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公元755年,安禄山范阳起兵造反,大军直逼关中,长安岌岌可危,正在华清池泡澡的唐玄宗听闻,慌不择路,一路西逃,到达马嵬驿,龙武卫首领陈玄礼发难,说安史之乱罪魁祸首乃是杨国忠、杨玉环兄妹所致,于是乱军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杨玉环,否则便不再辅佐他,皇帝无奈,令人勒死杨贵妃,尸体草草安葬于马嵬驿。但后来民间传闻杨玉环没有死,这一观点的出处,便是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杨贵妃在马嵬驿没有死,那他到底去了哪里呢?后世人就根据这个杜撰出了许多的猜想,其中炒得最火热的便是杨贵妃去了日本。

最为传奇的是日本民间和学术界的一种看法: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怜惜杨贵妃美貌,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合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亲信护送南逃,扬帆出海,由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藤原刷雄护送,于日本油谷町久津上岸,当时的日本皇室仿拟唐朝,对唐朝贵妃的到来,自然是热烈欢迎、礼遇有加。杨贵妃到达日本后,受到当时女天皇孝谦天皇的接见,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并把她许配给藤原刷雄为妻。杨贵妃最终寿终正寝在日本,葬在久津的院内,至今当地还保留着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五轮塔是建在杨贵妃墓上的5座石塔,杨贵妃的墓前有两块木板,一块是关于5轮塔的说明,一块是关于杨贵妃的说明,上面写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说。

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其实,杨贵妃去日本这个传说根本不成立,传说中的救命恩人陈玄礼、高力士都是当时兵变的策动人,以杀杨家而后快的一群犯上作乱的暴徒,怎么可能又会导演这样一出不合情理,风险极高的悲喜剧呢?就算杨贵妃被暗中解救了,她也去不了日本。在唐朝,船只都是从扬州出海,马嵬坡在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市,兴平和扬州相距1200公里,杨贵妃娇生惯养,被唐玄宗宠坏了,而且长得胖,只有带着金银珠宝和侍女乘坐马车再转水路去往扬州。但是这样未免也太招摇了,杨玉环身为大唐重点关注对象,难道就不怕走漏风声,一路千里迢迢,怎能不被人发现?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对此事件有明显的记载,杨玉环香消玉殒后,李隆基悲痛欲绝,说明李隆基根本没有救她,否则,不可能如此伤心、绝望。

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日本对杨贵妃非常推崇。原因是隋唐时期派遣的遣唐使,倾慕大中国文化,于是把中国所有的优秀图书资料等先进文化,统统搬回国内,日本文化从此才开始繁荣。这个时候,雍容华贵、丰腴艳丽、明眸善睐、能歌善舞的杨贵妃逐渐成为繁荣盛世的象征;在这种情怀下,贵妃的悲剧被浓墨重彩了,也就是人们淡忘了政治意味,不再认为她是“红颜祸水”,期望长袖飘飘、婀娜多姿的贵妃能逃过一劫,所以借中国当时与日本通商,编织了“美丽的神话”以自我安慰。

日本深受唐代的影响,日本的文字文学、饮食服饰以及建筑等都大范围借鉴了唐文化,当年的日本人尤其崇拜白居易的诗词,众所周知,《长恨歌》就是白居易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由此崇拜杨贵妃,为杨贵妃修墓也很正常,但是这仅仅是表达了他们朴素的愿望,当年的杨贵妃肯定是死在了中国。

日本人为什么把杨贵妃当作神?

世人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位绝代美人,一个弱女子在这场男人决定的战争中香消玉殒,因为她已经是盛唐的一个符号,民间传说只是人们对盛唐的美好愿望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