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為何這麼有自信?

公元前224年,秦國派大軍攻打楚國。項羽驍勇善戰的祖父項燕大將軍帶領10萬楚軍與60萬秦軍對戰,耗時近一年後,終究寡不敵眾,楚軍潰敗,項燕自殺。兩年後,楚國滅亡。

戰國時期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耗時近10年時間,陸續兼併其他六國,從此完成統一大業。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皇,多次東巡以展示自己身為始皇帝的威儀。但位於東南方的楚國自滅亡之後,就一直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話語。

熟悉歷史也都知道後來滅掉秦國的還就是楚人: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天下響應的陳勝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張楚”;率江東子弟渡江,成為抗秦主力的項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西楚”;總領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個空前統一的大漢王朝的劉邦也是楚人。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為何這麼有自信?

這真的是神預言?神詛咒?又為何偏偏跟楚人有關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體現的是楚人的自信、決心、仇恨還是兼而有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那麼,楚南公為何出此言?這就要從秦楚之間的恩恩怨怨說起。

秦楚之間的恩恩怨怨

公元前312年,秦國想攻打齊國,擔心齊楚聯盟,於是派張儀用離間計,許諾如果楚國不與齊國結盟,就會割讓商於600裡土地給楚國。不料,楚國和齊國斷交後,秦國不認賬,只給了楚國六里地。楚懷王惱羞成怒,出兵和秦國作戰三次,三次皆敗,不僅沒收回商於,還丟失了漢中600裡,楚國元氣大傷,開始仇視秦國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為何這麼有自信?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又派張儀去見楚王,說是在武關這個地方一起商量一下。屈原就勸楚懷王不要過去,結果楚懷王不聽勸。

楚懷王去了之後,就被秦國扣押,秦國威脅他說你給我土地我就放你回去,楚懷王不從,同時楚國別立新王。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客死在了秦國,秦國歸還了楚王的屍體,在那個時候楚國上下悲傷憤怒,秦楚關係徹底破裂,楚人心裡就充滿了強烈的對秦國的怨恨。

就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提及的楚南公說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

1、楚雖三戶,並不是指楚國只有三戶人家,而是指楚國的三個大氏族屈、景、昭3族。

2、這句話雖然出處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但是並不是項羽說的,而是楚南公說的。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為何這麼有自信?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預言的實現,基於楚人上下團結的復仇力量

關於楚人的性格,屈原曾在《國殤》中的描寫到:“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這就是楚國人的心,尚武的楚國,面對秦國從來只有決死之心。而秦楚百年,楚國人對秦國的仇恨更加熾烈。

楚南公深知楚人對秦國的怨恨,明白人心的力量,故而說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這句話體現了楚人鐵骨錚錚的愛國之情以及復仇的決心。楚人所遭受的恥辱和悲傷有多大,復仇的時候必定要加倍償還,相信憑藉楚國人的意志,後世子孫們一定會打敗秦朝替祖先報仇。預言或者說是詛咒的成功實現,也正是基於楚國上下對秦國的怨恨,一種濃烈的復仇情感。

為何楚國人這麼有自信?

1、首先楚國地大物博:當時其他國家都在黃河流域,而楚國主要國土卻是在長江流域。當時的楚國各種高山險阻秦國並不能一一征服,給了楚國殘餘勢力很好的喘息之機。

2、楚國的政治因素所決定:戰國時期的楚國是唯一沒有經歷變法的國家,楚國內部還有很多有勢力的氏族,例如後來起兵反秦的項氏一族。楚國的建立更加像是今天的聯邦制國家,雖然國家的名號沒有了,但是有勢力的大族依然還在,也就有了後來對抗秦國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