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牙行"呢?日本清史研究專家說的靠譜

在當今的交易過程中我們已離不開中介,特別是房屋中介,雖不以地段取勝但數量多到讓我們無法忽視。但是中介作為買賣雙方的媒介為交易帶去了一定的便利,同樣在古代也少不了中介,古代的中介叫做"牙行",中介人成為"牙人",作為古代集市貿易中為促成買賣雙方說合交易的中間人,他們的職業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中介人的起源一般有三種說法:西周的"質人"是中介人的源頭;春秋時期的"駔儈"是牙人的濫觴;秦漢之際的"節駔儈"是中介最早的原型。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

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源自《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這裡的質人主要職責是評定物價,保證貨物的品質,因有平衡買賣雙方的性質,所以被認為是中介的源頭。源於的說法則是出自《呂氏春秋·尊師篇》:"段幹木,晉國之大駔也,學於子夏。"

"駔"的意思為壯馬,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進一步解釋:"駔者,度牛馬市;雲駔儈者,合市也。"這裡的駔儈有促成兩家買賣的作用,所以也有人認為中介的雛形是春秋時期的"駔"、"駔儈"。漢代第三種說法則是因為《史記·貨殖列傳》載有"節駔會"此行當。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

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目見最早的交易中介人,是存中的"駔"、"儈"。在古代,牛馬等良種多出在周邊的遊牧地區,牲畜交易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需要那些瞭解遊牧地區風土人情,識得動物優良的中間人為買賣雙方提供有效信息,在促成生意的同時自己可以抽取一部分佣金,這與現在的中介有著相似之處。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牙行"呢?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牙行"呢?乍一看以為是和牙齒相關,實則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於這個"牙"字的來源也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牙行"本叫做"互行","互"有互助的意思,但是在唐朝時"互"與"牙"的寫法相似,"牙"實則為"互"的誤寫,但是大家也都習慣這麼叫了,所以"牙行"這個名字也就留了下來。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

第二種說法是"牙"源自於"牙旗",牙旗指代的是古代官府,也就是"牙門"。日本清史研究專家稻葉君山認為中間商的交易實則為官府掌控,"牙"字在唐代已有官府的含義,由此衍生出"牙行"一詞。第三種說法則比較民間,因為中介要想促成一樁買賣則需要能說會道,能說會道則必然有一副伶牙俐齒,所以將中介人稱為"牙人"。

古代的中介又為何稱作

不論"牙行"的名稱是如何演變,我們都可以看出中介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恩格斯曾說:"人們越是接近商品生產的原始狀態……他們也越是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持久的、互不相讓的討價還價上,以便為他們花費在產品上的勞動時間爭得充分代價。"牙人的出現讓交易的過程變得簡單便捷,且牙人樹立的誠信形象也讓買賣雙方放心。

文/袁宇倩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