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从夏商周到现在的历史演变

通渭,从夏商周到现在的历史演变

通渭历史悠久。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期(前475一前273),通渭地为襄戎地。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

秦(前221一207)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陇西郡辖县11,通渭地属襄武县(治今陇西城东5里)辖。元鼎三年'前114),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治平襄(即今通渭城区),辖县16,平襄为附廓首县。元封五年(前106),全国设13个朝史部(称十三部州)。平襄县属凉州刺史部(治陇,即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天水郡辖。

新莽(9-23)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

西汉更始元年(23)至东汉建武八年(32),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达10年之久。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永平十七年(74),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中平五年(188),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220^-265)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265-420)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265-274)中更名焉。统县四:临渭。平襄、略阳、清水。"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十六国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此后,平襄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治今秦安县叶家堡西北)辖。永安三年(530)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西魏((535-556)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治今秦安县西北)辖。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交州为纪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不久,演为五代十国割据面,县置无定。

宋初,西边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天水新阳镇,未过渭河,平襄县地被西夏和吐蕃占领。时,宋以秦州,继以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向西开拓。天禧二(1018)置安远寨 (今属甘谷县),属秦州。治平四年 (1067)置鸡川寨,属秦州。熙宁元年 (1068),宋将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原名毕集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城成,宋廷赐名甘谷城,领陇阳、大甘、吹藏、陇诺、尖竿5堡,属秦州。同年,杨文广于擦珠谷(今什川乡古城沟)又筑一大堡,十二月城成,宋廷赐名"通渭堡"。熙宁五年 (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领者达 (后演变为"哲达")、漆麻、本当、扑麻龙、达隆5堡,属熙河路通远军 (今陇西)辖。崇宁五年 (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

南宋开国,金人南下。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治通渭寨)、鸡川、甘谷(治大甘谷口寨)3县。通渭属临挑路巩州辖。鸡川、甘谷初属凤翔路秦州辖,贞佑四年(1216)改属西宁州(今会宁)辖。兴定(1217-1221)初,3县俱陷于西夏。天兴(1232-1234)初,3县被蒙古族占领。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明洪武二年(1369),总兵徐达西征至巩昌,时通渭为元主簿杨忠所据,徐差万户董提招杨归附。通渭县属陕西行都司陇右道巩昌府辖。

清初,因明制。康熙二年(1663),陕西行都司分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通渭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辖。康熙七年(1668),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陕、甘两省分置,通渭县属甘肃省巩昌府辖。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地大震,城北笔架山崩,县城覆没,县署临时移治西关。雍正八年(1730),县署又临时移驻平凉苑马寺属安定监(今马营)。同时,割安定监 (下设"六营":中营、稠泥营、原川营、衙门营、石峡营、双井营;"四所":中所、后所、左所、右所)属通渭,巩昌府辖。乾隆四年 (1739),在旧城址始筑新城,即今县城。乾隆十三年(1748)城成还治,仍属巩昌府。

中华民国2年(1913) 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治今天水)辖。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通渭县隶属至1949年8月6日(农历闰七月十二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