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海州白虎山尋蹤

海州白虎山尋蹤

在人們的印象中,老虎一般以威嚴、勇猛讓人心生敬畏。記得有一次,去哈爾濱,在哈爾濱虎園曾見過一群老虎、追逐拼搶園內拋擲的活雞,羊肉,但有先得者,群虎便俯首而去,原以為搶個你死我活,驚天動地,終了竟是波瀾不驚,讓人由然生敬:虎乃真義氣。

在連雲港地名中與虎有關的諸如:虎山,白虎山,虎口嶺等,古海屬地區,有關虎的傳說在古書、方誌中略見一斑。《搜神記》載,東海黃公善為幻術,制蛇御虎,常佩赤金刀。及衰老,飲酒過度。秦末,白虎見於東海,詔譴黃公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害。《江南通志》曾記述:古海州有專門祭祀牛的廟,遺蹟尚存。當地有農人夜宿田頭,夜裡虎來欲吃農人,牛在側護之,用角抵虎,農人驚醒,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拿起鞭子抽牛,抽完又熟睡。第二天一早起來見牛已死,仔細查看,才知牛為了保護自己已為虎傷,力竭而死。農人為了感恩專門為牛建了一座廟,叫‘牛王廟’。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明顧乾《東海志》載:東海(海州舊稱)城東社林山有崔生祠,相傳舊患虎,里人歲出一童男,於賽社日送社廟中,早上看不到一點痕跡。這年輪到一老父送子祭虎,老父膝下一獨子,心痛不能忍。崔生經過他家聽說此事願代老父獨子前往,老父聽此大喜,為崔生擺了桌酒席。崔生說:我喜歡吃狗肉,有一條足夠了。老父送崔生於廟。崔生將狗殺了置於案上,自己藏在廟裡的房樑上。半夜,忽然一道亮光耀過,仔細一看,見一婦人解衣吃著香噴噴的狗肉喝的酩酊大醉,躺在地上呼呼的睡著了。崔生從樑上下來取其衣服一看乃虎皮,便將虎皮投入廟外井裡,回來繼續爬到樑上盯著地上酣睡的婦人。五更時,天快亮了,婦人醒來,彷徨不能去,見到崔生大驚,哭著求其衣。崔生說,我真的沒看見什麼衣服。婦人無奈願求做崔生的媳婦,兩人在一起三年,生二子。從此以後,鄉人不再祭廟,虎患也就自然消失了。一天,婦人又向崔生求其衣,崔生與婦同去井邊,將丟棄的虎皮取出,取出來的皮好像還是新的,遂化為虎去。

美好的傳說往往插上想象的翅膀,古海州有沒有虎並不重要,但是海州阻海連山,海、古、神、幽自古就吸引文人騷客流連忘返。在海州城南錦屏山下有一小山,名叫“白虎山”,其山幾易其名,形為虎踞。淮揚道霍炳改名白壁山。《淮安府志》作白碧山,道光十六年兩江總督陶澍改為鰲頭山,但是,當地老百姓不買賬,不管改什麼始終相沿成習,皆稱“白虎山”。今天,當你站在白虎山東側仰視,你會突兀發現眼前的一幕讓人大吃一驚,在東側半山腰一隻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虎正傲視東南,欲凌空躍起,其斑駁花紋清晰可見。原來稱“白壁山”者是望山生義,稱“鰲頭山”者是未解其詳。

海州白虎山尋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