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五月份是下雨的季節,下雨的季節總不能老待著,生命在於運動嘛。想著益陽地區的安化還沒去過,利用週末就把目標定在這裡。何況三月份去過同樣是梅山地區的新化,這安化豈能錯過。因為女兒一早要去上海,送到機場後回到長沙市區接了朋友就走西繞城過寧鄉、益陽直奔安化。現在的安化道路因為前幾年的改造已經很通順了,但到了第一個目標小淹鎮陶澍墓園就發現不在GPS的標誌上。問了村民年紀大的聽不大懂口音,轉了好一會才知道需要由渡口過江,好在不遠。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渡口很小,但渡船倒是服務不錯,給我調好方向讓車上船。一部車10元,乘客 免費,還行吧。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過江還是沒有標誌,當地人熱情指點,沒多遠就到了,陶澍陵園位於小淹鎮北岸沙彎坪,就靠著江水。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在牌坊的正中有一塊漢白玉的石匾,上面主要介紹了陶澍的為官情況。如:“皇清誥授,榮祿大夫,例晉光祿大夫,太子少保,晉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兼營兩淮鹽政等”。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由朝廷撥銀興建。陵園佔地50畝,環築圍牆,進門左側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馬、石虎、石兔,顯得莊嚴肅穆。1996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不見其他人,也不見管理員。
陶澍(1779~1839),嘉慶七年進士,著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靖節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等。清代兩江總督林則徐曾作一聯挽陶公,對陶澍作了這樣的評價:大度領江淮,寵辱胥忘,美諡終憑公論定;前型重山斗,步趨靡及,遺章慚負替人期。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陶澍7歲隨父親陶必銓去嶽麓書院就讀,18歲中秀才,23中舉人,25歲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之後,先後任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江蘇巡撫等職,1830年,官至兩江總督,掌管了當時清朝東南的半壁江山。陶澍為官期間,在倡辦海運、革新鹽政、培養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近代經濟改革的先驅以及晚清第一人才。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看著這些石人石馬比較古舊,不知道是否為原物。據當地村民說,在文革的時候,大量的重要文物被砸爛,萬幸的是,這些石象生只是被推翻被打倒,因而沒有受到多大的破壞。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陶澍墓就位於墓道的頂部。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其左右是其妻妾墓,一共有五座。陶澍二十一歲結婚,共娶了七位夫人。古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陶澍原配夫人黃德芬(1779-1844年),生了三個女兒,於是,陶澍續娶了賀夫人,賀夫人生得多,生了五個女兒,四個兒子,然而一個兒子也沒能活下來,最大的也在十歲上夭折了。又是一個十年,他娶了張夫人,只生了一個女兒。陶澍想要兒子的心情急迫起來。四年後,他再娶了劉夫人,再四年,他娶盧夫人,但她們生的三個兒子,都過早地夭折了。在陶澍五十四歲的時候,由黃夫人作主,收了家裡的一個窮苦人家出身的丫頭張氏為妾,就是這位丫頭生下了兒子陶桄,為陶澍留了一條根,延續了陶家的香火,後來陶桄還成為了左宗棠的女婿。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回到前面,這座建築是享堂,裡面空蕩蕩的,大門還緊鎖。享堂前面則是新修的御碑亭。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御碑亭,亭內兩隻巨大的石鰲揹負一塊道光皇帝御賜三道聖碑,以示對陶澎的恩寵。這三道聖碑分別是御製碑文、祭文、敕祀賢良祠文石碑。原物在1977年興修水利的時候,這三塊聖碑全部被毀。現在是新修的,不具文物價值。


雨中安化:陶澍墓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