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冤殺金聖嘆的江蘇巡撫,後來去哪了?被吳三桂開膛梟首!金聖嘆被江蘇巡撫冤殺,吳三桂替他報了仇:首惡被開膛梟首!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在明末清初,江南一帶有個非常有名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在文學史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就連順治帝都贊他是文壇高手,結果,在哭廟案中,卻慘遭江蘇巡撫朱國治冤殺。

1/順治帝讚賞的古文高手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金聖嘆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詮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就連順治帝亦稱讚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

金聖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最早提高小說與戲曲的應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響力的通俗文學提倡者,並開創了細讀文本的文學批評方法,成為中國史上最有創意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在小說批評的領域更是首屈一指。

金聖嘆在評點前世作者作品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局性的刪削。他判定《水滸傳》 後50回系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金聖嘆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註,但僅完成後二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金聖嘆是中國白話文學研究的開拓者,是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

亦有士人批評他提倡《水滸傳》和《西廂記》,惑亂人心。20世紀新文學運動中,文學史家都讚揚金聖嘆,胡適認為他是“大怪傑”,有眼光有膽色,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但因為他攻擊《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一度被學者批評為反動和“封建舊社會統治階級代言人”。

2/明末最有骨氣的文人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其實,金聖嘆是明末最有骨氣的文人之一,有兩件事可以說明他的為人。

第一件事,改名明志。金聖嘆,本名採,字若採,從小就不是個守規矩的好學生,滿腦子叛逆。第一次參加鄉試時,主考官給出的作文題是《西子來矣》。

金聖嘆的內心是強烈反對八股文的,一看這題目,壞心又冒出來了,他又發揮他的幽默本性,提筆寫道:“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主考官一看,也幽了他一默,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一次惡搞,不僅名落孫山,還被取消了好幾年的考試資格。

明清易代後,先生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起字聖嘆。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第二件事,痛罵變節仕清的舅舅。金聖嘆的舅舅可不是普通人,而明末的文壇老大錢謙益。舅舅錢謙益對金聖嘆也是有提攜之恩的,如果沒有錢謙益的推薦和製造輿論,也許當時金聖嘆的名氣和社會影響不會那麼大的。但是,對於他舅舅降清變節一事,他一直耿耿於懷。

有一年錢謙益生日,在母親的催促下金聖嘆亦前往拜賀。眾賓客久慕老金的才名,便起鬨要他給舅舅寫一副賀壽的對聯。

金聖嘆沒有推辭,想了想大筆一揮,寫下一句:“一個文官小白臉。”大家一看,臉都變色了,接著,他又寫下“三朝元老”幾個字後,大家才噓了一口氣,以為他這是在玩“這個老孃不是人 , 九天仙女下凡塵”柳暗花明的意外驚喜呢。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他老舅也怕金聖嘆又來什麼邪勁,便走上前衝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聖嘆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眾人一看,只見金聖嘆寫下的是十四個字:“

一個文官小白臉;

三朝元老大奸臣。

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金聖嘆這一罵之後,便與舅舅之間劃清了界線,舅舅的失節之名與他再無關聯。

3/金式的血色幽默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金聖嘆雖然受到順治帝的欣賞,但是,順治並沒能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因為,順治帝在“認識”他不久就掛了。順治帝臨終前還有遺命,留下遺詔說要整頓吏治。本來,這只是順治臨死前做做樣子,沒想到天真的金聖嘆卻當真了。

正巧,在金對嘆的老家發生了一件“傷命案”——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虧空常平倉的漕糧,激起蘇州士人憤怒。1661年3月初,金聖嘆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藉機發洩積憤,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為民請命。

結果卻被官官相衛的朱國治以“諸生倡亂抗稅,並驚動先帝之靈”的罪名逮捕了一大批人,名聲最響的 金聖嘆當然也在劫難逃。經過會審,嚴刑拷問,金聖嘆和十八位秀才等121人被以叛逆罪判處秋後處斬,是為震驚天下的“哭廟案”。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關入死囚牢的金聖嘆也沒閒著,他央監獄的看守給他捎封家信出去,並一再告訴看守千萬別讓知縣看到了。信上說:“殺頭,至痛也,滅族,至慘也。聖嘆無意得此,嗚呼哀哉,然而快哉!”看守沒守諾言,拿了信就交給了知縣,知縣“疑其必有謗語”,於是打開一瞧,上面寫道:“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食,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臨死前,金聖嘆也沒忘狠狠地戲弄了知縣一番。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的一天,金聖嘆被押往刑,他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來送他最後一程。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

蓮子心中苦。

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幹、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金聖嘆又對兒子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著念出了下聯:

梨兒腹內酸。

下聯的“梨”字諧“離”,雖然嬉笑怒罵一生的金聖嘆,面對這樣的生離死別,也不禁“軟弱”了一把,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行刑前,他又小聲央求劊子手拿他先開刀,並說自己身上藏有兩張銀票,算是給他的謝禮,劊子手出刀果然利落。

金聖嘆死後,劊子手在老金身上沒搜出銀票,卻找到兩張紙條,一張紙寫個“好”字,另一張則是個“疼”字。

那一年,金聖嘆年僅53歲。金聖嘆的一聲“好疼”,穿越358年的歲月,仍讓人的心中一沉。

4/被開膛梟首的巡撫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多種證據表明,金聖嘆並未參與“哭廟”,他也不在最初被捕人名單內。不過,“哭廟案”次日,出於正義感的金聖嘆寫了一篇名為《十弗見》的雜文,聲援諸生的抗議活動。這才被牽連進去。

他有一段時間擔心被捕,藏匿了起來。兩個多月後,他還是被押解到了南京。

金聖嘆等人原本罪不該死,但是經手辦案的江蘇巡撫朱國治害怕被牽進知縣貪汙案脫不了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一場正常的和平訴求,辦成了謀逆案。

辦案官員要求,“謀逆案”的首犯必須要有相當的名氣。金聖嘆於是首當其衝。

恰好此時,朝廷指派的滿族大臣正在江南調查並處理江南士紳投奔鄭成功事件,金聖嘆和其他十七名諸生成為了特殊時期嚴厲打擊政策下的犧牲品。

那個親手置金聖嘆於死地的江蘇巡撫朱國治後來去哪了?這個朱國治,在江南民眾口中是個無惡不作的貪腐之輩,結果卻被《清史稿》列入“忠義傳”,這又是為何呢?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朱國治,出生年月不詳,是清朝漢軍正黃旗人,順治四年,由貢生授固安知縣,屢擢至大理寺卿。順治十六年,擔任江蘇巡撫。在任期間,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

順治十八年疏言蘇、松、常、鎮四府欠賦紳衿萬餘,均為抗糧,後全部褫革。又在哭廟案中,羅織罪名殺害蘇州金聖嘆、倪用賓等人。朱國治將哭廟文的起草人金聖嘆作為首犯拘捕,冠以“搖動人心倡亂,殊於國法”之罪,被判死罪,在南京三山街執刑。

朱國治在江蘇幹得壞事太多,害怕報應來監,於是就想法調往他地,結果,他的老爹(或老孃)死了,就趁著“丁憂(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謂之丁憂)”之機逃離江蘇,據說,走得非常匆忙,接任的官員還沒到,他就提前跑了,直接可以用“溜之乎也”來形容。朱國治因為“擅離職守”,遭人彈劾,結果被的擼到底,趕到老家做平民去了。

“撫臣朱國治既以錢糧興大獄,又殺吳郡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適以丁憂罷。故事:隸旗下者例不丁憂,守喪二十七日,即出視事。公守喪畢,具疏請進止,朝議許其終制,另推新撫韓公世琦。尚未蒞位,朱恐吳人為變,倉猝離位,輕舟遁去,吳中為幸。朝議以大臣擅離汛地,擬降五級,而嚴旨切責,革職為民(《研堂見聞雜記》)。”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在家閒居十年後,朱國治又被授雲南巡撫。朱國治出任雲南巡撫後,依然惡習不改,公然向大理知府索取三千兩白銀。此外他還剋扣軍餉,導致軍隊激變。當時,正趕上吳三桂鬧獨立,朱國治堅定地站到了康熙一邊,積極興兵備戰。吳三桂要招降他們,朱國治不願屈從,還怒罵吳三桂,結果被殺。

“康熙十年,補雲南巡撫。時吳三桂謀叛久矣,十二年,詭請移藩錦州,並期以十一月二十四日啟行。國治方請增設驛堡,協撥夫馬待之,三桂遽踞關隘起事。先期三日,邀國治及按察使李興元、雲南知府高顯辰、同知劉昆,脅之從逆,皆不屈。國治罵賊尤烈,即時遇害(《清史稿》)。”

為人心黑貪婪,冤殺才子金聖嘆,為何還能入《清史》“忠義傳”?

朱國治是怎麼個死法呢?據清人王家禎的《研堂見聞雜記》所載,朱國治先被開膛,後被梟首示眾。在金聖嘆等人冤死12年後,吳三桂終於給他們報了仇。

“復撫滇中,值吳三桂變,提去開膛梟示(《研堂見聞雜記》)。”

由朱國治以死效忠康熙,所以,趙爾巽等人在編修《清史稿》時,將其列入了“忠義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