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季度盈利,鬥魚能否“激流勇進”?

11月27日,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鬥魚”)公佈2019年第三季度(Q3)財務業績,實現營收18.59億元人民幣。此外,鬥魚Q3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7220萬元人民幣,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了盈利。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鬥魚淨虧損2.14億元,今年實現扭虧為盈,也至少在財務報表數據裡體現了鬥魚的進步。


連續三個季度盈利,鬥魚能否“激流勇進”?


隨著直播流量紅利退潮,熊貓TV、龍珠直播等同類直播平臺均已被虎牙、鬥魚等拉開差距。如今,鬥魚的競爭對手似乎正剩下虎牙一家,但即便從鬥魚表現不俗的財報上看,鬥魚與虎牙之間的差距依然不小:半個月之前,虎牙發佈Q3財報,其營收為22.651億元,淨利潤為1.232億元。


另一個數據也反映出了鬥魚和虎牙的差距:連續三個季度盈利的鬥魚,在今早美股收盤時股價漲了2.48%,總市值25.45億美元;虎牙,市值47.24億美元。


鬥魚財報分析:營收同比增長,難掩環比負增長的尷尬


鬥魚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成績堪稱傲人:淨營收18.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3%;毛利潤3.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0.5%;毛利率17%,較去年同期的5.6%也有了大幅提高;調整後淨利潤7220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淨虧損2.14億,另外,與Q2相比,淨利潤也有37%的增長;月活用戶(MAU)1.64億,同比增長14.7%,移動端MAU更是達到了5210萬,同比增長26.1%;付費用戶方面,鬥魚平均付費用戶數量有700萬之多,同比增長66%……


連續三個季度盈利,鬥魚能否“激流勇進”?


但這樣的成績背後有兩個細節值得探究:


1,在MAU方面,Q3的環比增速和同比增速都在放緩;


2,Q3利潤環比增長的同時,營收卻不如Q2——即在營收方面,鬥魚出現了同比增長但環比負增長。


對於第一個細節,今天早些時候鬥魚創始人兼CEO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過態:“對於近期關於遊戲直播行業MAU的增速放緩,我們認為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近期缺乏於像2016年王者榮耀這種爆款遊戲的出現來拉動市場增長。”


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遊戲版號審批進一步放開”“騰訊對遊戲的持續開發投入”,陳少傑對於第四季度和未來一年的遊戲直播行業用戶增長仍然保持樂觀。他說:“遊戲直播行業賽道足夠大,目前滲透率還是很低,未來還是會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


不過,作為對比,虎牙2018年Q3的MAU增長了14.6%,2019年Q3的MAU則增長了47.6%。雖然月活用戶總量鬥魚依然領先,但就增長速度來說,虎牙做到了更快,也正在縮小其在用戶數量方面和鬥魚的差距。


第二個細節,2019年第二季度鬥魚營收18.73億元,到了第三季度營收變成了18.59億元,與Q2發佈時鬥魚方面預計的第三季度營收19.5至20億元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Q3來說,平臺的年輕用戶大多處於暑期,本該是直播平臺擴大營收的時期。


我們依然可以拿虎牙來對比:2019年第二季度,虎牙總收入為人民幣20.105億元;第三季度,虎牙總收入22.651億元——環比增長12.7%。


直播行業競爭壓力不減,潛在危機初現端倪


即便經歷了幾輪的大浪淘沙,但目前遊戲直播行業的未來仍難言清晰。


一方面的壓力來自外部,快手、B站這種級別的新玩家入局,讓鬥魚和虎牙不得不面臨新的挑戰。在遊戲直播行業為新的用戶增長絞盡腦汁時,新入局的玩家快手,卻擁有3500萬以上的日活用戶——且不論這裡面有多少遊戲領域的垂直受眾,單就數量看就足以讓鬥魚和虎牙嚴陣以待。


畢竟,當初康師傅和統一之間沒決出勝負的時候,外賣平臺的興起曾經一度讓方便麵銷量大幅下滑。


對於鬥魚和虎牙來說,跨界殺入的競爭對手,十分值得警惕——尤其是當你的競爭對手是一個類似快手這樣,擁有更完善、更多元變現方式和營收渠道的企業時。


連續三個季度盈利,鬥魚能否“激流勇進”?


另一方面,不管是鬥魚還是虎牙,他們的營收主要來源均為直播打賞。這導致了平臺對於主播的依賴性極強,而國內的直播市場,“好主播大於好內容”成了略顯畸形的共識。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循環:平臺高價簽下主播-幫助主播進行營銷、推廣-合約期滿,主播解約跳槽或者高價續約。


於是,平臺的健康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要麼面臨極高的“沉沒成本”,主播換平臺的同時帶走受眾,要麼提高成本高價留人。

直播平臺成本的另一個潛在增長來自於內容。遊戲版權屬於公司,而非直播平臺或者作者。在西瓜視頻從事遊戲直播或者內容製作的自媒體人,對此應該頗有感觸。


面臨這樣那樣發展壓力的同時,近期一個登上熱搜的新聞,也讓直播平臺不得不引起重視——


11月22日,知名CF主播白鯊在微博“點名”鬥魚——“1500萬一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自己老婆孩子啥大件沒買,就想年度鬥魚好好給自己爭個面子,到最後你要是不能給我充,你別答應我,我自己借500萬也打進去。合作是相互信任的,我信任你跟你續約,你把我框進來打十大巔峰主播,我也頭鐵了,問你能不能幫我補500萬,我幫你做業績,你到最後玩我?我服了,我走了,沒法播……”


此事一出,“白鯊怒斥鬥魚”登上了熱搜,而鬥魚方面也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更是招來了一些“陰謀論”——“鬥魚這是割韭菜‘割’到了自家主播頭上”“暗箱操作沒玩好”之類的言論時不時出現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


幾天之後,白鯊在微博上道了歉,他寫道:“這次事件,的確怪我自己。因為我的言論,給平臺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我再次真誠說一句抱歉。”而鬥魚方面也似乎已經把輿論風波平息,但不管是對於直播平臺還是對於主播,甚至對於整個直播行業,這次摩擦都勢必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影響。


在這個依靠大主播的大環境下,“白鯊怒斥鬥魚”,只是直播行業未來發展困境的冰山一角。如果平臺受制於頭部主播的大環境不能夠得到改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鬥魚這樣手握一眾頭部主播的企業。


今年上市之前,鬥魚公開表示,自己坐擁中國TOP 100遊戲主播中的50位,其中包括了TOP 10中的8位。


這曾是鬥魚引以為傲的優勢,但現在卻成了一把雙刃劍。大主播們在讓平臺保持高人氣的同時,也成了其內容運營成本高、利潤空間小的原因。另外,在主播粉絲的推動下,也容易對平臺產生各種負面輿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