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的詩和清官的聯

古來多少清官廉吏留下不朽的名聯激勵後人,又有多少貪官汙吏寫下了警醒後人的聯語——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清正廉潔、兩袖清風、一心只為人民謀利益的清官,也不乏貪贓枉法愧對天下百姓的貪官。

清官往往以聯言志,警示後人。這些聯語如窖藏的美酒,雖歷經歲月的淘洗,仍然芬芳撲鼻,讀來令人肅然起敬。

明代吏部尚書王恕,為官清廉,自題一聯,懸於吏部大堂:"任於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任於外者,以苟且入都為羞。"

明代清官張津,升任戶部尚書時,在府衙貼一副對聯:"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貪官的詩和清官的聯

清代名臣陶澍

清代名臣陶澍為官清廉,他在官署題聯:"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無人知道;辦一事,須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他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在官署貼一聯:"饒案清風,塵埃掃除吏牘;舉頭日近,光明沿照我心。"

江山有個官員蔡東軒,在廳堂自題一聯:"盡心盡力,未能十分盡職;任勞任怨,不敢半點任功。"

林則徐不僅是一位禁菸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勤政為民,守法奉公的好官。書房中掛有他自撰自寫的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他任兩廣總督時,親書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貪官的詩和清官的聯

林則徐畫像

嘉靖年間,蕃司參議錢巖在官衙貼了一副對聯:"要一文,不值一文,難欺吏卒;寬一分,民愛一分,見佑鬼神。"清代無錫官員武承瑛,在官府粉壁上掛聯:"罔違道,罔弗民,真正公心,心欺無詐;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與清官相對照的是貪官,這些人在職時大肆搜刮,為利益錢財所迷惑,一旦身陷囹圄,又悲天憤地。那些有點才華的便索筆題詩,抒寫心中的激憤和悔悟。

唐朝時宿州太守陳王番,因貪贓被處以極刑,臨刑時居然索筆題詩:"積玉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四行小詩,言簡意賅。沒有從高官到死囚的經歷,僅靠做的功夫是做不出來的。

宋朝臭名昭著的奸相蔡京在舉家南逃的路上也寫過一首《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四千裡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閣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詞用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並找出了"貪戀榮華"是造成他人生悲劇的原因。

和珅是清帝乾隆寵幸的大貪官,乾隆一翹辮子,和珅就被新皇帝嘉慶抓進死囚牢裡。在獄中,和珅竟恬不知恥地寫道:"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星辰還冷月,縲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這首《獄中對月》,真實地寫出了他失去自由和度日如年的痛苦,但他把"懷才"看成是"誤此身"的原因,就大錯特錯了。

貪官的詩和清官的聯

和珅

廣西玉林原市委書記李乘龍受賄1600萬元,這隻震驚全國的大碩鼠在獄中也寫了兩首詩。其一:"出身布衣貧,自幼講誠信,大事不糊塗,惟因一念蠢。失足身名裂,鑄成千古恨。"其二:"錢遮眼睛頭髮昏,官迷心竅人沉淪。功名利祿如糞土,富貴榮華似浮雲。如君能出賚赦手,脫胎換骨重臥薪。"一個敲骨吸髓的鉅貪,能將詩寫得如此琅琅上口,字詞通順,也算難為他了。但"如君能出賚赦手"只是他"天真"的幻想,事到如今,還說什麼"脫胎換骨重臥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