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2019年的結尾漸漸臨近,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年終獎的到來,但對於居住在約旦河西岸瓦迪-卡爾特山谷的慈父阿拉法特來說,距離他失去女兒又近了一步。


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按照當地遊牧部落貝都因人的古老習俗:女孩的唯一出路是在11歲或者12歲時經歷的那場並不匹配的婚姻交易,不匹配的除了男女雙方巨大的年齡差異,還包括很難保障的一妻一夫制。

讓人更加唏噓不已的是,女孩一旦出嫁再沒有和孃家相見的可能,因為男方已經用一定數量的羊群“買斷”女孩的未來。

慈父阿拉法特希望改變唯一的女兒扎庫拉的即定命運,但他能做得又是如此有限......

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祖輩都生活在古老部落的貝都因人阿拉法特,擁有兩個妻子,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扎庫拉。

如果不是和外界接觸,可能這位父親給予女兒的疼愛也不過是集中在她的童年裡。在當地,女兒,不過是一種“工具”,她們的作用只有兩個:通過婚姻交換牲畜以及為夫家繁衍後代,不停地生孩子。

然而,一切陳舊的觀念,隨著阿拉法特為外人當嚮導而發生了巨大改變。

阿拉法特成為了外界和當地之間的交流的橋樑,他不辭辛苦地做導遊,組織當地的孩子們參與拍攝,也會帶領外人去尋找動物的蹤跡。正是因為這點有限的見識,讓阿拉法特意識到世界的博大,他非常想給予女兒扎庫拉一個自由的未來。

尤其是看到女兒,已經成為了比她大6歲的牧羊人堂兄“物色的目標”,他那顆迫切的心變得更加焦急。

如果按照古老的傳統,這門婚姻如約舉行。作為父親,阿拉法特會得到50只羊的代價,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數字堪稱完美。但對女兒扎庫拉來說,除了要作為“小妾”過著共侍一夫的悲慘生活外,還要面臨著過門就變身生育機器的可怕。

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2016年,俄羅斯電影製片人伊萬-維多文的到來,讓阿拉法特找到了一線曙光。

當時,阿拉法特跟著伊萬的拍攝團隊“共赴生死”,這樣的情誼也讓俄羅斯人和他的關係熟絡得格外迅速。很快,在阿拉法特的介紹下,伊萬見到了他的三個孩子。而女兒扎庫拉是當地唯一一個和伊萬面對面的女性。

三個星期的相處後,阿拉法特和伊萬進行了沉重而嚴肅的對話。

阿拉法特問道:“你喜歡扎庫拉嗎?”

伊萬笑了笑,點了點頭,他不知道,阿拉法特接下來的話足可以讓他吃驚。

阿拉法特繼續道:“那麼,請你帶扎庫拉回莫斯科吧。只要你願意撫養她成長,在她12歲的時候,你甚至可以娶她為妻。她在這裡沒有未來,她只會成為某個人的財產,但如果和你走,她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許可以過上一種完全想象不到的生活。”

把女兒託付給一個看起來靠譜的俄羅斯人,是阿拉法特能想到的,改變女兒命運的唯一方法。

然而,伊萬拒絕了。即便他也不願意看到扎庫拉在已經限定的軌道上走向那漆黑的未來,但伊萬實在無法做到。

那一夜,伊萬始終都無法入睡,因為他的腦海裡時刻都回蕩著阿拉法特焦急的神情和無助的失落,就算是對一個疼愛女兒的慈父的回應,伊萬也要做些什麼。

最終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專長,製作一部關於貝都因女孩-童婚的紀錄片,試圖改變扎庫拉以及貝都因其他女孩們的命運。

於是,伊萬向阿拉法特許諾:“我一定會回來,跟拍足以震撼人心的紀錄片,讓全世界人都知道貝都因女孩的悲慘命運,從而幫助她們“逆天改命””。

承諾的那一年,扎庫拉5歲。

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拍攝紀錄片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而這也是伊萬回到莫斯科的重要理由。

關於慈善,他始終都摸不清門路,所以他很難利用這條看似便捷的方式來實現拍攝的目的。最終,伊萬選擇了眾籌,在徹底清算了跟拍需要的費用後,伊萬在眾籌網站發起了籌款約合人民幣10萬元的目標。

就在籌款剛剛到30697元的時候,伊萬知道自己等不下去了,他用自己的積蓄補充了剩餘的部分,急匆匆地回到了瓦迪-卡爾特山谷。

也就是從那時起,伊萬正式開始了跟拍扎庫拉的日子。

從開始因為年齡不足,只能留在家裡和弟弟一起玩耍,到後來達到入學年齡,每天長途跋涉前往傑里科市的一所聯合國學校唸書。伊萬的鏡頭下,女孩扎庫拉在父親有限能力的呵護下,健康地成長著。

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她認識到自己是寬廣世界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無限精彩。也正是知識的力量,讓小小的人生夢想在女孩心中悄悄紮根。扎庫拉夢想長大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想來,這樣崇高的理想,是她的父輩難以負擔,甚至連想都不曾想過的。

不忍看女兒成為童婚犧牲品,慈父在“逆天改命”路上,和時間賽跑

而今,經過近3年跟拍,伊萬的紀錄片《貝都因女孩:扎庫拉》已經拍攝完成。

這位俄羅斯製片人目前要做的就是通過同行的幫助,讓這部影片擁有更多的機會上映。這樣做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瞭解扎庫拉的故事,從而實現最終為這個被童婚籠罩的女孩做些什麼的目的。

伊萬不確定自己的拍攝能不能從藝術的角度震撼人心:“我想,這從開始就不是重要的。”

“我眼看阿拉法特和扎庫拉,通過我的蘋果手機來觀看“油管”,他們在見到外面世界的那一刻是如此的興奮。我眼看著扎庫拉這個原本就具有魅力和天賦的孩子,在有限的自由中快樂成長,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起碼可以幫助這個女孩做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一個潛在的新娘。”

“我知道,改變童婚這條路任重而道遠,我如今所做的一切距離預期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但哪怕只是改變了扎庫拉的命運,我覺得自己過去忙活的一切就足夠有意義。”

時間不曾為誰停留過片刻,只希望伊萬的紀錄片至少可以實現為扎庫拉逆天改命的目的,如今留給阿拉法特和扎庫拉的時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