齊以後還有此類噁心事發生。

所以康熙回朝後,就頒佈了三道諭旨。一是廢胤礽的詔書,二是禁錮老大、老二和老十三的口諭,三是推選新太子的詔書。力圖通過廢太子又推選新太子這件事,讓那個幕後兇手自己浮出水面。

而康熙做的這一切,張廷玉全程旁觀,知道很多皇子們都不知道的內幕。

另外在第十集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老大、老二、老十三被囚禁期間,康熙派人給胤礽和胤詳送火,唯獨沒給胤禔送火。這從側面也表明,康熙對老大是徹底失望了,但對胤礽還是有一點期望的。這也為後來康熙復立胤礽埋了一個小伏筆。


不扯遠了,再說回推舉新太子這件事。

康熙的意思傳達下去後,立時間,朝廷一地雞毛。群臣爭相推舉老八,其醜態,讓康熙也看不下去了。

對於老八,康熙是有意見的。當年的刑部冤案案,老八故意擺了太子一道。後來圖裡琛把實情告訴了康熙,令康熙非常憤怒,大罵老八其心可誅。其心思之壞,讓康熙印象深刻。因此,老八實際上已經沒有繼位的可能性了。

然而,一面是康熙的失望,一面又是群臣爭相對舉薦。這種情況讓康熙很被動。畢竟民心已起,皇帝也不可亂違。

所以,康熙在大致摸底,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推舉老八後,他就來了個以退為進,以放出老十三為契機,暗示那些推舉老八的人不要誤入歧途(不要結黨)。比如,佟國維。



在康熙做這些部署的時候,張廷玉暗中也在觀望。之前,老九、老十不知道從哪搞出來的江湖術士之言,說什麼“八王大”,想給老八當選太子造勢。

老八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馬上把情況彙報給康熙帝,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以退為進,借江湖騙子之言試探康熙——如果康熙大怒,也就表明太子之位與他無關了,他立刻退出。

可是康熙卻說:“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就這一句話,把老八給坑了。而張廷玉也是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康熙到底在想什麼,他也是怕自己選錯了人。

但康熙放出老十三這個訊息,讓張廷玉立即就明白,康熙心中的太子人選,絕對不是老八。至於是誰,他暫時還不知道。所以他也就不跟佟國維們一起摻和了,佟國維讓他也推舉,他就是不表態,心中定下了推舉老八以外的皇子為太子的心思。

終於,到了最關鍵的一天,康熙一大早就趕過來大殿,一進門就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大疊舉薦老八的奏摺。

這些奏摺,康熙通通都沒看。

此時此刻,張廷玉算是徹底明白康熙的小心思了:老爺子不希望八兒子為儲君,假如這次群臣舉薦老四,或者是老十三,甚至老十四,康熙可能都會默認。但對老八,康熙打心眼裡不想承認他是儲君。

可是不立老八,又立誰呢?

老八有那麼多人支持,民意基礎很好。立其它皇子,怕是都會被陷害,立誰,就是把誰往火坑裡推。

思來想去,只有廢太子胤礽最合適了,他是最合適的擋箭牌。因為他是前太子,根基也一樣很深厚。

並且最重要的是,康熙還主動問了——有沒有誰推舉二阿哥?



或許,在上書房的那一刻,張廷玉草擬了幾份推舉書(除老八外),並把老二的那份藏在自己身上,就等康熙先開口。

如果不是老二,他自認倒黴。如果正好就是老二,他就拿出來。最起碼,他這種保守的押寶不會得罪康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